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重组 无非纪实
2007-05-14陈长林
陈长林
一个人只要同文字打交道,就不能不与成语共舞。本人上小学即开学成语,近半个世纪内,死记过成语,活用过成语,却从未重组过成语。毕竟成语是汉语之花,更是智慧之果。广告乱套成语,已经广受抨击;谁若重组成语,岂非乱蹈雷区?可我还是写下了“成语重组”系列文字,并打算续写下去。不敢糟蹋语言遗产,只为现实立此存照。
这倒不是什么“虽千万人,吾往矣”,到咱身上找浩然之气,怕是缘木求鱼。区区所以重组成语,不过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旧时说书人爱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萌发成语重组念头,情形大致与此相类:我本无心组成语,谁知重组逼人来。现实生动,现实无情,既给成语重组提供了实例,也提供了范例。比如,某省交通厅有三任厅长,有的提过响亮反腐败口号,有的写过保廉洁血书,最后还是因腐败相继落马。媒体报道形容这种情形是“前腐后继”。“前腐后继”加上引号,表明这是引用,百姓评论一针见血,民间说法智慧十足;去掉引号,对于成语“前赴后继”来说,分明就是一种重组。任何语言都是一种交际工具,在实现人际交流的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当既定成语面对现实显得力不从心时,成语重组不仅成为一种必要,而且具备了多种可能。
“成语重组”系列第一篇第一则“为富亦仁”,并非凭空想同“为富不仁”唱对台戏,而是现实提供了新论据。原题拟作“为富是仁”,见报文字改“是”为“亦”,语气增强,后见有人评论“股神”巴菲特捐巨款是“为富求仁”,觉得“求”字更有力度,更见境界,恨不得立马窃为己有。盖茨与巴菲特,事例典型,顺手拈来,恰好可以触动时代神经。财富时代,求富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仇富情结,风起青萍,有据有凭。环视本主,为富不仁,屡见不鲜,不足道也;放眼全球,首富首善,合二而一,大可说之。
同为成语,有的重组机会甚多,有的几无重组余地。尽管私下喜爱,也得忍痛割爱。不过,有时偶得天助,重组得逞,不免喜出望外。比如成语“坐怀不乱”,2000年曾出现在海南省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面试题--中,要求考生分析这一故事对从政者有何启示。“坐怀不乱”固然可称千秋佳话,同时也是千秋悬案。赞柳者借此说柳下惠绝对正人君子,竖为道德标杆;诋柳者凭此断言,柳下若非“性无能”,焉有不乱之理?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谁也没料到,2006年一套柳下惠秘传家谱会突现京城,柳宗元、柳公权、柳永、柳亚子皆谱上有名,“性无能”说不攻自破。不过姓氏专家声称,因故事细节出现太晚,“坐怀不乱”只能当故事听。
不过就算当故事听,也未必没有教化价值。当初有位鲁人,与一寡妇比邻而居,一天夜里下大雨,寡妇因房子被浇塌请求进屋庇护,鲁人死活不肯开门。寡妇惊问为什么,鲁人解释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可同处一室。你我都年轻,所以不行。寡妇说:你怎么不学人家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行,俺不行。俺只能用俺的不开门,来学柳下惠的坐怀不乱。孔夫子得知此事很是认同,赞赏道:要说学柳下惠呀,没有谁比这位鲁人学得更好。孔夫子为何说这话?显然是深知人性有弱点,与其事中克制,不如事先防范。如今贪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有情妇,不待坐怀,坐地已乱。当前,中央领导强调各级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可见“坐怀不乱”难上难,“不乱坐怀”是关键。强化他律,远比相信自律可行。本以为“坐怀不乱”是千载绝对,上联虽在,下联难寻,居然可以重组为“不乱坐怀”,不禁双手合十,谢天谢地。
杂文写家有无功力,杂文作品有无魅力,以创新能力衡之,屡试不爽。杂文果欲创新,不外形神兼顾:凭“神”而论,让思想冲破牢笼,已是杂文立意题中应有之义;从“形”来说,让体裁变化无穷,当是杂文写家自觉追求。
成语重组只是一种尝试,个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好在白纸黑字,如虎行雪,追弃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