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让谁跌眼镜?等
2007-05-30
通胀压力让谁跌眼镜?
尽管翻看上期杂志时,商务部发布的监测信息显示农产品总体价格已开始回落,但通胀并未远去。此轮通胀。最早源自2006年11月份.当时,中国各地的米、面、油价格纷纷上涨。当时的一项调查显示,81.1%的网民明显感觉最近一个月来粮油价格正在上涨。就连洋快餐巨头肯德基,不久也开始酝酿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价格。随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验证了人们的感觉。尽管当时有粮食问题资深专家表示,这一轮行情属于恢复性上扬,而且“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值得大惊小怪”,国家粮食部门亦多次抛售临时储备粮,用以增加原粮市场供给,满足企业用粮需要,但是,研究机构仍纷纷援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有三次通货膨胀均源于上年或当年粮价上涨的事例,提出粮油价格的上涨或可引发通胀风险。
事后的发展证实,研究机构的担心有着充足的理由。如今,不少预测认为,8月份的CP{同比涨幅甚至将是6%。故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醒,“经济增长的速度确实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普通人对涨价的预期,并未随着最近肉价每周“0.3%”或每月“1.1%”的降幅而逐渐消弭。经济学家早先提出的,由于食物占CPI的比重越来越小,所以粮油涨价不会诱发通胀威胁的说法。也早已被证明是妄言。
此外,调查证实,自去年底以来猪肉、粮食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未使农民得到相应实惠,由于同期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反而加大了农民的种粮、养殖成本,并使之利益受损。这一点,同样让持“粮油涨价惠农说”的专家大跌眼镜。
所以,那些急于表白“物价水平仍在可控范围内”的,大可不必再表白了:如何保证农民以及城镇居民的利益不受损,政府如何进行到位的预防甚至预警,倒是颇为现实的。
深耕民心,应对台独
种种迹象显示,北京早前作出的有关今明两年将是反台独活动的“关键年”的判断,正在成为事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台独活动早在北京的预料之中,但当陈水扁推动的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申请及所谓的“入联公投”真的到来的时候,无论是决策层还是学界,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的确,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这更让人感觉困惑的了:自2005年以来,大陆先后出台了54项惠台政策和措施,可谓费尽心机,发尽善心。然而,今次的入联公投方案还得到了岛内近七成民意的支持。
长期观察应该可以注意到,最近几年来,北京对台独势力拍桌子、讲重话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专门性的对台军事演习更难得一见。这实际上反映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台战术上的一个重要转变,那就是坚定信念,以我为主,以免乱了自己的方寸。同时成为台独势力的助选器。同时,每当岛内的台独势力有出格的言论和行动时,反而是美国走在了遏独的第一线,成为了第一道防火墙。9月6日的胡布会反映出中美在反对“入联公投”方面具有高度共识,不排除在适当时机联合采取反制的大动作。这说明,北京已经在战术上成功说服“利益相关者”与“系铃”美国共同面对台海危机,在—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台独势力的直接、正面交锋,为自己最终掌控台海局势预留了更多空间。
既然时问=间与台海局势的最终主导权都在大陆一边,北京就没有必要“随鸡起舞”,与噪动不安的台独分子争一时的高低与长短,考虑如何继续深耕民心方是当务之急。
农行改革如何走出困局?
这几年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一直很不明晰。想离乡。却又很难进城,成了农业银行心中长久的痛。在各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去年农行面临分拆、斩首的境遇。后经过全面论证和各方努力。最终国务院确定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的改革要求。但是,如何面向三农?如何处理好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又摆在了高层和农行面前。
两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前几年在其他商业金融机构纷纷把人员、机构撤离农村后,最高兴的是农村信用社。其业务大幅增长,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信社一举扭转了多年的亏损局面。农村信用社成了其他金融机构撤离农村后最大的受益ao二是在农业银行面临两难选择时,香港汇丰银行成为首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在其他商业银行把农村金融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汇丰银行竟然进入了农村,耐人寻味。到底外资银行看中农村什么了呢?笔者认为,其看中的是中国农村的巨大市场潜力,中国农村金融业竞争相对薄弱,国家对广大农村有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
农业银行应该从以上两点中有所启迪和醒悟,不能把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完全对立起来。而应该不折不扣地按照国家要求,肩负起支持“三农”的重任。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农业银行商业运作的长远基础;国家既然确定农业银行整体改制,那么,在农行支持“三农”业务时发生的政策性亏损决不会不管。而会在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政策补贴以及其他一系列优惠政策上给予照顾,这部分收益既稳定又没有任何风险。农业银行必须切实看到和认识到这些方面。思想一变天地宽,这样,农行就不难走出改革困局。
反美主义终结?
