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人气王”领跑法国大选
2007-04-29天颖
天 颖
法国总统选举5年一次,分成两步走。大选年4月底进行第一轮投票,过半数者当选。假若没有人取得绝对多数,则第一轮中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参加第二轮竞选,领先者获得胜利。1965年以来,从没有一个总统可以在首轮选举中顺利过关。
进入2006年后,民意调查一次接着一次,十余位有意竞选总统的政坛人物里,内务部长尼古拉·萨尔科齐和社会党国会议员塞格莱娜·罗雅尔,人气最高。10月16日,53岁的罗雅尔以60.65%的支持率,被党员推选为社会党参加2007年大选的唯一人选。11月29日晚上,萨尔科齐在接受法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我的回答是:参加。”两个重量级的竞选对手,终于亮出各自的旗号。
总统竞选,从国外开始
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就在萨尔科齐宣布参加大选的第二天,罗雅尔带着自己的幕僚,离开了法国。中东是她此行的目的地:先到黎巴嫩,再对以色列进行48小时的短暂访问。罗雅尔的竞选之路,从国外开始。
这样的选择,是罗雅尔深思熟虑的结果。社会党这个年轻的竞选人,虽然不乏治理国内的经验,却对国际事务茫然无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1978年,年仅25岁的罗雅尔被密特朗总统(社会党)亲信顾问雅克·阿塔利发现,很快成了爱丽舍宫最年轻的健康、环境和青年事务顾问。密特朗对她赏识有加,呵护备至。私下里,总统亲昵地称呼她“我风雅的小闺女”。密特朗实在太喜欢这个能干而不张扬的年轻姑娘,以至谣言四起,一度哄传罗雅尔和年迈的总统之间“存在直系的血缘关系”——当然,完全是无稽之谈。
密特朗就像一个慈祥的老师,一步步把罗雅尔带到政坛的高层。1988年,她在总统的授意下,突然参加德塞夫勒省议会选举,不动声色地拿下地方议员席位。她的竞选对手,人民运动联盟成员多米尼克·帕耶措手不及,却又输得心服口服:“罗雅尔简直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密特朗。”从那以后,“穿裙子的密特朗”飞黄腾达,担任过环保部长(1992~1993)、社会教育部长(1996~2000)和家庭部长(2000~02)。2004年,罗雅尔当选普瓦图一夏朗德大区议会主席,成为法国22个大区议会主席里唯一的女性。微笑亲切迷人,精于本职工作,虽然没有担任过政府重要部门(国防部、外交部、经济和工业部)的领导,罗雅尔的治国经验,基本可以让人放心。
难办的是国际事务。罗雅尔平日几乎从不提及国际问题;在电视辩论中,更是暴露出对伊朗核问题的无知,让熟谙国际事务的竞选对手暗中讪笑。依照多年形成的传统,法国政坛“总统主外,总理持家”,一个不懂国际事务的总统,岂能赢得大家信任?最近一次民调显示,罗雅尔和萨尔科齐相比,虽然总体未落下风,但是58%的调查者认为,萨尔科齐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罗雅尔。中东问题人人关心,法国新近又在黎巴嫩部署下维和部队,罗雅尔把这里定为自己“恶补”国际事务,树立形象的开端,主意是不错的。
主意虽然不错,赶的时辰不好。动身当天,黎巴嫩以真主党为代表的亲叙利亚的反对派别,正在首都安营扎寨,准备在第二天掀起多达十万人的集会抗议,逼迫西尼乌拉政府下台,组成新的民族团结政府。黎巴嫩,正处在动荡的前夜。不止一个幕僚苦劝罗雅尔打道回府,但是她不为所动:“我不想给大家留下出师不利、遇到困难就缩头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按照计划留在黎巴嫩。”刚刚从党内大佬重重包围中艰难冲出的罗雅尔,太想赢了。
还有一个想赢的人
2006年1 1月29日,一整天,内务部长尼古拉·萨尔科齐推掉所有约见,呆在办公室里,反复推敲当晚媒体采访的讲稿。自从2004年7月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之后,萨尔科齐对自己在镜头前的任何一次亮相都非常在意。他亲自执笔重要的讲话,过问自己刊登在杂志的每一幅封面照片。
