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
2007-05-14林敏玉
林敏玉
十九世纪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当时一位相当杰出的决斗家;他不仅决斗的经验丰富,也愿意为任何事情而决斗。近来在书上,恰读到一则俾斯麦在决斗场上的故事,觉得它颇能表现出这位伟大政治家面临意外与智谋权衡间的分寸掌握。
一次,俾斯麦因科学家维磋的言语侮辱而非常愤怒,他的愤怒促使他对这位科学家提出决斗的邀请。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并不像军人那样的喜欢并擅长决斗,但因俾斯麦已提出邀请,囿于习俗,他也不能不接受。
决斗当天,俾斯麦当着其他见证人的面,大方地让维磋优先选择决斗所用的武器。令人惊讶的是,维磋拿出的,却是两条好看而多汁的腊肠,并解释:“因为我是个科学家,所以选择腊肠作为决斗的武器;这腊肠,一条十分可口,一条却灌满了致命的细菌。”他接着看向俾斯麦,说:“来吧,你选择你的武器,我们一起吃吧!”
对这位从没有决斗经验的科学家来说,上决斗场彼此开枪射击,何异于蒙着脸面对死亡?倒不如以腊肠对决,或许还有险胜存活的机会。
俾斯麦望着这两条腊肠,愕然半晌;他清楚其中一条意味着必死无疑,于是生气地转过身去,有生以来第一次红着脸退出了决斗场。
想到威严非常的俾斯麦,面对腊肠红脸绝尘而去的场景,令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身手敏捷的俾斯麦,因为明白自己在决斗场上所占的优势,所以总能了无惧意地屡屡在决斗场上拼生死、决胜负。然而,对生死向无所惧的俾斯麦,虽曾出人意表地因腊肠决斗形式而自愿放弃,事实上,不也正是俾斯麦这一代宰相从不打毫无把握之仗的一种精明作风的显示?
生活的“质”如何,往往就掌握在一个人的心力,有多少是损耗在那些不必要的纷争及事情上。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在面对别人的言语侮辱或恶意伤害时,如果不予反击,而转个方向,把心力集中于如何让自己更力争上游,让生活过得更好、更愉快,这不也是另一种超越形式的胜利?
就心理学的观点说来,凡是我们恼怒于他人的一切,都会促使我们由此更了解自己;而观念的转换,往往存在于临事的一念之间。
(方素娜摘自《台湾日报》图/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