伊拉克战争把欧洲分裂为“新欧洲”和“旧欧洲”,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因为支持伊拉克战争而岌岌可危,欧洲民众的反美情绪也空前高涨。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欧洲开始重建大西洋两岸的联系和信任。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萨利齐在法国驻外大使会议上的一番话:我和许多人一样,相信今天的法美关系和过去两个世纪一样重要。显然,萨科齐和默克尔已经成为新大西洋主义的先锋。欧美关系升温的现实基础包括:中印的崛起、欧洲对恐怖袭击的恐惧、中右势力在欧洲的复兴以及俄罗斯近期的一些好战的做法。而俄罗斯的行为进一步加深了东欧国家对美国和欧盟的依赖,美国已计划在捷克和波兰部署新的导弹防御系统,并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军事基地。
美国的天空
乘客排长龙、空中交通拥堵、航班晚点、飞行安全等问题正深深困扰着美国民航业。根据美国的标准,航班到达时间比预定时间晚15分钟以上即为延误。而7月份美国航班延误率约为30%,为历年7月份最高值。政府同期收到关于航空业的投诉1717件,是2000年8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大多数投诉与航班取消或行李丢失有关。飞行安全屡受威胁也让人捏一把汗。从年初到现在,飞机间距离太近,以及飞机同地面物体距离太近的险情已经发生了约340起。在牵涉方方面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中,没人能一言九鼎,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小航空公司指责大公司安排了太多航班;大公司称小公司交的空管费用太低;国会则认为航空管理局该把现有的钱花好。乘客们怨声载道,但义不愿接受机票涨价。
核能新世纪
对核能的恐惧也许是被夸大了:无论如何,联合同指出,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最终死亡人数是4000A左右,比中国官方宣布的煤矿一年死亡人数要低。现在,西方政府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石油和天然气都掌握在敌人或者动荡的政府手上而大伤脑筋。与之相反的,核工业的原材料铀都位于位置方便关系友好的地方,例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更简单的设计也削减了维护和修理费用。新的“主动安全设施”在紧急情况下,无须人工干预就可以关闭反应堆;美国计划采用一个新的方法,将普通核电站所产生的废料中最具放射性的部分隔离,并在“快速”反应堆中烧毁。显然,核工业需要说服人民,它是干净、廉价的,足够安全,可以被依赖的。如果它做不到这些,就不应该再得到任何的机会。
高油价时代
史帝芬·李柏在其最近新书《石油冲击》中再度大胆预言,国际油价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问很可能会涨到每桶200美元。虽然白1999年以来,能源价格跃升了7倍,但因为它是缓慢发生的,以至于大家都比较容易适应,如果同样的涨幅,集中在某一天大涨10%至20%,人们才可能真正觉醒,像美国、中同、日本这些国家,才会想到要大力投资替代能源,而且起码是一兆美元以上的投资,才足以支持这个世界的替代能源基础建设。从目前情况看,替代能源没有太多的进展,像生物能源与太阳能都不是最佳的替代能源,因为其所需要投入的能源,远超过所能产出的能源,台湾中经院院长萧代基认为,唯一的可能是寄望核融合技术,但恐怕要等到2050年。在这之前人们仍需要耗费大量的石油,油价依然高涨。
台北故宫“去中国化”
1949年。当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时,从中国大陆带去了约4000箱各类文物。因为害怕共产党进攻,台湾国民党政府把大部分文物藏在地洞或隧道里,先是在中台湾,后又转到台北,埋在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地下。后来,65万件文物中的大多数被移到博物馆的地下三层,以前,博物馆次只能展览4000件文物,到今年2月,为时3年、耗资2100万美元的装修和扩建结束后,这一切得到了改变。现在的台北故宫增加了6.5万平方英尺的面积。
当然,改变的不仅是博物馆的外表,还有它的功能。除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收藏场所之外,台北故宫也增加了对现代艺术和台湾本土文化的展示。不仅如此,今年1月,台湾“行政院”通过决议将“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修正草案”修正为“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并把其中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此外还将现行条文中“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修正为“加强对国内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征集、研究、阐扬”,理由是避免中国在未来国际场合要求扣押归还故宫宝物。同时,过去几十年矗立在台北故宫门口的蒋介石塑像也已被移到了偏厅。
