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在纸外
2007-05-14陈艳
陈 艳
很久以前,名片很流行,随手拿出一张薄纸,就代表一种身份,让人咋舌的无非是名片上的头衔:不是某经理,就是某董事,某局长、科长等等。真是脸在纸上,纸上有脸。
名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的意识里与此人的能力、地位挂钩,出示名片,就仿佛是脸上贴金。一般百姓,只要自我介绍,或者握手相谈,处到相识混个脸熟,名片倒是省了。
况且,小老百姓一无业务往来,二无生意包办,故凡持有名片的,倒往往是有些来头,亦能成事儿的主。
还记得在某年的春晚上一个小品,两位演员用名片打牌的故事。大官吃小官,小官吃小商,从某种程度上又说明了一种社会现象。笑过之后止不住深思,名片也有地位,本来同样是一张纸,印出的内容不一样,所居的庙堂便也有了高下之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名片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身份了。
只要想认识的,随手可以在手机上记下号码,输入姓名,而“名片”由于经历了太多讽刺、挖苦,以及务虚的报道,如今真正印制头衔的越来越少。有些讲究的,在名片的色彩与格调上下功夫,没讲究的也泛泛留个号码,留个具体包办事项。
我家门上就贴着一个名片,是卖液化气的,免费上门服务,注明服务者姓名与电话。
更多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柱子上,留言板上看到有关各种包治百病的,甚至修理马桶的名片。
现在名片,良莠不齐,更多的还是与人行个方便。
闲时翻翻自己手中那些不知从何处得来的名片。
有美容美发店的,有婚纱摄影的,有电器维修的,有钟点工的,却没有什么经理、学者,没有达官显贵。
一个好朋友自制了一份名片。反面印有他的大名,手机号及所属工作,正面是“上善若水”四个字,从这四个字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信条:与善为缘,且从善如流,或许也是要将他所崇尚的“善”如水般发扬光大,一如他现在所热衷的事业,大力推广着“健脑操”,这个行业虽于我而言尚还是新鲜的事物,但却知道,总有一天,这个“健脑操”会如学生做的“课间操”,“眼保健操”一样,备受大家关注。
另一个朋友,是一位不曾谋面的编辑,因为一篇小小说被他赏识并刊登,于是网上偶有交流。在寄样报过来的时候,他也附了张名片,名片是银灰色的底色,“闵良”二字便是他的大名,附有报刊的电子信箱。简单,一目了然。
私下我对这个“大名”很是赞赏了一番,他笑笑说,这也不过是个笔名而已。
如此想来,名片,已经不再会出现大官吃小官的故事,我很欣慰。毕竟在浮华背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真实的对象。
那天,我在服装店试衣,售货员告诉我,那款束腰咖啡的冬装很适合我穿,落落大方,温文尔雅。我很惊讶地问:“你怎么就知道我会喜欢这种款式?”
她笑着说,你的脸就是一张名片呀,如果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一位老师。
原来,我的举止神态已经泄露了我的本色。
如此说来,名片,最好的那张应该就是:让真实的自己面对应该真实面对的众生。可是,谁又能忘记“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辩证?我不想看她得意太早,笑笑说:“你猜错了,其实,我无业,家庭主妇一个。”
想着那位售货员当时瞠目结舌,不好意思的神态,我知道,她已经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名片,终究不知深浅与真假,看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只看名片,总是不够,相处才是硬道理。
【原载2007年第3期《当代人》】
插图/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