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乱
2007-05-14杨中旭陈言
杨中旭 陈 言
执政一年,除了中日关系的破冰,安倍的政绩可谓乏善可陈
9月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上,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气发表了新内阁施政方针演说:“着眼于日本50年和100年后的改变,以及我们永远铭记的传统,我庄严地宣誓:我会全身心地履行首相职责。”
仅仅两天以后,下午2点,安倍眼含泪水,断断续续地念了另一篇文稿:“我……在这里……宣布辞职,我觉得……局面需要改变,所以,今天……很遗憾地……没有实现(与民主党)党首的会谈,我……已经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
今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安倍的新旧内阁处在丑闻不断的窘况之中,安倍却在一片“下台”呼声中安之若素。当人们都以为他要死扛到底时,这位53岁的首相却选择了让大多数日本人深感不满的方式“临阵脱逃”。
日本《朝日新闻》随后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安倍在慷慨激昂地发表施政演说仅两天之后辞职,“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逐步瓦解的安倍圈
日本政局的复杂,有时真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当安倍在国际上大谈日、美、印、澳构成“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时候,日本国内的倒阁运动已经悄悄兴起。
8月中下旬,安倍奔波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特别是在印度,安倍反复谈了日、印价值观的一致性,劝印度成为“自由与繁荣之弧”中的一个国家,但印度方面只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而在国内,安倍正面临内忧外患——党内派系纷争,在野势力“逼宫”的呼声不断。为稳住阵脚,安倍在8月27日改造了内阁,但民意对他的支持率依旧在40%左右,并没有多少改善。
而安倍刚刚改造完内阁,就曝出了农水大臣远藤武彦的金钱丑闻。
倒阁包围网是从排除安倍的身边人开始的。改造内阁时,安倍最重要的亲信、官房长官盐崎恭久,第一个被清除了出去。之后,负责媒体的首相辅佐官世耕弘成、官房副长官下村博文也先后离开了首相官邸。这些人多年来能力虽然有限,但他们与安倍知根知底,有他们在自己身边,安倍心里就踏实多了。
“改造内阁以后,首相的心腹被先后清除。能外出搜集信息的人全都没有了,安倍真够可怜的。”自民党议员山本一太说。
至于党内、行政方面的重要事项的决定,也已经由新任官房长官与谢野馨、干事长麻生太郎作主。“安倍首相最近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发言权。”《朝日新闻》一位熟知日本政治内幕的编委当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此时,在日本媒体又开始流传:安倍首相在金钱上也不干净。日本《现代周刊》反复调查安倍在其父过世后的遗产继承上的问题时,采访到了“安倍漏税3亿日元”的内幕,文章将在9月15日的杂志上刊出。之前,该杂志给安倍发去了采访到的主要内容,希望安倍在9月12日下午2时以前对内容的真实性做出回复。
巧合的是,这天下午2时,安倍辞职。
丑闻,还是丑闻
安倍辞职次日,日本《朝日新闻》刊出了首相执政一年来内阁支持率的走势图。除了上任初期63%的支持率,以及在成功破冰中日关系之后维持了10天左右,其他的支持率在后来的时间段,基本上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
回想当初安倍甫上任,日本国民即刻发现,这一内阁简直称得上是“朋友内阁”,其中就包括首相在山口县的同乡松冈利胜。
《AERO》杂志撰稿人在安倍辞职之后的文章中说,他们早在一年之前,就已通过文章发出警告,松冈存在资金问题,不宜担任内阁大臣。
两个月后,更多的日本国民在民调中表示,安倍的特点是表述模糊不清,与小泉的风格大相径庭。“明明是要修正小泉执政期间的一些改革路线,却又不敢明说”。日本外务省下属的国际协力机构职员山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任内,安倍内阁继续延续小泉内阁的经济自由化路线,如削减福利,而这触动了日本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民众的生活。“更多的日本民众原本寄望安倍修正小泉改革路线中的消极部分,安倍本人也说要让阳光照耀到小泉改革的阴影部分,但实际上,安倍没有拿出任何有力的措施。”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授岩城刚对本刊说。
