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儿为什么这样红
2007-05-29雪戴月
雪戴月
不经意间,“XX客”走红我们的生活,我们仿佛进入“客”时代:悠客、博客、哄客、丫客、绿客、淘客、换客、威客……虽然看上去不是很美,但也意味着一种生活。在各地见到的那些“客”,不论男女,不论老少,都怀着一种梦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虽然不尽如人意,但都在忙碌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150多年前,身处维多利亚时期的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双城记》的开篇,写下了这段前后矛盾的话。狄更斯的这段文字,恐怕是人们描述这个时代时引用最多的经典性文字了,不是我们语言和思想太过贫乏了,而是这的确是一个巨变时代最概括、最感性、最精彩的描述,也是一段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文字。
其实,社会的文明体现着个体选择的自由,我们生活的繁荣在于更多的参与与展现,这世界不正像一棵大树,因为每个人的实践,因为每一次觉悟,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高度?现实已证明,大众具有越来越广的视角,具有不断向前延伸的张力。“精彩生活”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在“客”时代收放自如地生活是许多人的梦想。随即,时下流行“客”将逐一登场,您可能找到自己的身影,但最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客”,而是你是不是拥有快乐——
悠客:闲并忙着
听说丽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个悠客阵营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小范辞去工作,背一架相机,穿梭于丽江那些长长短短、或宽或窄的弄堂之间,寻找渐渐消逝的历史印迹,感受丽江的人文风情——他要过一种“悠客”生活。只是可爱又可怜的小范,没做两天的“悠客”就打道回府了。不知道当个真正的悠客需要多少钱,反正《新闻周刊》给出的报价是有车有房外加100万元存款。
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真的悠客敢于放弃辉煌的事业,手里擎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提前退休。他们就是中国大城市里迅速崛起的新贵。在我们还拼命地为孩子入托费而奋斗的时候,人家已经悠然自得地主动“失业”了。和小范相比,35岁的冯先生算是真正的黄金级悠客族了。25岁创立广告公司,30岁挣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现在他已经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资产高达6000万,一个星期里有一天工作,其他时间都处于悠闲状态。开车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聚,或者一大段时间呆在外地,或许丽江或许西藏或许巴厘岛。他的公司全部交给高薪聘请的精英们替他管理,他完完全全成了黄金悠客。冯先生说起想做个悠客的起源,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亚健康”的报道,他做里面的自测题,惊见自己的情况如此严重,于是在一个月后,主动做了悠客。他说:“拥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拥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动放弃工作。当然这种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博客:博出精彩
那天,一位编辑跟小刘约完稿后,让小刘把自己的博客地址给她,说以后也许可以直接从中挑选可以发表的文章。小刘笑了:博客很时髦,不过我也得有博的资本呀?再说写博客去贩卖隐私我还没那胆量。美编有些煽动说:你的秘密可以不写嘛,这玩意又时髦又简单,还可以练笔,博博吧!
没过几天,单位一领导知道小刘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因为儿子每次考试作文都拉后腿,便让小刘给他儿子辅导辅导。
“家教”第一天,小家伙就问小刘:“叔叔,你有博客吗?”“问这个干什么?”“我们班几个作文总考高分的同学每天都坚持写博客,老师说这是作文成功的秘籍之一,如果你连博客都没有说明你的基本功不行,根本没有资格教我……”看来不得不登上博客这个“贼船”了。小刘花几个通宵把以前的文章全都贴到了博客上,小家伙看了后,被彻底征服了,心悦诚服地认了小刘这个老师。后来帮小家伙申请好博客后,想不到小家伙真的因为博客而爱上文学,作文水平直线上升,而且因了博客戒除了网络游戏瘾。
原来,博客的精彩,更多的是因为博人的精彩;博客的魅力,更多的是来源于思想的魅力;博客的快乐,更多的是分享的快乐;博客的成就,更多的是表达了自我。
哄客:仗“键”江湖
没有了哄客,互联网将失去春天。一个馒头,哄客们四起;往前些,一个芙蓉姐姐,哄客们四起;再往前些,一个木子美,哄客们四起……
所谓“哄客”,和闪客、威客、博客大部分新兴种群一样,哄客的真正形成也是来自于互联网,调侃一点的解释就是在互联网上针对某类事件和话题起哄,宽泛的解释就是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态势相呼应,对每一个敢于自我献身的“呕像”或者有争议的事件做出热烈反响,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票、在互联网上表达情绪、思想、言论的一类人,“骂客”是目前我国“哄客”社会的主流。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猫扑、门户网站、高校BBS、博客网站是哄客的主战场。
网络江湖,哄客们仗“键”行走,横行天下。哄客,多么形象且生动准确的词啊!最早提出哄客的是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先生,他认为,“哄客”现象如今非常显眼。