对此,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曼丽就认为:在过去,台北故宫更多的是一个政治符号而不是文化场所。作为从中国大陆劫掠来的文物的储存场所,台北故宫长期以来是两岸分裂的象征。但台北故宫不能直沉湎于过去。她还认为,要致力于建立“台湾认同”,中国文化只是台湾多文化特征的一部分。
当然,这些做法遭到了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条例可以改变,但历史不能改变。中国国务院发言人就认为,台北故宫条例的修改会助长“去中国化”的教育。
秋粮要保,粮价别有玄机
从中央到地方,秋粮生产力保稳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继农业部8月22日下发做好旱涝地区秋季复种工作紧急通知后,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比较严峻。9月6日,粮食大省河北开始秋粮生产收购形势调查。
同时,粮价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国家发改委认为,下半年CPI的上涨幅度将取决于秋粮的收成。
此前国内粮食生产创下了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3年增产,今年夏粮和早稻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的连续4年增产。
笔者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推算出,2000年~2006年间,中国除了2004年挣进口了496万吨粮食外,其他6年间,共对外净出口了5429万吨的粮食;2007年1~7月,粮食累计净出口仍达536万吨。在粮食连年产不足需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决向外净出口粮食,这表明粮食前期库存实在是过于庞大。政府通过积极的增加出口、降低库存战略,促使了粮价的回升。可以说2003年底以来的本轮粮价上涨是伴随着国内粮食库存不断减少发生的,但是这种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积极追求的结果。另外,近5年来粮食生产成本每亩上升23.9%。这一点也是8月初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人民日报》上答记者问时,提到的当前粮食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
真正应该担心的是目前的粮价是不是涨过了头?有没有人为炒作的因素?从目前来看,社会上并没有出现历史上粮价高涨时的抢购现象。
实际上,如果将2003年10月视为本轮粮价上涨的时间起点,那么经过近4年的震荡上扬过程,目前稻谷、小麦、玉米的价格水平基本接近1995年的水平。12年过去了,粮价仅仅达到当初开始下跌的起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计算,目前的物价水平是12年前的144%,也就是说12年间,物价上升了44%,而粮价上涨的幅度为零。
出口退税政策由硬转软
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第11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财政部税政司官员谭崇均在谈到中国出几退税调整的未来方向时指山,政府部门出台的这一政策是基于中国目前经济整体发展形势而作出的必要选择,但频繁出台不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这一表态的背景是,今年以来,随着两税合一、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相继出台,使全国大部分开发区失去了原有的诸多政策优惠。尤其是今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发布,即自7月1日起,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对YFN-区的部分出口加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大企业大,对流通企业的影响比生产企业火,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影响比发达地区企业大。
出口退税率的一再下调,可以看出有关方面试图扭转巨额贸易顺差的努力。像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出口退税政策,已经是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连续第五次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但正如人民币升值问题一样,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有关方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影响出口。在内需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出口一旦萎缩,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何在?
