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2007-05-14廖保平
廖保平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厂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于是有学者专家建议不再以龙做中国形象标志,避免西方误解。(12月4日《新闻晨报》)
因为在某些学者专家看来,西方跟上帝也差不离了,西方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西方说中国龙不好,于是龙就该死了。
这是洋奴的后遗症。百年前他们惊喜地捧着“洋玩艺儿”玩赏,胜过鲁迅《离婚》里七大人玩“屁塞”;喝了半斤洋墨水就开始对洋文化五体投地起来,恨不能认洋为亲;后来就主张“全盘西化”,国货都是狗屎;再后来作文说话“言必称希腊”,显出高人一等;再再后来言必称“与国际接轨”,不接就不够国际化;现在,则要废龙争宠了。总之,话语总在变化,面孔却还是老样子。
何以洋人说的就是好的,对的,不许怀疑的呢?因为他们的脑子已经被洗自得差不多了,连眼光也有了蓝色,凡中国事都要以西方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惟如此才先进,才“国际化”。国际化究竟是国哪些国家的化呢?我看还是国西方的化,这样的“国际化”跟“全盘西化”是不是换了件外套呢?鬼知道!
西方人说龙不好,是恶兽,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错。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龙进行图腾崇拜时,是希望这家伙格外凶猛的,以战胜灾害,战胜疾病,获得生存,求取种族的繁荣延续,对龙寄寓着美好的愿望。龙图腾崇拜作为一种文化渗透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生活民俗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今天,各民族仍有很多与龙有关的节日,如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被闻一多称为“龙的节日”的端午节等,无不以娱神的方式来讨好这个兴云布雨、掌管福祸之神。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寓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一如渴求成龙成风一样。
鉴于此,龙在战胜自然、给人带来好运这方面的恶,于人倒是善,印象应该不错。只是后来,封建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披上龙袍,就为所欲为,“龙”的形象才变得十分的专制凶残可恶起来。
可见,龙本来就有一幅“好面孔”,是西方人不理解、或是误解、别有用心地歪曲,或是单就龙的体貌来下恶兽的定义。对此,我们可以宣传解释反驳嘛,毕竟对于国人来说,龙尚且还有点扑朔迷离,何况洋人乎!为什么人家一说不好,就确信自己的东西不好,就要按人家的意思把所谓的“不好”推倒,按人家的意思搞出一套所谓的“好”来?如此,不是无知到脖子上枉顶着一个脑袋,就是摇尾听话当奴隶当习惯了,再不就怀着全盘西化的险恶用心。
都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个符号、一种意绪、更是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它把天下华人连成一脉!把龙从中华文化中抽离出去,世界华人仿佛就被抽了文化的一根筋,要想站起来我看是很难的。文化上站不起来,终究是低矮的可怜虫。当然,文化总是流变的,龙文化也不例外,龙文化也不是一种文化楷模。但是文化的流变且按其自身规律去流变吧,我们不需要这种“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的仆从主言的变化。
中国人有以恶兽镇宅的习俗,我看以龙这样的恶兽镇国未尝不可。
【选自《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