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教授忠告:同学聚会,你不要去

2007-02-11周云龙

杂文选刊 2007年13期
关键词:忠告头衔同学聚会

周云龙

再过两个月,四百九十五万高校学子就要高唱“毕业歌”走出校门了。

哈佛商学院有个好的传统,每位教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送给学生们的特別礼物。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一位教授这样忠告他的学生: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同学聚会怎么成了一件危险的事?他认为,聚会会逼着你回头审视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们的标准,而不是以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在晚餐之前,开车驶进校园停车场,斜眼打量着周围汽车的品牌与款式,努力猜测着你的同学们毕业后混得如何,以及你与他们的差距。在鸡尾酒会上,当听说那些同学已经做了副总裁或者成为百万富豪时,你默默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整个同学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担忧。更糟糕的是,对五年后重聚场景的设想会影响你现在作出的决定,你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职业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显赫的资历,或者很快就赚大钱,以便能衣着光鲜地参加同学聚会;你会将那些心中规划已久但是不会马上实现的梦想束之高阁,去从事那种你实际上不喜欢,但却让你有钱买得起高级轿车的工作(2007年4月18日《文汇报》)。

不要参加同学聚会!哈佛商学院教授看似危言耸听,其实是用心良苦,他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失去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视而不见,不希望那些聪明有天分的人把时间浪费在为获得那些头衔响亮、待遇丰厚的职位的钻营上……这样的建议对我们许多人来说,不是更有针对性吗?事实上,一味的好高骛远、追名逐利,最后注定了要陷入自寻烦恼、自讨没趣的恶性循环之中。

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人的职业定位、事业定位、成功定位不妨有一个宽泛的“摇摆空间”,不必把自己局限在狭仄的胡同里,不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大树上!只愿意从事“头衔响亮、待遇丰厚的职位”,不考虑是否适合、是否允许,能否做好,于己于人于社会而言,那确实是一件“危险的事”!

[原载2007年5月16日《教师报·百草园》]

猜你喜欢

忠告头衔同学聚会
春节高中同学聚会
画与理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老同学聚会
闲聊“头衔”
螃蟹的忠告
同学聚会
啥时该出席同学聚会
我的团长我的团
忠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