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角色 深入文本

2006-12-30林秋芬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9期
关键词:画风自然段意图

[设计理念]

让语文的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的体验还原于生活的本真,这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真情呼唤。本课设计,紧紧抓住文本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生活化情境,以学生的观察、动手等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识字、朗读、体会、想象,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走进属于自己的阅读品味和体验,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体会读书的乐趣。并且在快乐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想办法记住。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内化、运用。

3.养成观察生活,积极动脑的习惯,培养勇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课文中主人公的图片以及名字与课文的有关段落相的图片(课外找到)、关于“风”的小诗等。

2.学生准备:彩色笔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 对话导入

1.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一个字:

认真板书:风

2.平时你是怎么知道有风的?

3.总结:风,是大自然最调皮的孩子,它经常在树枝上歌唱,在草丛中玩耍,还会和我们做游戏,跳舞呢!虽然,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它却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4.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位伙伴(出示课件),他们不仅知道风,还能画风。

板书:画

5.齐读课题。

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

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中引发质疑,提升学习兴趣。

二、感知文本 巧学生字

1.自主学 自主划

现在,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好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划生字词,标小节号。

2.交朋友 读故事

(1)交朋友

出示文中人物,会叫他们的名字吗?

①这三位小朋友的姓名一共七个字,除了“小”以外,其他的都是这篇课文的生字!所以,要想叫好他们,得把生字读正确才行。

②指名选择喜欢的姓名读,随机正音。

③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宋涛 陈丹 赵小艺

指导孩子认真观察,并拿出手跟着写,边写边想,怎样记住它。

④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大声读名字,向新朋友问好!

[设计意图]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识记生字,降低学习语文的难度,使孩子们乐于学习。

(2)读故事

大家这么热情地向新朋友问好,他们听了多么开心啊!如果能把他们画风的故事正确地、大声地读出来,他们就更加开心了!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指导:

第一自然段:读出快乐……

第二自然段:读出疑问……

第三自然段:读出肯定……

第4—9自然段:读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地阅读,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理清学习思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走进文本 走进情境

小朋友,画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么做到的呢?

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怎样画风的自然段,好好地读一读。

1.交流“发现” 体会“发现”

(1)你找到他们画风的方法了吗?能把句子读一读吗?

指名读,出示文字,随机评价并板书:

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2)他们能画的,你们能吗?

拿起笔,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在课文中相应的地方“画”出来。

(3)学生自主用铅笔、彩色笔画简笔画。

[设计意图]

“画”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文”,强调的是对语言的理解和发现。安排短时间的简笔画,真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展示“发现” 展示自我

小朋友们把风画得多姿多彩!你怎样画风?

(1)体验角色 释放情感

出示相关的文字与画面,学习相应的句子。

A.赵小艺(课文第4、8自然段)

以问题的引导和课件中相应画面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画的好象是微风吧?还有谁也这样画风?

你画的风大一些了!还有谁画了更大的风?

你在哪儿见过旗子在飘?那时侯,风在旗子上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语文,在回忆、想象中丰富课文语言的内涵,使平面化的文字产生生命力,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把课文中赵小艺的名字换成你的,读一读,把你画的风也读出来!

请你到黑板上来,把风画下来,好吗?

师:小朋友们,……同学勤于观察、创造出美丽的画,真了不起啊!我们一起读读第四段,夸夸她吧——

全体学生齐读:……眨眨眼睛……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互相转换、动手画等方式,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零距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乐趣。

B.还有谁画了别的?

学“画风车”有关句子

你画得真好!赵小艺就是你了。引导学生换名字读好句子。

当你看到风车呼呼地转动,你想到了风在风车上干什么?(指名板画)

全体学生换角色齐读——“我”笑着说……

C.雨丝:

生活中,当看到斜斜的雨丝,我们就知道,风来了!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这大自然中的景象就化作你手中美丽的画了!(指名板画)

齐读:……想了想……

D、小树:

小树弯弯,那是风儿在陪着它做广播操吗?

你画的是哪儿的树?

还有谁画了别的地方的树?

能把玩的时候观察到的风景画出来,真了不起!(指名板画)

有了会观察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是美丽的画啊!

画树的同学一齐换角色读。

小朋友是最了不起的画家!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连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能画出来,真让人佩服啊!

(2)合作朗读 升华情感

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一起好好体验画风的美妙感觉吧——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转换角色”是一种深入阅读的手段,最终还是要回归文本。在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想象说话 丰富情感

望着一张张美丽的画,风姑娘会对小朋友说什么呢?

出示课件“风姑娘”,指名说——

[设计意图]

利用图画进行想象说话,无限的空间给了他们想象力驰骋的天地,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回味体验 切磋画风

1.听了风姑娘的话,小朋友想不想把风画得更美?你还有别的方法画风吗?

请大家开动脑筋,回忆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风,把它画出来,好吗?

2.课文中的小朋友是这样画风的,齐读:

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你能学着他来介绍你画的风吗?

指名说:是风……

3.大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经用文字来画风, 出示课件,范读叶圣陶诗《风》……

4.联系生活、自然的观察交流: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还有什么也和风一样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你有什么方法把它画出来?

[设计意图]

这部分设计将精美的儿童诗引入课堂,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启发学生善于运用积累的语言,并且在“话”和“画”相互补充中使孩子的语言更加富有个性。

五、总结升华 回归生活

1.总结升华,齐读——

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指导课外实践

(1)记一记,“新朋友”的名字;

(2)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风;

(3)动手画画别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4)把自己画风的故事写下来;

(5)……

[设计意图]

联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将本课的学习进行提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手的习惯和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板书设计]

画 风

赵小艺 宋涛 陈丹

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课后反思]

1.引生活之水,课堂才能生生不息

本课教学,从一开始的导入,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在引导“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时,更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媒介,联系生活创设“文中人是我,我是文中人”的情境,极大地唤起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尊儿童之真,课堂方显勃勃生机

“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利用富有情趣的文本进行教学预设,向儿童提供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学习平台,使学生敢于在读中抒情,易于在读中悟理,乐于在读中创新!

(林秋芬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二小)

猜你喜欢

画风自然段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你没见过的“极简”画风
画风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
美丽的秋天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