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的别称
2007-05-14王蕙利
王蕙利
时令的别称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优点:一是便于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优雅别致性;二是便于诗词对联上因字数限制而可优雅地入诗上词出对。
年的别称
世界通用公元纪年法,而我国在秦汉前就独一无二地编制了一套干支纪年法,相对而言,中国就有了一套年的别称了。如公元2000年,干支纪年法把它别称为“庚辰年”,又称“龙年”,在这年出生的人其本命肖(属)龙;2005年,别称“乙酉年”,又称“鸡年”,在这年出生的人其本命肖(属)鸡;2006年,别称“丙戌年”,又称“狗年”,在这年出生的人其本命肖(属)狗。年的别称,是按干支纪年法推算出来的。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申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组合纪年的。如第一年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第三年为“丙寅年”,以此类推,直至第六十年为“癸亥年”。周而复始,新的一轮六十甲子纪年的第一年又叫“甲子年”,无限循环,无限纪年。这是我国古圣先贤根据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这个数学规律编制的。
又因民间习惯用十二生肖(属相)纪年,故凡天干与地支组合有“子”的称“鼠年”,有“丑”的称“牛年”,有“寅”的称“虎年”,有“卯”的称“兔年”,有“辰”的称“龙年”,有“巳”的称“蛇年”,有“午”的称“马年”,有“未”的称“羊年”,有“申”的称“猴年”,有“酉”的称“鸡年”,有“戌”的称“狗年”,有“亥”的称“猪年”。而在每一轮六十甲子中,十二地支和对应组合的十二生肖都各出现五次。如“子”的有“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如“亥”的有“乙亥”、“丁亥”、“巳亥”、“辛亥”、“癸亥”。故每六十年中都有一种生肖的五次别称年。
月的别称
农历每年十二个月都有各自的别称。正月别称“端月”,二月别称“花月”或杏月,三月别称“梅月”或“桃月”,四月别称“桐月”或“槐月”,五月别称“蒲月”或“榴月”,六月别称“荔月”或“荷月”,七月别称“瓜月”或“巧月”,八月别称“桂月”,九月别称“菊月”,十月别称“阳月”,十一月别称“葭月”,十二月别称“腊月”。各按时令特点和花果草木名来命其别称。
季节细分别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三个月,每个月别称孟、仲、季。如春季第一个月别称“孟春”,春季第二个月别称“仲春”,春季第三个月别称“季春”;夏季第一个月别称“孟夏”,第二个月别称“仲夏”,第三个月别称“季夏”;秋冬两季各个月的别称以此类推。
日的别称
农历每月第一日,初一别称“朔”,每月第十五日别称“望”,第十六日别称“既望”,每月最后一日(廿九或卅)别称“晦”。是按月亮阴晴圆缺而起的别称。
时的别称
一天24小时按十二时辰起别称。上半夜11时至1时别称“子时”,或“子夜”,“午夜”,下半夜1~3时别称“丑时”,下半夜3~5时别称“寅时”,早晨5~7时别称“卯时”,上午7~9时别称“辰时”,上午9~11时别称“巳时”,中午11~1时别称“午时”,下午1~3时别称“未时”,下午3~5时别称“申时”,晚上5~7时别称“酉时”,夜7~9时别称“戌时”,上半夜9~11时别称“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