和罗雅尔一样,萨尔科齐充满对成功的渴望。这个匈牙利难民的儿子,赤手空拳杀进政坛,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全凭一腔无坚不摧的热情。“我不想默默无闻地呆在阴暗的角落,无声无息地了此残生。”他说,“我要活得有价值。”
过于自信,缺乏内敛,舆论对萨尔科齐诟病已久。《新观察家》杂志尖锐地写道:“这个陶醉在自我之中的男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口才,是我的强项!——且让我们看看他的演讲,‘我这个字眼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我们。”
没有人怀疑萨尔科齐的治国能力,却有人担心他攫取权力的动机。2002年,希拉克一度酝酿让他出任政府总理,后来放弃了这个打算。2005年夏天,萨尔科齐在新出版的《证言》(Temoignage)一书中,道出了其中真相:“他(希拉克)不愿让我和他‘分享权力。”在法国现行宪法里,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划分,规定笼统而有弹性。当希拉克有意邀请萨尔科齐入主马蒂尼翁宫(总理府)的时候,萨尔科齐显然认为,爱丽舍宫(总统府)应该向自己低头臣服。
时过境迁,萨尔科齐由希拉克手下的大将,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元帅。自从坐稳执政党主席的宝座,萨尔科齐就成了右翼政党绝对的老大,假如他在2007年大选胜出,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又该如何划分呢?
法国著名政治周刊《新观察家》的判断尖锐而肯定:到了那个时候,萨尔科齐不会做出第二个选择:一切权力,必须集中在爱丽舍宫;马蒂尼翁宫只是它的一个附属。“萨尔科齐在哪个位置,权力就该到哪里集中。”杂志用调侃的语气说,“不要指望措辞模糊的宪法,可以在总统和总理权限划分这个问题上对萨尔科齐有所约束。在律师出身的萨尔科齐眼里,对付它还真是小菜一碟。”
不成熟的大男孩
萨尔科齐的自信有目共睹。2006年7月17日,他的自传体新书《证言》公开发行,由于夏天是卖书的淡季,出版商对销量心中无数。新书摆上书架,人民运动联盟新闻中心天天发布销量信息:10万,20万,30万!萨尔科齐的新书,卖得出人意料的火暴。萨尔科齐得意洋洋:“我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事从一开始就要计划得天衣无缝……凡是关于我的,都是吸引法国人眼球的;因为有我,书才好卖。”
假如说还有能让萨尔科齐有所收敛的人,无疑就是他的妻子塞西莉亚。“只有她,才能对萨尔科齐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一个熟悉萨尔科齐的人这样说。塞西莉亚照顾丈夫的一切,细心到亲自照料专机上的早餐。2005年秋天,塞西莉亚移情别恋,暂时离开丈夫,到美国与情人厮混,成了法国报纸连篇累牍的话题。萨尔科齐勃然大怒,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要给那个不知好歹的小子一点颜色看看。”内务部长只管自己嘴巴痛快,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态度,实在让好朋友暗自捏了一把汗:“这件事以前,是萨尔科齐关心法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出了这事儿以后,轮到全法国关心萨尔科齐的喜怒哀愁。”
急躁、言辞锋利,还带着人身威胁,萨尔科齐在这起事件中的表现让他大大失分,就连他的铁杆支持者,心里都涌起忐忑:我们可以依赖他吗?一旦有更大的危机降临,他可以镇定自若,泰然从容地带领法国走出困境吗?幸好,塞西莉亚很快重归萨尔科齐怀抱,大家暂时忘记了内务部长的种种失态。
通过这件事,政治观察家尖锐地指出,多年以来,萨尔科齐一再通过各种方式塑造自己的形象,努力让大家相信,自己是一个自信的领袖。然而妻子的短暂外遇,彻底毁掉他多年苦心经营的自信形象,原来我们的内务部长,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无论如何,罗雅尔已经扫清了党内的障碍,萨尔科齐却还面临党内竞选的考验。萨尔科齐先要通過这一关,才谈得到和罗雅尔一争高下。
(2007年1月5日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