“哄客”以海量意见轰炸,芙蓉姐姐、程菊花、流氓燕、红衣教主就是被这些哄客哄红了。芙蓉姐姐“呕像”地位的树立,是网络哄客的最初发轫。这个原本首发于水木清华的帖子影响始终局限于各大高校论坛。直到天涯社区的转发,“芙蓉姐姐”这个已经沉寂了一年的旧帖子,恰如平地一声雷,突然又被推顶上来,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跟帖狂潮。对“芙蓉姐姐”的热烈反响,使网络哄客不遗余力地榨取着她所有的娱乐价值,将她身上的任一细节都无限放大。由于天涯资深网络写手的介入,使“芙蓉姐姐”被赋予了更多的趣味性与可看性,也由此推动了网络哄客从最初单纯的一个“顶”字发展到了深层次多面性的分析事件的起哄之道。“芙蓉教”的诞生更是将哄客们的声色纵情推到了顶点。后继的“菊花姐姐”、“红衣教主”、“天仙妹妹”等同类形象的兴起,网络“造神”运动愈加呈现出燎原之势,不可抑制。
哄客们喜欢以“呕像”替换偶像,用“愚乐”取代娱乐,进而以“丑女经济”代替“美女经济”。平常的姿色、走调的歌唱、粗陋的表演、笨拙的主持人对白,哄客们对这些反智性事物已经视而不见,反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票、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决定丑角命运。哄客以亲自参与偶像(呕像)的制造,产生出巨大快感,他们享受丑角文化带来的欢乐。
凭借网络技术的飞跃,中国进入到今天喧闹聒噪的哄客时代,这毫无疑问是一大进步。但在技术进步,话语权的大量获得后,一个无须为自己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形成了,哄客应该如何寻找他的社会位置?当一个巨大网络言论平台的主流是一片对骂场景的时候,这种现象还能称为正常吗?反精英、反智慧、反美学的“三反运动”此起彼伏,显示了这个哄客文化价值体系的严重分裂。哄客们的剑不只劈向敌人,可能也劈向了自己,我们希望哄客能看到朱大可的期望:“哄客的社会关注焦点,应从小人物的道德事端上移开,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并且“理性地喊出自己的宏大声音,而这才是举起未来中国的正确支点”。
“丫客”:主角是你
最近,中国互联网上还掀起了一轮新的娱乐运动——“丫客运动”。这项运动如风暴一般席卷全国,吸引莘莘学子、俊男靓女的关注,成为全国高校学子和社会精英展现才艺,炫出自我风彩的一个绝佳的平台。
什么是丫客?丫客的“丫”字比喻枝丫、幼苗,表达了丫客网的草根性。每个草根艺术家,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丫客,用“丫客网”这一个人网络媒体展现自我,炫耀自己的风采。
丫客网(Yeskee.com)自从2006年3月2日上线以来,丫客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网站之一,在短时间里,已经有数百万用户在网站上建立了别具特色的个人主页,并且有数千名独立音乐人建立了个人主页,以推广自己的音乐。通过丫客Yeskee.com的服务,用户可以创建个性化的多媒体个人主页,创作、收集、编排,并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音乐、照片和博客,以及建立自己的在线社交网络等等。目前丫客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展示自我个性的超级音乐平台之一。丫客网最终的目的是让近5亿中国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平台中来,成为他们共同的生活领地,为中国现在的80后一代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生态圈,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平台。每个在丫客网上建立个人空间的用户就是一个丫客——一个草根音乐人、草根艺术家、草根作家或草根编辑。
不同于超级女声、我型我秀、搜狗女声这样的选秀活动,超级丫客将体现最大化的民主,是一场由选手、超级丫客FANS团、星探及广大网友共同参与博弈的争夺战,是一场大规模的网上集团军作战,考验的是每一选手(台前的英雄)及其身后的后援集团军的整体作战方略,真正体现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绿客:环保时尚
“下班关手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别说这是“绿客”在作秀,但这个带有夸张意味的顺口溜,的确很形象地描述着“绿客”的时尚生活。
如果说传统的白领、灰领、金领是以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划分,那么“绿客”则更倾向于一种内在的品质特征:热爱生活,崇尚健康时尚,酷爱户外运动,支持公益事业,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环境。他们平时生活的点滴无不传递着“绿客”精神: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一周至少两次去羽毛球馆或游泳馆;崇尚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偏爱天然材质的衣服;同时理性地选择家居住房;在绿客看来,汽车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只是交通的工具,除非工作需要,许多绿客有车族宁愿步行上下班或坐公交车;绿客不抽烟、拒吸二手烟,支持无烟环境的政策;绿客会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
“绿客”经常发起或参与的各种团体,把具有共同心愿的人汇聚起来,做一些他们认为有益的事情。比如前不久为了让更多的人支持环保,几个“绿客”联合一些高校学生会发起“不用免洗餐具”的新生活运动,新生入学第一天即获赠经他们联系企业赞助的“环保餐具包”,内附一双不锈钢筷子及汤匙,校内餐厅也鼓励同学自备餐具,满十次可以免费用餐一次,希望逐步达到让免洗餐具绝迹的目标。
尽管有些人批判这种“绿客”生活只不过是少数人的刻意为之的“时尚”,但至少《中国新闻周刊》给了他们一个公道:毕竟时尚没有错,绿客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这个过度开发环境的时代。什么时候绿色生活回归其本来的意义,任何人都能唾手可得的时候,它的时尚功用也就终结了。大多数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