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午与“鞋套”
2006-12-29
中国商人 2006年3期
眼下,孙大午的一只鞋套成了一个热点话题。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孙大午到别人家里作客,主人请他换鞋套,孙大午很不情愿地换了,接着双方在酒桌上讨论、争执,最后闹得生意没做成,鞋套成了导火索。
有人说,孙大午这是小题大做,也有人说这有关尊严;有人说孙大午不宽容,也有人说鞋套是一种歧视……
对不起,我不套鞋套
文/孙大午
2005年11月27日,我应邀到北京某培训中心讲课,李草根大姐和薛总也来听了。这是两位朋友第三次听我讲课。午饭时,薛总和李大姐邀我下午去他们家做客,他们都住亦庄。
下午5点半,薛总带我们到了李大姐家楼下,我先打了个电话,一会儿,小保姆下来接我们上了四楼。门半开着,李大姐已立在门口,手拿一沓鞋套等着我们。对鞋套我不陌生,但是只有在进养鸡场、食品车间和化验室才套。给客人套鞋套,我还是第一次见。我本能的反应是不进去了,当时就说,我不进去了,直接去外面吃饭吧。李大姐很热情,她拉我进门,还拿来小凳让我坐下,并帮我套上鞋套。我很尴尬,就调侃道,大姐让我套鞋套是不是怕我带来禽流感?没想到李大姐说,不是,主要是为年轻人着想,便于清扫卫生。我呆坐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后来在酒桌上,我们又说起了鞋套一事。我说,我到你们家,进门就让我套塑料袋,理由是便于打扫卫生,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我活了51岁了,今天还是第一次被人情所伤。不过我是自取其辱,我完全可以拒绝,可还是屈从了,这怪不得你。李大姐解释说,不光对你,对谁都一样,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来了都要套这个,就连牛根生和一位老部长来了也要套这个。到蒙牛去全都套这个,这就是蒙牛文化。我不能认可李大姐的说法,反驳她说,你是搞文化的,什么是文化?要我说,真善美为文,潜移默化为化,让客人套塑料袋是真善美吗?这不是尊重客人,而是让客人尊重你们,为你们自己着想,便于打扫卫生,这叫什么文化?
我说,要求客人套鞋套不是文化,是在侮辱客人,是一种坏习惯。主人要求客人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也不符合待客之道。客随主便应该出自客人之口,这个角色是不能颠倒的。
李大姐反复解释,北京家家都这样。我们不是歧视你,更不是侮辱你。我们潜意识里都没有侮辱你的意思。我到别人家也这样,入乡随俗是儒家的精神。这是一种生活习惯,文化的本质就是习惯,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这就是中庸。既然你偏不这样,那我们接受意见,你再来我们可以允许你不套鞋套,不就皆大欢喜吗?不就过去了吗?
我们辩论了两个小时,我感觉我怎么都说不透这个事。当时我喝了很多高浓度的白酒,到后来气得我把脚抬起来让他们看鞋底是不是有泥,会不会脏了他们的地板。
李大姐始终不能理解我的真实感受,我也不知道我的脾气会那么大。气氛稍有缓和时,我诚恳地说,牛根生和老部长套上鞋套进你家,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不过人家没说出来,我说出来了罢了。李大姐始终面带笑容,非常耐心,她说,真朋友才会说真心话,这就是孙大午的真和实。她还让我的秘书有机会把这一段写出来,她帮助修改。饭后,李大姐和薛总送我到高速路口。李大姐说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以后谁也不许再提,我们拥抱道别。
那天晚上aZGVvQ7aGomZHF4Q8UCbstVruYkjLbiTIUWPYgRVfA8=,酒喝多了说了很多过头话,第二天酒醒后我很自责,就给李大姐发短信:昨晚喝酒,我多你少,学您的风度!有机会希望能深谈。李大姐没理我。下午又发了一遍,还是没有回应。
我知道李大姐和大午集团的刘总约定,12月3日大午集团的高层干部要在她的引导下参观蒙牛北京公司。我告诉刘总,我和大姐的不愉快是暂时的,是我们个人之间的事,要她处理好和大姐的关系,我在餐桌上言语重的地方,委托她打听一下,并代为致歉!
第三天,我等来了李大姐的第一封来信,她认为给我穿鞋套就像防止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文明礼貌的正常行为”,并宣布:“中断实质性的项目合作”……我们分手时已约好,谁也不许再提那晚的事,没想到李大姐会违约。给我来了这样一封信,我很受刺激,便回击她家是“老鼠洞”、“邪恶”等。
没想到,李大姐把我和她的私人邮件用群发形式发给了其他人,包括我的秘书。她还给小马打电话,说孙大午是不是变态,还说我侮辱小马的人格。我很生气,因为我那晚把私下对小马发火的事在饭桌上说了,本意是提示她待客没诚意,借小马说事,没想到她会在这里做文章。秘书们也感到惊异。按惯例,她们出差回来都会写写外出的见闻和感受发到公司内部简报上,事已至此,我就让她们把写的东西整理了一下,附上我和李大姐的几封邮件,公开发出了。李大姐的姓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