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贵族看门人”的收入分配改革

2006-12-29

中国新时代 2006年8期

  最近,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的消息,引起了坊间热议。不过,无论此消息的真伪,今后类似事件或可杜绝。
  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即将启动。5月26日,中央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问题召开会议,此次会议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一一中央将把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未来的重点工作。“分配不公的坚冰终于要打破了”。
  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变革,它几乎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神经,自然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老百姓都热切希望,新一轮改革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可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甚至有学者指出,我国收入差距之大已经迈入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列。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一个需要引起多方警惕的主要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的人强调要维护社会公正,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国企业分配及薪酬管理中确实存在较多亟待改革的问题,行业收入差距、特别是某些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引起不少人关注。近来,舆论的矛头直指垄断行业。
  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的事实。
  据说,上述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实际差距可能更大。虽然这些垄断企业的分配模式也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但问题是这些巨大的行业利润的实现是凭借其掌控的国家重要资源,这种效率很大程度上是一些非市场的因素。如果将这些原本属于国家的利润用于企业分配,显然与我们强调的公平原则相背离。国资委企业分配局2005年的一份内部报告也指出,中央企业人工成本增长较快,存在着超分配的苗头。同时,中央企业相当部分带有垄断性质,其实现效益并不完全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
  除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造成的分配不公,另一些分配不公恐怕更令人难以信服。我们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更为充分的回报。在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人们期待和能够接受的。人们对那些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以及个人能力等获得高收入的群体并无异议,只要这个高收入是基于公平竞争和合理的分配制度;人们也并非不能容忍贫富差距的存在,只要这个存在是基于正常的市场规律。而目前我们的贫富差距过大很多是由于相关体制不完善,形成了某些钻市场机制空子、利用特殊势力、以非市场化的方式来攫取财富的既得利益集团,比如那些利用要素市场化进行寻租的贪官、不顾工人死活肆意开采的矿主、蓄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包工头以及诈骗走私、制假贩假、污染环境的黑心商人等。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这个说法带有平均主义色彩,应该说:“不患贫而患不公”。因此,要真正消除社会不公,就必须正视公共政策自身的不公,在制度建设上加以完善。比如要加快推进政府体制改革,避免“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要尽快消除行政垄断,避免其转化为超额利润;对某些行业存在的“灰色收入”、垄断收入要一查到底;要加强税收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在二次分配环节调节财富的再分配,要千方百计提供就业岗位,并实行最低工资制、反就业歧视等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等。
  同时,改革分配制度、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将会涉及许多人的既得利益,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所面临的复杂性和难度注定了其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壮士断臂的勇气,也需要超乎寻常的智慧。
  我们衷心的希望,有更多的目光能投向民生,关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