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矿山环境警报频响

2007-03-10

丝绸之路 2007年2期
关键词:采空区矿区矿山

窦 贤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矿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55%以上。与此同时,一批大型矿业基地和大型矿山企业的建立。加速了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大批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备受关注,正在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和大量的资金。而西部省区也把本区域的矿产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加大引资力度,期待着国内外资金参与开发本省区矿产资源。

有些人甚至欢呼:西部矿产资源潜力的进一步发掘指日可待。

然而,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忧虑:西部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与日俱增,成为制约西部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矿山正在蚕食土地

国土资源部有统计显示: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达4万多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总面积已达60万公顷。被破坏的土地多为农业用地,其复垦率不到12%。那么西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统计,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发现:中国西部的矿山正在蚕食西部本来就贫瘠的土地。

本世纪初,广西因采矿占用土地和破坏土地接近7576公顷,在一些地方,如大厂矿区和合山矿区等采空区,由于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造成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情况更为突出。在内蒙古,由于煤炭开发受扰动的土地面积达6.87万公顷,每年还以2000公顷的速度递增。

新疆仅以哈巴河县为例,县内六大金矿企业实际使用土地草场面积为2252.6亩,完全没有进行,也没有能力进行土地复垦工作。

陕西省的铜川市,在老市区川口至市水泥厂沿210国道两侧长3000米、宽1300米的范围内,就有着省新川水泥厂废弃矿山、市东风建材厂废弃矿山等7个治理整顿被关闭的采石场,加上正在开采的市水泥厂自备矿山等,共10个矿山,占地289.5亩。

在陕西神木县的的榆家梁煤矿和大柳塔煤矿,一些地方土地大面积塌陷,根本无法耕种,成片的土地被撂荒。许多农民没有工作和收入,一些矿区群众忧心忡忡:今后地塌了,水干了,煤也挖光了,到时靠什么生活?

而甘肃省窑街煤矿的今天恐怕就是陕西神木矿区群众的明天。

甘肃窑街煤矿在上世纪属国家统配煤矿。上世纪70年代因征用矿区所在地农田,将原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公社所属山根、下窑、下街三个大队727户4038人,以及耕地3968南(其中川地315亩,塬地1032亩,山旱地2621亩)全部划归窑街矿务局管理。几十年过去了,人口增加了,土地却减少了。耕地面积由3968亩减少到现在的215亩。人均占有耕地由原来的0.98亩减少到现在人均0.034亩,绝大多数村民因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处于特困和贫困状态。最要命的是该矿煤矿资源枯竭,企业改制,留给当地农民的只是一片煤矸石山的采空塌陷区。

与此同时,矿山的露天开采大量破坏了植被和山坡土体,导致矿山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曾备受媒体关注的甘肃省两当县境内非法开采金矿就是典型一例。近四五年来,陕西214地质勘探队在甘肃省两当县长江流域水土重点防治区内非法开采金矿,大规模滥伐原始林木,大片的山林被人为地剥落出来,露出了岩石和泥沙.泥土顺着山水流向下游,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该矿采用的提炼工艺非常原始,矿渣随意抛弃,污染严重。

自20世纪80年代,采金热浪再次在中国西部省区掀起,个体采金者从四面八方云集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以及可可西里等地的河床,开始了原始的沙里淘金行动。淘采砂金过后,河床被翻了个底儿朝天,坑坑洼洼,全是裸露的砂石,原有的植被荡然无存。

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材料证明,由于多年的砂金开采,采金区多数开采后无法恢复治理,河床、河滩和阶地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增加了土地沙化面积,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如今,青海省土地沙化面积已经达到1252万公顷,并仍以每年13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着。据说,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有一块40年前挖掉草皮的地方,至今还没有长出一棵草来,听后让人不寒而栗。

近年的卫星遥感资料查明,受矿业开发影响,地处陕北毛乌素沙漠前缘的榆神府矿区的沙生植物已大面积枯死,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风蚀率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快。目前,该地区的沙化土地正以每年递进0.5%的速度向东南扩展。该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土地沙化、荒漠化的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80%以上。

废水废渣成为生态毒瘤

矿山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使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种破坏有时可能是毁灭性的。在西部,由于受矿山建设和管理不善因素的影响,矿山废水及废渣的非法排放或事故时有发生。

2004年4月22日,陕西省凤县凤州镇安河铅锌选矿厂尾矿库发生泄漏。据该铅锌选矿厂一负责人介绍,这个厂用来处理尾矿废水的尾矿库,库容2万立方米。距尾矿库不远的选矿车间将含有大量矿渣的工业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库里,经过沉淀后将变清的水排放到嘉陵江的支流安河里。4月22日上午6时许,一根直径0.7米、从尾矿库底通过的水泥管道发生破裂,库中大量的废水进入水泥管道,大量有害的工业废水流入嘉陵江。

