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语片与马克·穆勒的谢幕

2007-05-30

新民周刊 2007年35期
关键词:穆勒姜文李安

董 铭

或许是马克·穆勒不服气今年戛纳电影节60周年的热闹非凡,决定要在自己最后一年任期里,也成就一届重量级的威尼斯电影节。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邀来了张艺谋出任评委会主席,组织了全导演评委阵容,请来了埃里克·侯麦,肯·洛奇,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彼得·格林纳威,尤瑟夫·夏因,布莱恩·德·帕尔玛等一干大师级导演,吸引了肯尼迪·布拉纳,阿布戴·柯西胥,文森·马拉,李康生等中生代和新锐。当然,还有穆勒自己最为喜爱的多部华语影片。

早在几个月前的传闻里,许多影片本是要出现在戛纳的名单之中,可是由于制作周期、选片导向等等原因,最终没有赶上5月份的法国海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对一些导演和组织者意大利人来说,倒成了好事。慢工出细活,这让姜文等心怀野心者有了充分的时间完成作品,造足了声势进军水城。而威尼斯,等待他的是老朋友張艺谋和中国电影的伯乐穆勒。比起在法国与众多名导硬碰,中国导演在意大利中头彩的几率可要大得多了。

竞赛单元共有四部华语影片蓄势待发。李安的《色·戒》,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李康生的《帮帮我爱神》,以及最后一分钟成为惊喜电影的杜琪峰《神坛》,再算上展映单元的《天堂口》,地平线单元的贾樟柯等人,几乎让影迷们看到华语电影两岸三地的创作井喷。

也许和主席的“亲华”感情有关(穆勒曾留学中国多年),威尼斯俨然有再现中国电影的福地的景象。看近五年的数据,出现在竞赛单元的中、韩、日电影大量出现,与此同时,巩俐、张艺谋、许鞍华、徐枫、阿城等中国电影人也年年出现在评委席上。

在商业上,这些年的威尼斯其实更为“亲美”。参展影片中,好莱坞制造份额最大,占到了七部半(《色·戒》算中美合拍);而且老中青三代导演齐全。如此强大的阵容,应该让美国的制片商更加在意9月份的意大利展台。毕竟这是离年末最近的一届世界电影节,这个亮相多多少少要影响到来年的奥斯卡。红地毯上出现的布拉德·皮特、裘德·洛、乔治·克鲁尼和理查德·基尔四个老牌万人迷,也许就是一个证明。但和中国导演几乎个个憋足了劲,奔着得奖去的相比,好莱坞同行的表现要大度许多。这是老欧洲,是威尼斯,来了,不一定等于得奖。在红地毯上征服观众和征服评委是两回事。这一点好莱坞心知肚明。

欧洲电影节借美国人来吸引人气,不是什么秘密,双方算得上彼此利用;但大奖的取舍,照老思路,更多的目光却仍然集中在好莱坞之外的大师和新锐身上。

本届威尼斯的夺奖热门,除了上面说的中国导演,仍然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向来乐于关注当代中产阶级道德与情感生活的法国新浪潮老将侯麦,这次却拍摄一部田园诗般的《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爱情》;而去年凭《风吹麦浪》拿下了金棕榈的肯·洛奇,这次带着新作《自由世界》转战威尼斯,用其备受推崇写实风格来讲述两个普通女孩的现实生活。中东电影在阿巴斯之外的另一面旗帜,埃及的尤瑟夫·夏因是第一次来到威尼斯,展示了西方世界并不熟悉的阿拉伯社区的恩爱情仇——在威尼斯,熟悉程度和得奖机会并不成正比,倒是有爆冷的可能——想一想《大红灯笼高高挂》好了。

而外界预测的最佳导演的有力竞争者,李安(2005年,《断臂山》)和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1年,《蒙古精神》)都有一座金狮在手。他们的竞争者则包括讲述画家伦勃朗的《夜巡》导演彼得·格林纳威,讲述驻伊美军故事的《节选修订》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这几个导演的作品同时也是最佳影片和评审团大奖的大热门。

到现在为止,马克·穆勒的这个谢幕演出,还让人摸不准口味。对牵挂华语片远征的中国影迷来说,李安能否再铸辉煌,姜文能否实现豪言,杜琪峰能否走出只参赛不得奖的怪圈,不妨看开一点。毕竟,得不得奖,评委说了算,但好不好看,全在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穆勒姜文李安
马克思对交往异化思想的深入——基于《穆勒评注》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青梅竹马
脱不下的穆勒鞋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幻城(油画)
平衡之美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绅士都为她着迷
课间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