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来临

2007-05-14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6期
关键词:海平面摄氏度气候变化

蔡如鹏

人类活动是否导致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将转向我们为此能够做些什么

立春刚过,长沙街头就呈现出初夏的景象。22摄氏度的气温让草坪开始泛绿,蝮蛇出现蜕皮,公园里游玩的市民也脱掉了厚厚的冬装,穿着衬衫在湖中划船。在北方,北京的气温也毫不示弱。“六九”头一天的温度就攀升到16摄氏度,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后海的冰面开始解冻,长安街边的玉兰早早吐出花芽,让人不由地感叹:这个冬天不太冷。

2月2日,世界顶尖的气候学家在法国巴黎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全球变暖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他们说,人类导致的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已经开始,即使温室气体排放稳定下来,这一趋势也“将持续几个世纪”。

变暖“无可辩驳”

这份报告由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组织专家编写。报告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摄氏度,随着气温上升,将会出现更多雨水、大风暴、干旱以及海平面缓慢上升(可能的幅度是18~59厘米)。

从卫星数据到树的年轮,专家对多个气候观察系统进行了仔细分析。他们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都证实,全球气候的确正在变暖。

有记录显示,1995~2006年这11年是自1850年以来全世界的平均气温持续创造最高纪录最多的11年。1961年到2003年这40多年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8毫米,而1993~2003年这10年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达到3.1毫米。

气候学家在报告中进一步预测说,在整个21世纪,如果温室气体以低水平速度排放,那么全球气温将升高1.1~2.9摄氏度,如果温室气体以高水平速度排放,那么气温将升高2.4~6.4摄氏度。变暖程度最大的地区将是陆地和北极,高纬度地区的变化程度将超过低纬度地区,但低纬度地区会更加干燥;夏季,北极的海冰会持续收缩,热浪和干旱将持续出现,融化的冰川将导致海平面持续升高。

《第四次评估报告》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专家,委员会分3个工作组。2月2日发布的仅是第一工作组的报告。第二、第三工作组和综合报告预计分别在今年4月、5月、11月发布,将分别着重讨论气候变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或适应这种变化。第一工作组的报告主要涉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问题。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学家迈克尔·奥本海默说:“这份报告的底线是大家已达成一个无可争议的共识:全球气候变暖是事实。另一个无可争议的共识是:如果不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情况还会更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斯特纳则认为:“2月2日的巴黎将成为一个转折点,人类活动是否导致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将转向我们为此能够做些什么。”

90%的可能是人为因素主导

报告的另一个主要结论是,人为活动“极有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种可能性超过90%。有消息披露说,报告的撰写者曾试图说人类导致全球变暖“毫无疑问”,或其可能性为99%。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并没有被采用。

事实上,现在的措辞已经是有史以来气候学家最严厉的语言了。在2001年发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使用的词语是“可能”——66%的可能性。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郑国光认为,与上一份评估报告相比,这次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

他以预测海平面升高幅度为例说,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仅有几项实验,而此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此外,对全球气温升高幅度的预测浮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这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大大提高了。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专家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9~88厘米。

现在,“可以观察到的广泛的海洋气候变暖以及冰山的消融可以证明,50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外力影响是根本无法解释的,而且极有可能不仅仅因为自然原因。”气候学家在第四份报告中写道。

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氮氧化物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氮氧化物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第四份报告称,今天地球上温室气体的总含量比过去1万年中任何一段时期都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去65万年中任何时候都高。自19世纪中期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高居前10位的年份都出现在1994年以后。

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马基说,报告为确定气候变暖的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忽视这一问题将使子孙后代遭殃。”英国伦敦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卡米拉·图尔明也说,IPCC的报告为证明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提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对于这份报告,IPCC的主席拉金德拉·帕里乔这样形容:“我希望,报告能够震动人们、政府,让他们采取更严肃认真的行动。”

报告再引争议

让所有的人都接受IPCC的报告,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上,20多年来围绕着报告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始终抵制IPCC有关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说法。

就在报告公布的当天,有英国媒体报道,由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资助的美国企业研究所曾致函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有关专家,请他们写文章,驳斥IPPC的报告,并表示将支付每人1万美元稿酬和差旅费。

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本·斯图尔特批评说,美国企业研究所不仅仅是个智库,它还是布什政府的“吹鼓手”,他们煞费苦心地否认气候变暖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有关,企图质疑气候变暖的“压倒性科学证据”,为政治目的“曲解”科学依据。

英国这家媒体还透露,美国企业研究所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得到160多万美元资助,该研究所与布什政府关系密切,有20多位研究人员为白宫出谋划策。

1月30日,在美国国会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美国科学家和支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团体称,布什政府曾经“系统地”篡改美国气候专家所作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报告,删除有关全球变暖的内容,以减少政治上的麻烦。

事后很多科学家都纷纷表示,布什政府曾向他们施压,不准他们使用“全球变暖”或“气候变化”等字眼。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舆论纷纷指责布什政府试图影响科学家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自由的学术研究,而且会加剧气候变化。

IPCC的专家们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么北冰洋的海冰将在本世纪后半段完全融化,部分太平洋岛国将被抬升的海水淹没;而非洲和南亚的旱灾将更加严重。到那时,欧洲阿尔卑斯山不再是冬季滑雪胜地,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也会灭亡。

中国积极应对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多种变化,但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IPCC预测,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参与起草报告的澳大利亚科学家格雷姆·皮尔曼表示:“如果你留意一下中国,会发现和澳大利亚一样,中国农业地区的降水量也在减少。”

“同全球一样,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增温的幅度为0.5~0.8摄氏度。”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说,“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众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水资源短缺、干旱与洪涝频发、土地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山地灾害加剧、大气成分改变及海平面上升等。”

据统计,中国上一个世纪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20世纪的后20年又是上世纪100年当中最暖的20年;近150年中最暖的10年中有8年出现在过去10年中。

2006年12月26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3~2.1摄氏度;由于平均气温增加、蒸发增强,总体上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在这份中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应进一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事实上,一个扮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智囊团”角色的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1月12日刚刚在北京成立。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战略方针、政策法规和措施提供科技咨询和政策建议。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鸿烈院士说:“我们将联系科技界各方面的专家,把大家的智慧吸收进来,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政策建议。” 这些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国家海洋局等11个单位。

针对今年将陆续出版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有专家建议,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也应围绕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以及减缓气候变化三个方面分别设立专题组,全面分析IPCC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可能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猜你喜欢

海平面摄氏度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守护1.5摄氏度
2007:绿色企业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