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
2007-05-14刘东风
刘东风
“六一”节的儿童公园里游人如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孩子转。
木马转盘旁聚集了许多人。大人们带着小孩排队一拨又一拨地进去又出来。
一个小男孩坐了一圈又一圈,他高兴得忘乎所以了。有人有意见了,因为按照公园规定,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玩木马,一人一票,一票三圈,想要再玩的必须下来重新排队。
在大家的怨艾声中,年轻妈妈走到小男孩面前:“儿子,妈妈带你去玩别的吧!”
小男孩死死抓住把手,摇晃着停下来的木马:“不!我就玩这个!我不下来!”
见妈妈很无奈,爷爷走过去。说:“小孙孙,爷爷回家给你买一个更大的好吗?”
小男孩依然抓着把手,头都不抬跟他爷爷说:“我才不稀罕你的呢,我要这个!”
“小朋友,你不能再玩了,这是公园里的规定。”管理员见爷爷也没办法,只得亲自出马直言相劝了。但小男孩就是不买账,不肯将身子挪开半步。后边排队的人们更加不高兴了。
就在这时候,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妇女,面容清癯,戴着一副不太时尚的眼镜,身着一身职业套装,一看就像个教师。
“我是老师,让我来试试吧!”她说。
老师走到小男孩身边轻轻说了一句话,因为太轻,大家都没听到。但小男孩抬起疑惑的小脸蛋,怔怔地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
老师弯下腰,对小男孩又说了第二句话,威严的眼光像一支支利箭从眼镜背后射了出来。大家还是没听清,小男孩松开了双手,眼光还是没有离开老师的那张脸。
老师直起腰,双手反剪在背后,又对小男孩说了第三句话。只见小男孩迅速地从木马上爬下来,飞也似地跑回妈妈的身边。
专门采写“六一”儿童节新闻的电视台记者,碰巧看到了这一幕,便饶有兴趣地来到老师身边,要求采访老师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我分三个层次同小朋友说了三句话。”老师说起话来就好像在写总结,“我是老师——这是第一句话,亮明了身份,让他知道以下的声音来自于权威且不容更改;再不下来我叫你家长过来——这第二句话等于告诉他,我很厉害,连他家长都能搞掂;快点儿下来,否则罚你抄课文一百遍——第三句话向他说明了不听话的后果。所以他很快就跑开了。”
突然间,大家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啊,这就是教育!
[选自《中国作家网》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