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T斯达康“找不着北”的转型

2006-12-29

中国新时代 2006年2期

  2005年对于UT斯达康来说,是一个风雨多过阳光的年份。
  两次大规模裁员、高层离职、股价下滑、战略转型,众多的不利消息给这家曾经靠小灵通缔造过辉煌的公司蒙上了太多的阴影。
  2005年12月,继裁员之后,UT斯达康继续进行“瘦身计划”。先是以2400万美元的价格将芯片设计部门出售给迈威尔科技集团,一周之后,又把公司在SBCH 公司持有10%的股份出售给日本软银,售价为5690万美元。
  同时,UT斯达康人士还透露,UT将收缩3G战线,更多侧重于3G的“美国版”——CDMA2000,而欧洲标准WCDMA和中国标准TD-SCDMA都不会成为现阶段的重点。UT斯达康总裁吴鹰透露,2006年公司的三大业务重点是小灵通、IPTV和手机,尤其是IPTV,将是重中之重。
  在3G牌照发放前夜,放弃已经投入十多亿元的欧版WCDMA,尽量延长小灵通的生命周期,把宝押在IPTV之上,UT斯达康的2006年会像他们所期许的那样“尽快盈利”吗?豪赌IPTV,UT斯达康是否能够向当初靠小灵通起家一样,重新缔造新的辉煌?
  无论转型的方向与否正确,对于UT斯达康来说,转型乃是必由之路,尽管崎岖不平。
  
  小灵通发展空间不大
  
  UT斯达康如今的困局,用“成也小灵通,败也小灵通”来形容似乎并不过分。单一的业务模式促成了UT斯达康的辉煌,也使其陷入如今的迷雾之中。
  1995年,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到日本考察,发现了PHS技术,他认为这种技术成本低又有一定移动性的特点,很适合在中国发展。于是回国之后,徐福新与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几个公司都进行了接洽,试图合作开发。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小灵通技术是落后的,政府主管部门对此也不支持,华为等企业都先后退出。而UT斯达康却鼓起勇气,大张旗鼓的挺进。
  上帝当时对UT斯达康实在不薄,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2002年,随着中国电信业分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力挺小灵通,在固网基础上的小灵通,靠低价迅速走红。而当时,除了UT,其他通信设备厂商都不看好该业务,UT斯达康一举成名。随着业务爆发性增长,公司员工数量从1999年的1100人增加到2004年的8200人,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25.93亿美元。由于小灵通技术比较落后,在3G时代来临之际,UT也渴望摆脱单纯依靠小灵通的盈利模式,在其他领域,尤其是3G投了不少钱。
  然而,到了2005年,还没有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战线又拉的过长,一时间形势急转直下。两次裁员、战略收缩、高层离职,UT开始亏损。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预测,2005年UT斯达康全年每股亏损1.62美元,花旗集团则将这一数字提高到了4.26美元。吴鹰也承认,“前几年发展得很快,所以就有些膨胀了,公司的产品线发展得过于宽泛,在WCDMA的开发上也投入了巨资,但是,现在必须做出调整,今后UT斯达康在3G上将偏重CDMA2000。”
  对于小灵通的发展前景,外界却不并看好。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认为,小灵通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阶段,现在最难受的是运营商。易观国际消费电子首席分析师赵月旺认为,小灵通技术比较落后,将来没有太大发展空间。
  尽管外界唱衰小灵通的声音很高,吴鹰却坚定地认为,小灵通仍有生命力。他表示,固网运营商今年60%的收入增长靠小灵通,由于3G不会马上到来,所以小灵通还会有空间。明年的小灵通主要是其创新产品Q-BOX,即有些地方所称的“灵通无绳”,用一部终端可同时用做固话和小灵通手机。“UT斯达康在Q- BOX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吴鹰说。
  12月19日,向来惜字如金的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高调宣称:3G发牌决策时机已到。寥寥数字,在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引发了巨大反响。权威消息称,中国3G牌照最快有望在3月发放。对此,赵月旺认为,由于3G牌照即将发放,小灵通发展空间不大,但支撑三、五年不成问题。
  
  IPTV看上去很美
  
  一旦3G牌照发放,网通、电信等运营商将不会在新的城市铺设小灵通的网络,小灵通设备采购有可能因此停止。因此,对于UT斯达康来说,时间紧迫,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十分重要。
  这次,UT斯达康把宝押在了IPTV身上。吴鹰非常看好IPTV,认为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UT斯达康现在拥有50亿元现金储备以及80亿元信用额度,这也是UT斯达康为IPTV业务准备的最强有力的支持。据吴鹰透露,电信在7个城市、网通在20个城市已明确将开通IPTV业务,UT斯达康已经夺得了上海、哈尔滨两个大单。
  2005年被誉为中国IPTV发展元年。从前景上看,据美国Infonetics研究公司预测,全球网络电视服务年收入在2009年将增至440亿美元以上;2009年前全球IPTV用户将突破5300万户,全球IPTV市场从2005年到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2%。未来5年,中国IPTV用户数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09年将会达到1900万户。预计2006年我国IPTV设备市场规模在50-80亿元,未来增长速度在50%以上。
  远景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联系到现实,业界认为UT斯达康豪赌IPTV前景是挑战大于机遇。
  赛迪顾问分析师李燕风指出,政策方面,电信与广电交叉进入的政策尚不明朗。现在IPTV仅仅处于商用试验阶段,电信和传统媒体部门比较积极。而一旦 IPTV 大规模商用,短期内对传统电视肯定形成一定冲击。现在国内唯一的IPTV牌照是在广电旗下的上海文广手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所有的试验网必须和它合作,而且国内影视制作传播系统很大程度上在广电的控制下,政策变动对 IPTV 发展影响很大。未来IPTV产业链究竟是在广电还是在运营商的主导下,目前还不清楚,这也是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矛盾的焦点所在。所谓“三网合一”没有实质性进展,电信、网通在IPTV上一直不敢规模投入。
  从市场方面来看,在IPTV设备提供领域,UT斯达康还将面对很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市场竞争环境与当年发展小灵通相比,激烈了很多。赵月旺表示,西门子会是一个有力的对手,最近西门子推出了自己的Java中间件平台系统,说明其已经具备了在应用和业务平台与UT竞争的实力。李燕风也指出,中兴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2005年,中兴在国际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先后中标印度、希腊IPTV项目;在国内市场上,中兴在陕西、江苏、广东都有试验网。
  除此之外,IPTV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也面临诸多困难。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一位分析师指出,根据中金的调研,IPTV的增长前景并非可以在中短期实现,IPTV对于中国的固网运营商在未来两年内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收入和利润帮助。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未来一年在IPTV的设备投资应该只在亿元级范围内,对主要的设备厂商不构成实质性的利好。
  由此看来,IPTV的长期发展前景将依赖于政府监管思路的进一步明确,从目前看来,挑战大于机会。在各方面尚不明朗的时期,UT斯达康豪赌IPTV,前路如何尚难预料,有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