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祭祖的名义

2007-02-11

杂文选刊 2007年13期
关键词:封禅炎黄子孙盛事

最近,有两件文化盛事在全国闹出了很大的动静:一个是高一百零六米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在河南新郑建成,并举行超豪华拜祖大典;一个是为纪念诸葛亮出山一千八百周年,湖北襄樊举行了包括唐国强现场诵读《隆中对》,易中天开讲“三国源头品孔明”等在内的大型庆典。

这两件盛事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一、都找到机遇论作为理论基石——一个说要通过拜祖大典展现新郑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拜祖大典办成炎黄子孙的团圆盛典,以此打响新郑黄帝品牌,吸引更多的炎黄子孙到新郑寻根拜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一个说利用诸葛亮这一文化品牌,扩大襄樊影响力,提升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二、都是政府埋单,具体预算市民不得而知。

在中国,敬天法祖,寻根认祖是一种极其严肃、极其隆重的文化传统,你要反对这两件盛事,就会被扣上数典忘祖的大帽子。我当然也不敢提反对意见,我只是提出一些建议与有关方面商榷。在商榷之前,我想先引用唐太宗的一个例子:

贞观之初,朝中有些大臣为了讨好太宗,表奏封禅,以謝天地。这一建议遭到了魏征的极力反对。他认为自隋代以来,天下大乱,泰山附近州县遭受的灾难最为严重,如今皇帝要封禅泰山,一定会加重那里人民的负担,而招致百姓的反对。太宗当时虽也有意封禅,但他听魏征讲的确有道理,就打消了封禅的念头。到了贞观六年,文武百官又以初平突厥、连年丰收为由,重提封禅泰山之事。这时唐太宗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对侍臣说:“文武百官皆以封禅泰山为盛事,劝我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确实有悖于我的真心。我只想天下太平,老百姓能丰衣足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不举行封禅之礼,也可以与尧舜比德。”唐太宗力排众议,没有到泰山封禅。

引这个例子,是因为唐太宗把我要说的意思已经全部说出来了。秦始皇封禅泰山,只传了两代;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封禅泰山八次,劳民伤财,国力大减。

拜一下老祖宗炎黄,纪念一下贤相诸葛亮,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犯得着动用这么大规模,耗费这么多纳税人的钱吗?拿这笔数额不菲的资金用于改善当地百姓生活,解决他们在医疗保险、教育投资不足等方面的燃眉之急,不是比投到那些衣食无忧的明星身上、大腹便便的文化经纪人身上、脑满肠肥的个别官员身上更有价值吗?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在沉寂数年之后,何以又在神州大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呢?每个人都知道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我所担心的是,中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每个地方又有那么多重量级的历史名人,如此一个个祭奠下去、纪念开来,就像牛群相声说的那样,巴甫洛夫也可以吃一顿的话,我们的祭奠只会让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于民族凝聚力、于和谐好像都没什么好处。我的建议是,如果政府执意埋单,那么请把明细账列出来给老百姓听听;如果是一笔糊涂账,则不如交给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嘛。否则,炎黄会很生气,诸葛亮会很着急。

[原载2007年5月14日《今晚报·肝胆篇》]

猜你喜欢

封禅炎黄子孙盛事
为港队加油
汉武帝封禅
中国春节走向全球:外国人是怎样庆祝的
泰山封禅
改革开放四十年
“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
封禅述略
本期导读
一球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