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是不是过于勤奋了?

2007-05-14

意林 2007年12期
关键词:西方人老外华人

佚 名

老外怎么看中国人的勤奋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道德的色彩。中国人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勤奋符合天理人道的自然规律;传统的中国人讲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笃信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在中国人的眼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奋。所以,中国人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称:“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

我们引以为豪的勤奋美德在老外眼里是怎样的呢?不久前。瑞士《新苏黎世报》载文对中国人的勤奋提出了质疑: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差距的缩小,难道我们欧洲国家也应像中国经济特区一样,引进每天10小时的工作制吗?该报还认为,华人的“勤奋和求知欲将继续令人不安”,因为“加利福尼亚的中小学和大学就如同一个小规模的实验室,向世人展示了华人如何比黑人、白人和拉丁人更注重教育、更为发奋。按人口比例计算,华人在那里占据的学习位置要超过他人两三倍。”

在不少外国人看来,中国人依然处于不知疲倦的现代化狂奔中。《韩国经济》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而疲惫的中国导致每年60万人过劳死。一些外电还引述了《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说75.1%的中青年人对拼命工作甚至“过劳死”的人表示理解,只有18%的人认为“这种健康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中国人那种玩命工作的劲头在让老外们敬佩的同时。也让他们多了一层担忧。“没有人能够和这些连星期天也不愿休息的华人竞争”,一位西班牙商人这样表述他的忧虑。显然,在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勤奋成了中国经济能够快速追赶西方经济的主因,这同时也是他们产生忧虑的原因之一,他们担心的是拼命工作的中国人会抢走他们的机会,迫使西方人不得不改变他们悠闲舒适的生活方式。

华人勤奋导致价值观冲突

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的勤奋,反映了西方的价值观和福利水平。一是西方人有休闲的传统。西方人从骨子里非常注重优雅闲适的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而恺撒与亚历山大就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认为享受生活是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是非正常的活动。在西方,还有众多精英参与的懒散俱乐部和慢速运动委员会。2001年,人类学家兼环境活动家凯伯·欧伊华出版了一本关于懒散和慢速的书籍——《舒缓是美丽的》,书中反对快节奏生活和紧张的工作,号召人们从工业化的喧嚣和忙碌中回归简约生活,追求田园牧歌式的优雅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欧洲人的假日全年超过150天。在休假期间,则是商场关门闭户、街上行人稀少。

反观中国,勤奋作为美德教育融进文化性格之中。现代中国人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休闲观念。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记忆只存在于浪漫文人的文学作品和失意官员与诗人隐世的山水诗歌中。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勤奋充满不解和忧虑。

二是华人华商靠勤奋取得的成功往往会引发外国人的不适和嫉妒,甚至因此而产生敌视。在美国,华人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在东南亚,华人是勤劳致富的典范。在2006年9月发布的《福布斯》“东南亚富豪排行榜”中,上榜40人中有近30位华人,占据近3/4席位,而前十名中更是有九位都是华人。在欧洲,据《欧洲时报》报道,华商在欧洲“‘蚕食一条街,‘占领一个区,垄断一个市场,是‘小菜一碟。”在全球其他地区,华人的勤奋带来的商业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华人在商业和学业上的突出表现,让所在国的政府和民众感到嫉妒和不安。在社会安定期还好,一旦华人所在国发生经济危机或社会动乱,华人往往成为所在国政治的牺牲品或民众发泄不满的对象。从1882年的美国排华法案到印尼多次的反华排华,从太平洋小国所罗门针对华人的骚乱到欧洲各地对华商的不公正待遇。可以说华人不仅在中国国力衰微时备受欺凌,在当今中国国力强大的情势下同样受到歧视。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创始人特纳3月13日曾出言不逊:“中国人都很聪明,你见过很笨的中国佬吗?你见过中国餐馆挂上将‘结束营业的告示牌吗?”他后来虽然对错误使用“中国佬”一词进行书面道歉,但是他并未对嘲讽中国餐馆的“勤奋”进行道歉。

三是西方人的舒适靠的是多年来劳心经营的福利体制。正因为如此,对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人而言,勤奋不再是他们推崇的第一美德。有了完善的福利体制,西方人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度假。甚至连男士也可休“产假”。他们用不着为丢了饭碗或是没有饭吃而发愁。

再看中国,虽说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凭着那么一股子勤奋工作的劲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很多中国人勤奋工作仍然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还没有休闲的资本。要想让每一个家庭都脱贫致富,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福利保障体制,而这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有更多的机会享受生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西方媒体中流传,当问及西方人是否敬佩玩命工作的日本人时,他们的答案多是肯定的:而问及他们是否愿意像日本人那样生活工作时,答案则都是否定的。对于当前中国人的勤奋,老外们的反应更甚。现在,也许真的到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或是调整一下勤奋观的时候了。

对华人华商而言,身处他乡异国,不能不顾及到老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乡随俗至关重要。勤奋致富、开拓市场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将自己塑造成勤奋逐利的经济人形象,要积极承担起惠及当地民生的社会责任来,要努力创造双赢的机会,才能消解所在国对自己的歧视和嫉妒,才能根治老外的“红眼病”。尤其是在欧洲的华商,要尊重人家的休闲度假、享受生活的传统。

在国内。我们需要更多地创造能够让勤奋工作的人们喘口气的条件,而不是拼命想法子来增加工作压力。更不是一门心思地提高竞争水平、加剧竞争压力。我们在建立福利保障体制的同时,也应努力培育一种休闲文化和价值观,让勤奋工作的人们都能够有时间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

中国人的工作步伐放慢一点,国家发展的节奏也会有所变化。但有的时候,慢一点并非是坏事,对于长期发展而言,这样的慢更多地意味着力量的调整与积蓄。它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我们喘一口气,也是让人家喘一口气,对大家身心健康都有好处。一个善于掌握发展节奏的大国对世界来说会更多地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双赢。当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长远看,中国要做世界级的强国,不仅是硬实力的提升,也是国民生活质量的全方位提高,更是文化软实力和价值观同其他国家的融合。在“地球村”时代,快乐、幸福、休闲的价值观已经具有普遍性。全民的勤奋虽然创造了举世皆惊的GDP数据的攀升,但在忙碌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想一想。我们如何才能感受到现代化的愉悦呢?

报上的一则趣闻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项覆盖了来自14个国家的5400名年轻人的国际网络调查显示,印度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中国居后。而不快乐的因素包括缺乏乐观精神、过度投入工作和成就的压力。既然印度能成为最快乐的国家,我们也一定能成为幸福的国度。我们不缺名山大川,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全年的节假日时间也已经高达110多天。让我们松弛一下紧张的工作节奏,从勤奋的伦理重负中伸伸懒腰,多一点休闲。快乐和幸福就在眼前。

猜你喜欢

西方人老外华人
何为“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老外说汉语
吃饺子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老外自荐当“楼长”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