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朴宁静的平乐古镇

2007-03-10周志明

丝绸之路 2007年2期
关键词:黄桷古树古镇

周志明

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19公里处,早在汉景帝时期(前150)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镇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四季风景如画。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古镇小桥人家

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秦汉驿道”,告诉我这里是古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由于不是赶场天,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平乐古镇的“古”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古街道、古民居、千年古榕树群、古石拱桥、古驿道、古文化。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阴。古镇不大,街道极具规则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风情。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历史久远。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着原始的打铁风貌,是全镇仅存的古老铁匠铺。

我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清风伴流水从中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倘若在清晨或黄昏,水面上的雾与民居的炊烟缭绕一起,桥下石阶上若再有几位红衫白褂洗衣劳作的女人,朦胧之间古镇便沉醉在一幅田园乡村诗画之中了。

古镇的灵气全来自澄清如练的白沫江,水充满灵气,水一动,便活起来了,水一活,古镇便活起来了。黄金堰为平乐到下坝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了“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来到堰边,租一竹筏,在水上飘着。江风徐来,水清风凉,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撑。在这宽阔平静的江面上,这山清水秀之间。似乎自己灵魂经过了洗礼,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劳,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使自己精力更加充沛。

下船来,上兴乐桥,全观整个堰口。江面竹筏点点,江边人头窜动,全然忘了身在何处。不觉间。夕阳西斜了,阳光斜铺在江上,风吹波动,阳光点点,江面一下金光闪闪,像铺满了黄金,我想黄金堰的得名可能也有这方面的来历。

夜宿古镇

晚上8时,家家户户高挂的红灯笼都亮起来了,非常好看。平乐古镇是最常见的四川古镇,并没有太多的特色,但是在夜色中漫步在淳朴的街道和古镇,也是件惬意的事情。毕竟,在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速的今天,能够保留传统的建筑,保存平和的心境已经很难得了。

夜色渐浓,街道两旁的木排门也都次第关上了,调皮的光线穿过缝隙跑到外面来张望,似乎在跟我们这些外来客打招呼。天色如墨,秋雨淅淅,从一股股窗缝隙风里我嗅到了好多熟悉而遥远的气息:一会儿是黄桷古树有点甘清苦涩的味儿;一会儿是窖酒的气味儿,沁人肺腑;再一会儿是竹子的幽幽清香。恍惚间我仿佛听见千年古树在风中的絮语,真的弄不清楚是在梦里还是梦外。

竹的海洋

平乐镇盛产竹子,历史上曾是重要的造纸地,现在是著名的竹编生产地。距平乐镇9公里的芦沟自然风景区就是竹子的海洋,绿竹长青,四季滴翠,漫山遍野的翠竹,微风过时,翩翩起舞;狂风起时,恰似东海波涛,汹涌澎湃。落地近视,一泓清泉绕石欢,偶有一处大的潭水,上面飘落的枯黄的竹叶,在幽微的光线下,就像一幅空灵的抽象画,引人遐思。平乐镇现存的造纸遗址有几十处之多,而芦沟“竹海香”农家乐内的宋代造纸坊遗址是保存得较完整的,经年的石碾、腐朽的巨木滚、残损的滤缸、硕大的青石池,无不述说着当时作坊的种种盛状。

为了环保,平乐的造纸厂全都关闭了,心灵手巧的平乐人民又开始生产竹编,从普通的家用品,如簸箕、背篓、竹筛……到工艺繁复的瓷胎花瓶、茶具、酒具等,工序之复杂、产品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黄桷古树平乐人

兴乐桥头的两棵黄桷古树是平乐最经典的风光。树龄1500年.树冠遮天蔽日,抬头望去,两树的枝叶若绿云一样在天空聚拢。在树阴下,有喝茶的、打牌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特色产品的,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给幽静的古镇带来了热闹。我更喜欢那经过了千年风霜的树,那映照山月无数朝的江。树的不老,是江的倾诉。江的不竭,是树的召唤。

一位村妇牵着一个孩子蹲在那棵黄桷古树下插香烧纸,还祭上一碗油亮爽口的腊肉。这是当地的风俗:拜干亲,就是将自家的儿女托拜给黄桷古树作干儿子或干女儿。以此来保佑子女少生病痛。在拜祭时,大人是虔诚的,往飘忽的香烛上不停地敬烧纸钱。而那少不谙事的孩童则嘴馋地不停偷吃着作为祭品的腊肉。

一想到平乐曾在历史上的非常时光,与现在的平乐只是居于中国西南一隅的灰蒙暗淡平常小镇时,物非人亦非,大树犹在人何以堪?这古树古桥古堰古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点点痕迹,平乐古镇仿佛只是一个梦境,梦醒后依然是尘世。

崖畫——平乐的华彩乐章

不游桂江,不知平乐水秀山奇;不到狮子山读崖画。不算读完平乐美景。在平乐狮子山南,有一岩洞,洞上有楷书而成的“屏岩”二字。进得洞内10余米,有一幅崖画立在眼前。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大肚罗汉正望着我笑。再细看,不远处一牧童扬鞭驱牛,脸现放牧归家的欣喜之态。这是众多崖画中的一部分,我惊诧于这些雕刻的笔力。一笔一画仿佛不是刻在石头上。而是历史留在岁月深处的印迹。有的图像虽经风雨剥蚀,仍可毫不费力地读出樵夫砍柴、老人提篮去收获及优美的裸体卧姿等人像来,还有那牛、鹿、鸟似奔、似跑、似飞的身影。纵观这些崖画,人物形象构图简单,但动感极强。裸露的卧姿好看得让人不可思议。这一幅幅不知绘于何年何月的图画,与农业生产生活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平乐崖画,既是先民的生活图景。也是平乐文化底蕴丰厚的如实反映。

休闲天堂

平乐是个休闲的天堂。在古榕茶园,榕树巨大的树冠给你撑起绿色的华盖。你摆个最舒服的造型坐下来,品着平乐绿茶,微苦后齿颊留香,神清气爽;你可以读小说,可以发呆,可以聊天,可以打望过往的行人……一切都那样随意。

水赋予平乐山水灵气,树赋予平乐绿色精力,平乐像一个穿越千年的精灵,留在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给忙碌的人们一个休息、闲情于山水的地方。

小镇的日子,没有过分的欢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一个调子地单调。生活中的美,也许太靠近了就麻木了,缺少的,不过寻找美的眼睛而已。平淡的日子,平淡的小镇,平淡的人,平淡的水,平淡的桥,一切都归于平淡生活的美融会于停留的瞬间,在平淡中我们陶醉。

返程的车上,回望古镇,牌坊依然矗立在那里,继续见证着古镇的风雨与沧桑。

猜你喜欢

黄桷古树古镇
我省6 株古树、4 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
古树炼成记
古镇之旅
最熟悉的陌生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94岁“黄桷兰婆婆”收到百元假钞直接烧掉
千年古镇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