深圳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07-04蓝建学
2007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南亚学会和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南亚学会年会”在深圳举行。到会代表100余人,盛况空前。
一、印度大使的书面演讲
“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的议题包括胡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中印大同)的内涵及反响、如何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发表题为《21世纪的中国与印度》的书面演讲,认为由于中印的独特规模、发展经历的相似性、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渴望,两国应相互提携;两国重视经济增长和平等的结合,体现在印度所提的“包容性增长”和中国所提的“和谐社会”之中;两国关系的重大里程碑是2005年温总理对印度的访问;2006年11月胡主席对印度的访问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关系并使之实质化。在评论中印关系时,中国学者提到,双方逐渐尊重彼此对国家强盛的诉求及对世界的贡献,将对方视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在承认存在竞争的同时,努力打消彼此对对方发展的┮陕 。
二、南亚政治安全动态及其与大国的互动
在南亚年会上,有学者认为印度国大党在执政近三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左翼联盟不大可能轻易撤销对国大党政府的支持,国大党的命运还受到印度政坛第三势力的牵制。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政局动荡成南亚小国政坛的主旋律。虽然尼泊尔国内和平进程取得进展,尼共(毛派)重返政治主流,但外部势力插手严重,其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威胁。尼泊尔正处于由暴力向和平、由君主制向民主制的历史性转折和过渡时期,社会矛盾凸显,无政府状态加剧。
学者们认为,印巴和平进程不会中断,但路途不会平坦。印巴对对方的战略认知已难根本改变,民族激进势力和恐怖主义牵制两国关系的大幅改善。
区外大国纷纷加强其在南亚的战略存在。印美军事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呈现军事盟国趋向,但两国亦存在分歧,只能保持密而不紧的战略合作关系。美印核协议表明,美国从接受印度为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转变为支持印度开发核武器,离美国承认印度为法理上的核武器国家只有一步之遥。
三、印度经济与中印合作
学者们认为,印度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印度基层民主使得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和环境卫生条件等村级公共产品供给较为平均透明,但同时也使政策实施效率较低下。有学者比较中印收入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原因,认为印度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土地制度的安排等,中国收入不平等上升更多与政策主导因素与制度性安排有关。
近年来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已形成热潮,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模式。有学者分析,从宏观层面看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增长强劲及股市兴盛,从微观层面看这显示出印度企业已具备走出国内市场的经济和经营实力。印度跨国企业采取小规模、多面出击的方式进行海外并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印双边贸易规模近年来逐步扩大,2006年中印贸易额约为250亿美元。有学者分析,较高贸易数字背后存在中印贸易结构的隐忧。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资源型产品,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制造业产品,这种贸易结构制约了中印经贸合作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同时,两国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贸易摩擦增多,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和贸易歧视。
21世纪,决定中印关系走势的根本事态当数印中两国的同时崛起,以及它们对世界强国地位的不懈追求。随着两国越来越自信,双边关系基础越来越雄厚和多样化,两国可以通过战略对话达成战略理解,摈弃传统的地缘政治和势力均衡,从全球视角坦诚交流。
四、文化交流与沟通
有学者认为,不应低估文化交流的作用。在一个逐渐开放的体系中,文化交流导致信息的均衡化,对于消除误解和猜疑,达成更多共识有重要作用。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认为,两国之间的沟通对双边关系事关重大,这种沟通基于持续不断的思想与经验的交流及对两国未来长期友好关系的清晰洞察。两国的和谐发展与相互尊重有足够的空间。两国的教育机构、媒体、旅游行业、政府和商业等部门必须强化缩小双方交流鸿沟方面的努力。
四川大学南亚所副所长李涛在会议期间被增补为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
(蓝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