因此在经历这次火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决策层的发言表示要尽量减少频率,政策方案要争取多征求企业及
行业协会的意见,精心设计,只做完善性的微调。在9月8日举行的跨国公司座谈会上,吴仪对在座的70家跨国公司代表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希望他们“着眼长远”。目前外资在中国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约占1/3强,而在资源密集型、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中的出口比重超过了50%,尤其在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占据80%的高份额。
不过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退税率的下调并没有带来出口额的逐渐回落。像去年9月,尽管出口退税额下调幅度很大,但出口额只是在当月以及10月份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在11月即出现了报复性反弹。
出口退税政策由硬转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经济肌体全面作彻底改善之前对其承受能力的一次试验,尽管这叫以降低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政策调整的方向并没有改变,代价是必须付出的。
默克尔访华成果几何
8月2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结束在华4天访问行程,转往G8明年的主席国日本访问。此前在北京和南京的行程中,德中双方仅签订了两份经济合同,涉及卡车机轴生产及小型货运飞机租赁,金额不过数亿欧元。而台同金额达15亿欧元的MAN公司在华合资生产商务用车的项目却未能签约。与此同时,刚刚蝉联“世界权威女性之首”的默克尔表示,她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谈到了人权、以及如何在贸易领域之外扩展中德关系等问题。
本来,出口额高居世界第一国家的领导人。出访第三贸易大国,核心议题就该围绕经贸,何况中国今年GDP有望超过德国、出口额有望超过美国。但默克尔这次访华,从头到尾都被置于舆论漩涡之中。从《明镜》周刊抛出“中国间谍程序侵入德国政府电脑系统”的封面文章引发五角大楼和英国首相府的跟进披露,到默克尔在北京演讲中强调北京奥运要尊重宗教、出版和言论自由并会见《冰点》原主编李大同等人士,再到德国戴-克与宝马公司指责中国双环汽车抄袭,并威胁采取法律行动的事件,都为中德商贸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有德国媒体认为“默克尔直率的言论绝不会损害商务”,而且最近被破获的恐怖分子计划袭击德国飞机及英国驻丹麦使馆的图谋也说明,反恐才是德国最迫切的任务,但出身东德、以坦诚批评为个人风格的“铁娘子”时代的中德经贸关系的确遇到阻力了。
河内新外交的新挑战
越南政府近日主动向外界透露中国外交部8月内曾两次急召越南驻北京大使陈文律,最近一次召见时间竞为凌晨1时左右。北京对越南国家媒体参与炒作中国产品安全性问题表示了不快和抗议,建议越南方面加强媒体管理,更罕见的是,北京直接以双方于去年11月APEC会议时商定的2007年双边贸易增长额度向河内施压。这显示自越南渔船炮击事件后,越南已接近北京对越关系底线,河内对华的新一轮圆润外交策略开始失灵。
越南国家电视台和各大报纸近期曾以食品和玩具为例告知“消费者对低品质的中国商品应当慎重”。尽管越南政府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报道几乎都是来自海外通讯社报道内容的编辑加工,然而这样的评论来自同是频发食品安全事故、时常遭遇出口食品危机的越南则令北京感到愤怒。中方在照会后,随即通告在边境强化管理越南产品的进口。
近期越南在对华战略上摇摆试探的笨拙,也直接导致越中关系紧张。8月初。越南考虑到台湾在越南有8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曾一度批准民进党党魁游錫堃访问,并已签发签证,后在中方敦促之下才予以注销。这与泰国由始至终拒绝发给游签证相比显然不在一个层次,泰国军政府从对大国平衡游戏的把握中得到的好处自然也非越南可比。
恐怖循环与印度经济
8月25日,印度IT产业重镇海德拉巴继5月份后再次发生恐怖袭击,超过40人在两起爆炸中死亡。事发后,印度警方再次作出无谓指责,认为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支持的恐怖组织所为,但并不能提供任何证据。
有对海德拉巴熟悉的人士指出,虽然印度确实面临国外恐怖威胁,但是国内由于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不仅使毛派游击队在印度超过50%的邦出现,而且让本来就处于社会下等阶层的穆斯林青年越来越多地加八极端组织。海德拉巴是一个有着40%穆斯林人口的地区,虽然穆斯林社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贫穷,但是在这里,新兴的IT新贵和贫穷的旧城民众之间,还是形成了一条以财富和宗教为划分标准的鸿沟,很多人相信,恐怖袭击有可能来自城市本身的居民,而与外界无关。
当然,猜测看来很难得到证实。与联合国222人的标准相比,印度每10万人中只有122名警察。属于警力严重不足的国家,而且基层组织由于贪污问题,基本上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所以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印度从事恐怖活动,风险要小很多。从2004年至今,印度在恐怖袭击中丧生的人数,仅次于伊拉克,位居全球第二。而在恐怖袭击严重的东北部和东部各邦,由于秩序的混乱,外国直接投资始终不敢进入,尽管在其中的些地区,矿石产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