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06-12-30周琍
周 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扩大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所以,更重要的还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如果善于阅读,有较好的方法,就能够加快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吸收,从而较顺利地学好功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一般说来,一堂阅读课的全程大致可以由下列教段组成:(1)引导,向学生提出本堂课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2)组织,组织学生对教材进行感知,通过学习活动熟悉新教材、新知识;(3)深入,创设新的情境,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将已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4)利用,根据学生在自读理解过程中所反映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有目的的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品德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5)总结,组织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找出规律并将新学的知识纳入本身的知识系统;(6)检测,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检验本次阅读教学的效果,以掌握达标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条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它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与最活跃的场所,根据系统科学理论,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最佳的组织结构。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不同媒体作用于人体的不同器官,能使其不同的器官得到延伸。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现代教学技术,并使之协调,以产生最佳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1.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比如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就有北方的学生没有见过新鲜的荔枝,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新鲜荔枝的各种图片,如挂在树上的图片、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果实的图片等让学生对荔枝的形、色等有较充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对荔枝知识的掌握。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2.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知识的整合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形象地、概括地理解有关书面语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这种采用口述来达成目标的方法,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收效也未必理想。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通过一幅画面,就把在过去需要一个课时讲解的内容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可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教授《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时,泥石流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泥石流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泥石流爆发时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等等问题,教师以前在教授时往往要费尽口舌,可能学生还是不甚了了。现在,教师只需从网上下载一些泥石流的图片,如爆发的场景、奔腾而下时的场面等等,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这些过去很难讲清的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到语文阅读课堂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这也有利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时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光看书本上的静态插图,既显得抽象又不生动,即使我们配以手势,学生仍觉得难以把握(其中上声的图例并不准确),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示,效果就绝然不同。阴平声图上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既平且快,声调既平且响亮;阳平声图上汽车爬坡,必须加速行驶,声调由低到高不断增大;上声图上汽车在曲折的路上行驶,先快速下坡(设计时这中间不能有间断),又快速上坡,声调由高到低再到高,曲折有致;而去声图则是汽车在下坡行驶,声调快速下滑,声调开始响亮并迅速迸散。通过这种设计,一年级学生就可以迅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汽车的行驶与课堂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就很容易把这一课学好。
2.适量性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手段面前,就好象一个穷急了又被逼急的饿汉一样,不知如何办才好,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他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花里胡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已,这都是不妥当的。
3.适当性原则。多媒体手段好,但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一是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总的来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多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二是用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亦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等等。三是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但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却又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解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做一适当的提醒,任由学生据画面去联想想象。
三、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与多媒体手段的交互作用。
这里指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学环境、学生类型、学习目标等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创立的“教学理论”中指出,教学应该通过对经验的呈现(如用图片、电影等)以及通过符号的表现(如文字),从直接经验入手。他接着指出:“学习者接触各种不同学习材料的先后顺序”对于完成学习任务具有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先决技能(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课的知识基础)、终极技能(学生是否已掌握所计划教授的技能)、学习技能(学生具有掌握学科内容所必需的语言、数学、阅读和推理等基本能力)和态度(对学科是否存在偏见或错误的观念)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因素,教师在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何种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好这些因素的可能影响。
2.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虽然多媒体从形声色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但它统一的展现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的课堂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东西是需要心灵感悟的。电脑技术加快了信息的传输,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使学生鲜明的感性认识。但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创造个性,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要展示自己创造的个性,更要让学生领悟学习的真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件的制作和运用问题。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课件。许多老师能够很熟练的制作课件,但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一个学期能够独立的制作一两个课件已经相当不错了,更多的是运用问题。教师如何将手中已有的多媒体资料和现成的课件进行整合再加以运用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更高要求。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我们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应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有借鉴、有选择、有创新,去体现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此外,选用多媒体时,还要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增强多媒体的思考性,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争辩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其形象性和直观性显而易见,我们更应该认识和研究多媒体计算机的其他特点,如它的交互性、智能化以及它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等等。对教师而言,当务之急是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深入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及作用,去不断开拓新领域,攀登新的高峰。
(周琍 广东省深圳市华强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