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一毛里都有民生之重
2007-05-14杨耕身
杨耕身
先秦有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但农耕社会这样的一派自给自足式的存在,终于解体于市场社会的供求关系之中。百年以降,市场经济焕发出的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已令有关专家惊呼“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来最大的盛世”。然而盛世也吹“复古”之风,被市场供求裹胁的人们,重新以自给自足来寻求自我救赎。这情状,真是“帝力于我何有哉”了。
先看“凿井而饮”。“水井悄然走俏了”,本报昨日长沙新闻报道说,因为听说水价要涨,开福区赵家坪的居民们开始凑钱修水井。再看“合作建房”。12月8日的本报新闻报道,一位名为“笛清唱晚”的《红网》网友在湖南省内首次发起合作建房。这仅仅是新近发生在长沙的消息,通过新闻我们也看到,合资建房在上海、温州等地也都出现。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照明则重新启用了蜡烛。
现代技术是以对人的解放为追求的。谁不知自来水更方便卫生?谁不知向市场选购房屋更能称心如意?谁不知电灯比烛照更安全明亮?因此在居民生活领域这种“返祖现象”,只能是源于一种被动的理性:“凑钱修水井”的背景是在居民用水几次涨价之后又一轮的上涨消息,“合作建房”无疑是房价虚高的现状使然,至于舍电而取蜡烛,根本原因则在于不能承受电价之高。由此,民生之状也就可知了。
民生何在?就在那一分一毛里,在充满市井之气的斤斤计较与讨价还价之中。永远不要高估民众的承受能力,永远别以为民众只会敏感于数额巨大的房价,其实每一分一毛里都有民生诉求,都有生存之累。或许在有人看来,水电价格再怎么涨,无非多了几毛块把,却不知民生之重已然就在其中了。电价涨了,水价涨了,房价涨了,油价涨了,气价涨了,能涨的都在涨,惟独工资不见涨,让普通大众屡屡堵心的事情,也正在于此了。
然而总有人笃定地说,涨价没什么影响。发改委未开听证会调整邮政资费,招致质疑后公开表示的是,“邮资上涨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大”。近一个月来,全国各地的粮油价格持续上涨,一些专家如出一辙地称粮油涨价“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但是调查却显示,77.1%的人表示粮油涨价使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大”。而以我们起码的现实生存经验来看,如果真是影响不大,那么何以致“凿井而饮”、“秉烛夜游”之地步?怎样才叫有影响呢?
重新看水价上涨的消息。这一消息正在《红网》论坛上受到热议,有兴趣者不妨移步以观,余不赘言。但我们也并不因此说,水价上涨有何不妥。对于水价调整,相关部门也会有充分的理由,这些理由也应当得到公众的重视。这里面有基于理性的博弈与妥协。长沙市物价局负责人也曾表示,将让老百姓有充分时间对水价调整发表意见和建议。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将水井走俏的现象视为一种意见。当然与此同时,也更希望相关部门再思考一下,在提交涨价建议之前,是否真的已经穷尽了一切可以不涨价的手段。换言之,应当首先基于民本立场而非其他。
在广州禁摩禁电争论中,曾有论者指出:“请给穷人们一点阳光”。这是这场争论中最令人难忘的声音。《论语》也曾有道“若得真情,哀矜勿喜”。意思是说,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盲目乐观。这些正是一种民本立场,就是要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是重新回到农耕时代。
【原载2006年12月12日《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