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志军:中关村反映了中国崛起的真相

2007-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18期
关键词:中关村民间

李 杨

“中关村的历史和中国的发展是合拍的,所以我才有兴趣写它”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凌志军近日出版新书《中国的新革命》。

书的副标题是“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由此可见,这本书是通过描写中关村的发展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将着眼于整个国家的大历史”,只不过这次凌志军“选择的样本是中关村”。

凌志军最初被公众认识,是因为1998年他和同事马立诚合作出版了《交锋》。这本记录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的政论著作,发行量超过200万册。此后凌志军继续时政写作,2003年出版《变化》一书再度引起反响。

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凌志军完全沉浸于对中国变革的描绘中。他勤奋地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每一个细节,并不断把它们加入自己的写作框架之中。

因此有人称他为“时政作家”,可凌志军本人却强调自己是个记者。他说,“我并不期望本书的描述能和中关村的正史合拍,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我本人的职业是记者,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取舍,更多的是出于记者的本能。”

凌志军说,他的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一书的影响。曼彻斯特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实录的手法,使读者知道“在什么样的时间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而凌志军效仿的恰恰是这一点,他把中关村的人物、企业及社会变化放在中国转型的大格局中。

在凌志军看来,中关村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这个国家打碎了精神枷锁,战胜了饥饿,又让自己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制造车间。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它急切地渴望拿下新技术的高地,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中关村之所以值得注意,就因为它是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

“中关村在创新之路上蹒跚而行的曲折历程,大致上反映了中国崛起的真相。”凌志军在书的前言中写道,“这包括它的阳光和阴暗,包括它的英明之举和愚蠢行为,也包括它的混乱和秩序。”

在对中关村做系统研究之前,凌志军先后跟踪了坐落在中关村的“微软”“联想”两家企业,并创作了《追随智慧》和《联想风云》。尽管有人说这两本书“有点商业意味”,但并未影响人们对这本关于中关村的新书的关注。

就在书稿刚刚完成之际,凌志军被查出患有重病。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病中的凌志军。

民间力量的崛起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选择中关村?

凌志军:中关村延续至今,跨越我们国家全部改革历程。同时我意识到,我所看到的中关村的一些事情为公众所不知,而公开舆论中很多深入人心的东西,又与它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于是我便生出一个念头,想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

中关村作为科学城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但我写的中关村是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它的这段历史与中国的发展是合拍的,所以我才有兴趣写它。这段历史就是中国新的意识形态、经济形态乃至技术运作模式得到承认和支持的过程,也是民间力量成长起来的过程。

中关村是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无法比拟的。它的人物太多:富人和穷人、博士和文盲、外来人和本地人、高官显贵和三教九流,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机会在这里谱写精彩篇章。它的事件纷繁复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传统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人的本性问题,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最重要的是,它的故事还在继续,所有人物都是“进行时”。

中国新闻周刊:在这段历史中,中关村最具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凌志军:很多人认为,科技是中关村的最大特色。但我不这么看,与其说中关村在技术上有什么贡献,不如说中关村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旧体制的破坏和突破,从而激醒了中国人创造财富和融入世界潮流的热望。中关村的意义在于,它试验着新的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

有时候我觉得中关村更像一个技术中转站,有模仿,也少不了盗版,但在某些枝节领域开始了自己的创造,这与中国的发展是一样的。比如服装、家电、汽车等领域都走过了从模仿到原创的过程。技术含量越高,这个过程就越长。中关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所以说它是先行者。

必须指出的是,单就技术而言,中国很少在哪个领域是领先的,但这并不妨碍别人承认中国的崛起。这是因为在中国,新的人、新的思想、新的体制、新的制度渐渐得到公认,并成为社会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几个地方民间力量生长非常快。比如温州,上世纪80年代初期温州的民间力量在农村和小城镇的商业中崛起。在中关村,则是城市科技人员这股民间力量的崛起。经过20多年,今天人们对民间力量、民间资本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了。

“跟随战略”的传奇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中关村是骗出来的,存在信用危机,有人说中关村“长不大”,创新能力不强。对于这些针对中关村的争议,你怎么看?

凌志军:其实中关村问题的根源发生在中关村之外,我认为它的一切都与中国的现实合拍。比如盗版问题,中关村的盗版历来就有,90年代达到高峰,今天还有,但好了很多,联想已经大批购买微软的操作系统了。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和国家大形势连在一起的。

我认为,创新和模仿不能完全分开。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既包含了模仿也包含了创新,经过了一个先购买、后模仿的过程。

迄今为止,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新产品,从轿车到电熨斗,都包含了这样两个过程。学者将其称之为“跟随战略”,官方的通行说法是“引进先进技术”和“国产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跟随战略”所发挥的作用,是中国崛起的最大传奇。中关村就是这样一个传奇。

其实,有时模仿比创新更有利。有经济学家指出,创新的成本是模仿的4倍。一个国家要想领先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这也是很少有哪个国家能永远领先的原因。目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跟随战略很成功,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90年代东亚一些国家的崛起,以及中国20多年来的发展,都是跟随战略的成功。

中国新闻周刊:中关村的发展主要是政府驱动还是市场驱动?它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

凌志军:我认为民间力量正在成为主导力量。中关村发展早期,政府基本没有介入,后来有一段时间政府介入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市政建设上,比如修路架桥。就对企业的管理而言,政府基本不管。

在我接触的政府官员中,中关村管委会政府职能转变是比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它没有多大的权力,不像其他政府部门一样拥有各种审批权。所以它存在的职能主要是服务。

创新是中关村崛起的内在推动力。我说的这个创新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资本制度的创新、人才制度的创新。中关村最擅长的就是把一种技术拿来,通过商业创新实现增值。

猜你喜欢

中关村民间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中关村
中关村银行有望批筹管委会主任郭洪拟任董事长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关村的记录者
搞笑高手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