2004年8月28日,陕西省渭南市华西矿业公司黄村铅锌矿尾矿库发生严重的垮塌事故,约1000余立方米矿渣涌出,下游2公里内道路、耕地严重受损,致死耕牛一头。由于水源严重污染,洛南县无奈紧急关闭了下游县自来水厂洛河取水口,洛河沿岸乡镇和县城15万人饮用水立时告急。洛河下游河水严重变质,河水已失去灌溉功能,接触过污水的群众皮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溃烂,并时有人畜中毒事故发生。

在四川广元朝天区东溪河乡石板沟、马蜂窝一带,采金炼金“作坊”直接将含汞的有毒废水、有毒废渣排入嘉陵江中,给周围和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这样的现状已经持续了10年左右的时间。当地老乡说,“附近河里的鱼都死绝了,人下河洗澡,全身发痒,起一坨一坨的红米米……”

据有关部门统计:以目前(2004年年底)68个采金坑道计算,每天按规定高度和宽度掘进2米长,可产生2000余吨矿石,一年排进嘉陵江的废渣可达80万吨左右;以每天100台碾子工作计,每台碾子碎石3吨,一年的有毒尾渣可达10万吨;同样以每天100台碾子工作计,每小时排水1立方米,全年排放的有混汞毒污水

高达80万立方米……而这些废水、废渣都是通过溪谷直接排往嘉陵江!

新疆自治区最西北部的哈巴河县,曾经是新疆的“黄金万两县”,但由于可直接利用的氧化矿资源已经枯竭,没有新的可用资源,哈巴河县的六个金矿山都陷于停产关闭状况六个金矿采区的停产,在当地留下七个100~150米长、30~50米宽、40~50米深的废矿坑和几十个小采坑及三个尾矿坝。在生产过程中共使用氰化钠约695吨,目前仍有部分在尾矿坝和废矿堆里残存,大部分堆浸后的矿石仍在原处堆放,开采出的伴生废石和围岩胡乱堆放在长约12公里、宽约2公里的区域内,数十个深达数十米的矿坑仍未进行任何处理。有关专家担忧:一旦遇到暴雨或山洪,发生矿区塌陷和毒渣流溢,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来说,都有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

崩溃的矿区环境

矿山的地下开采造成了大量的采空区塌陷区。对于采空区不进行及时的回填和治理,不但影响矿山本身环境,而且对周围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建在“煤海”之上的新疆乌鲁木齐市正面临着地表塌陷的威胁。新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的《新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目前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地表塌陷面积已达13.4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市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矿原先多集中在城乡接合部,近年来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地表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地质专家说,采煤后形成的地下采空区多处塌陷已在乌鲁木齐市城区内形成了一条数公里长的串珠状塌陷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地表建筑设施形成威胁。更重要的是,随着采空区继续生成,塌陷面积还会扩大。

在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地区,煤炭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及大量的裂缝。1997年地矿部门钻探发现,当地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到基岩面以下,意味着地下含水层已经被疏干。在神府矿区,煤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也非常严重,采空区下降8—12米,采空区附近下降3~5米,地下沙层中的水大量流失。由于陕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沙层水补给,大量煤炭开发导致许多河流干枯断流。

另外,矿区隐藏的采空区和堆积如山的废渣,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

2004年8月底,在素有“磷都”之称的云南昆明市晋宁县沙沟发生泥石流,人员伤亡虽然不太多,但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泥石流是从一条经过村子的名叫沙沟的排洪沟泄下来的,而在村子背后的泥石流源头就是大箐磷矿。村民们认为:是大箐磷矿毁林开矿导致了水土大量流失,引发了泥石流。据当地的村民介绍,这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矿,毁坏了大量山林,开矿区占地有上千亩。山上被开采过矿石的地方,光秃秃地连成一片,一遇山洪,发生泥石流是不可避免的。

在陕西凤县的手搬岩、铅垌山、银洞梁等铅锌矿开采区,其堆积的废石、废渣、尾矿库、事故池等堆弃物直接影响到宝成铁路槽头沟大桥、川陕公路35公里线路及坪坎、河口、三岔、留凤关等四乡镇32个村2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1981年、1990年和1992年三次暴雨引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使区内99人死亡,9人失踪,局部达到毁灭性程度,宝成铁路停运61天,数万亩农田、森林被毁,直接损失达数亿元。最近几年来,平均每年因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造成的土地毁坏达33公顷以上,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治理,水土流失引发的矿山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打造西部绿色矿业

西部矿产资源必须开发,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但西部本来脆弱的生态不能破坏,必须加大保护力度,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解决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有专家提出了“绿色矿业”的概念。就是要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要实现“绿色矿业”的理念,就要保证落实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开发前的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及矿山环境扰动量评价,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制定绿色矿业规划;二是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三是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开发前后环境扰动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

与此同时,在今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三部门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采取三大措施,有效整治并保证矿山生态环境好转。一是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形成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尽快出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为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进一步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矿山环境治理费用承担主体和实施治理主体。

这些建议与举措,让我们看到了西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希望。

猜你喜欢

采空区矿区矿山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