到了5月28日,原农水相松冈利胜自杀,给了安倍内阁重重一击。7月下旬的参议院选举惨败,在舆论看来,实际上表明了民众对内阁的不信任,安倍继续执政的民意基础已经彻底坍塌。
安倍在8月27日重组内阁,包括自民党最大派系领导人町村信孝等5位重量级人物重返内阁,又被媒体解读为安倍用人毫无原则——第一任内阁是朋友和同乡,而现在则是这个“跛脚首相”根本无法驾驭的各派大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爱知大学客座教授冯昭奎也对本刊说,安倍对外政策的成功之处只有中日关系回暖。在内政中,除了一个接一个的丑闻,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全无岸氏DNA
根据安倍的辞职声明,《反恐怖特别行动法》难以在国会通过,是他辞职的一个动因。
9月初,安倍在澳大利亚APEC峰会上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时表示,日本政府支持美国军队在海湾以及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日本自卫队将继续为美军提供石油补给。他将全力促使维系这一方针的《反恐怖特别行动法》11月到期之后,在国会获得延长期限,并愿意为此“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在宣布辞职之时,双目含泪的安倍表示,希望新首相能够说服民主党,将《反恐特别法》期限延长。
提前出版的日本航空杂志《AERO》在封面文章《安倍下台》中,专门将安倍和他最崇拜的外祖父、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做了一番对比。文中说,安倍曾经多次表示,身上遗留了许多外祖父的DNA,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文章甚至用一个严厉的标题给安倍定性:“全无岸氏DNA!”
《AERO》的封面文章回顾了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签订之时民怨沸腾的局面,并刊登了一张33万人围攻首相官邸的老照片。当时,岸信介考虑到大多数日本国民并未意识到《日美安保条约》对日本的重大意义,他通过己身的政治影响,在国会强行通过了这一条约。而条约通过之后,失去民意基础的岸信介随即请辞。
世事轮回。半个世纪之后,当岸氏的外孙碰到几乎相同的局面时,尽管口中声称要“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实际上,却选择了临阵脱逃。
或许还是安倍晋三的母亲更了解自己的次子。这位岸信介的女儿洋子曾经在父亲最艰难的时候告诉父亲:“迟早有一天,日本国民会认识到《日美安保条约》的重要性。”
洋子曾说,“晋三的政策像外祖父,性格像父亲。”
安倍晋三3岁的时候,父亲安倍晋太郎怀疑他做了错事而大声呵斥儿子。父子对视了一小时,最后以父亲退却而告终。后来,安倍晋太郎官至日本外相,但两次竞选自民党总裁失败,心情郁郁,不幸患癌症于1991年去世。
事实上,安倍从来不是小泉纯一郎式的强势人物,不少自民党大员从一开始就不看好他。加藤一曾说过,安倍只是一个“扶不起来的公子”。前首相森喜朗去年也曾告诉小泉,“安倍还年轻,不如先让福田康夫过渡,待安倍进一步磨砺之后再出任首相。”但小泉考虑到福田与自己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诸多政见不一致,执意要推动安倍上台。
安倍从7月前后开始,体重骤降了5公斤。多次直接采访过安倍的日本记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已经看得出来安倍非常的憔悴,眼泡总是肿着,很少有精神饱满的时候。”
胃疼、胃涨一直纠缠着安倍,他经常需要在打过点滴之后才出现在公众面前。出访时,更是除了官邸的医生外,特意叫上一名自卫队的军医跟随身旁。
今年9月上旬,就在安倍被农水相丑闻缠得焦头烂额之时,首相夫人安倍昭惠接受日本一家电视台的访问,在节目中透露,丈夫的肠胃一直不好,饭吃不下,觉睡不香。她曾经劝丈夫:“要不就不干了。”
处在崩溃边缘的安倍终于被《反恐特别法》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在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拒绝与自己会面之后,安倍最终没有动用自民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强行通过延长《反恐特别法》期限的议案。除了辞职,他无路可走。
安倍辞职次日,便因肠炎住院。住院期间,首相夫人的上述访谈才被播出。民调显示,绝大多数国民认为首相不是一个能够顶得住压力的人。
安倍延长了原定的5天住院时间。至本刊截稿的9月18日,他仍在院中治疗。
这期间,他始终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