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民族素质的基因
2007-02-11米兰
米 兰
同外国球队打比赛,赢了,就连夜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又唱又跳;输了,则哭声骂声响彻云霄,发疯撒泼,犹似地球即将末日。本来是一场游戏,不过玩儿玩儿而已。看得如此之重,心理脆弱得若此的民族,赢也赢不起,输也输不起,还能经得住更伟大的胜利或空前的失败吗?
七十多年前,马相伯先生的杂文《中国人的心理》便抓住了国人的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吃懒做”。
鲁迅先生曾用“国民性”三个宇来概括、形容国人的劣根性。所谓“国民性”,即是国人的心理痼疾,诸如强词夺理、封建迷信、吹牛撒谎、落井下石、嫉贤妒能、口是心非、刚愎自用、损人利己、欺软怕硬、粗野无礼、自私自利、假公济私、挑拨离间、两面三刀、挟嫌报复……壹阅词典,很佩服历代文人能总结出那么多反映国人心理的成语典故。
杂文《中国人的心理》言简意赅,入木三分。两个小故事,一个大道理,深入浅出,题旨明了。叫化子“各言尔志”,形容国人的好吃懒做道理之愚昧;虾蛱“选”赤练蛇为“王”,最终被赤练蛇吃掉,比喻国人的盲从心理之短视。结论是“从这一种心理发展下去,便是亡国亡种之心理”!由此可见,国人的心理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
杂文《中国人的心理》是启迪剂。我们不妨举一反三,关照自己的周围:学生们一旦迈进大学校门,便有一劳永逸的心理,于是吃喝玩乐混日子,待到毕业方觉虚度年华,既无真才实学又好高骛远,毕业即迷茫。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名字印到任职的红头文件上,有了一官半职,便产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心理,最后身陷固圄。做生意的心理是以劣充优要高价;开车的心理是侥幸闯红灯;做工的心理是偷工减料;当医生的心理是拿红包……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大国落后于某些先进国家,与国人的心理不无关联罢。
杂文《中国人的心理》是一篇范文。作品虽短小,却危言大义存焉。其结构简洁而明快,开篇两句由头,接下来便是立论,开宗明义;中间两个小故事,形象贴切;最后一句:“凡事之不能自救,不肯牺牲,而只希望外力来拯救者,皆虾蟆之流,叫化子之续也!”有什么样的心理便有什么样的素质。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最艰苦的岁月,作品力图唤醒那些好吃懒做、麻木冷漠、依赖别人的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急切心理,充溢于字里行间。
七十多年倏忽而逝,今天国人的心理如何,有目共睹。作为先知先觉的杂文,它已经早早发出呐喊了,国人也似乎应当付之行动了。
馬相伯(1840—1939)中国教育家,爱国人士。原名建常,字良。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卒于越南谅山。1862年入耶稣会,获神学博士学位。1869年升为神父。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大学。1907年参加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1913年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主张对内团结,对外抗敌,被称为爱国老人。1937年3月,任国民政府委员。著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200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