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Quest与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及专题学习风站的辨析

2006-12-29常淑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5期

  自从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提出WebQuest的概念以来,WebQuest作为一种课程计划模式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VebQuest权威研究网站The WebQuest Page(webquest.sdsu.edu)自1998年2月28日至今累计访问量已达6,661,455次, 目前的日访问量保持在2000~3000次。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国内的开展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WebQuest受到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WebQuest的内涵,我们把与WebQuest形式上类似的——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及专题学习网站几个概念进行辨析。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主体、教学活动的条件和教学活动和过程三个维度对它们进行分析[1]
  WebQuest这个词最早是由圣地亚哥州立入学教育技术系的教授伯尼·道奇博士提出的——“WebQuest是一种探究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接触的信息全部或部分来自因特网。”简单地说,Wc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是课程单元。WebQuest与一般的教案或者单元教案相比增加了一些复杂性。WebQuest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
  教学活动的主体:WebQuest是方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高级思维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一方面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资源的提供。任务和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主体一一主导”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双主”关系。因此WebQuest是“双主”类教学模式的一种。
  教学活动的条件:We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协作和知识建构活动都受到网络技术的支持。 因此,WebQucst是基于网络应用的一类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教学活动的过程:WebQuest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是各种非良构的知识领域,教学方法是探究法,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等多种,评价方式一般采用质性评价。这些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探究式教学亿,因此WebQuesl是探究教学模式的一种。
  综上所述,WcbQucst足一种“双主网络探究”教学模式,即WebQuesL是教师指导下的网络探究教学模式,因为重视教师指导作用是WcbQucst区别于其他探究类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WebQuest与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科学教育研究领域。根据美国学者施瓦布的定义,探究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是一个描述性定义,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似乎更能揭示其本质: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素方而,师生关系上教师指导程度和学生自主程度均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的探究:有结构的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和方法,但不提供预期结果)、有指导的探究(教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和非直接的材料,学生必须自己收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和自由探究(学生自己确定问题、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直至解决问题,教师很少提供直接的帮助)。在这一方面WebQucst属于“有结构的探究”和“有指导的探究”相结合的类型。
  教学活动的条件要素方面,探究学习有着很广阔的空间。从学校课堂环境到社会实践环境,既可以使用传统手段也可以釆用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持。WcbQucst是学校课堂环境中因特网支持下的探究学习。
  教学活动的过程要素方面,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涵义非常广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和科学态度,而WebQuest的培养日标主要是针对高级思维能力的,思维能力是科学探究技能的一部分。
  
  三、WebQuest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最早是上海市教科院普敦所在1999年初提出的。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重知识技能应而不重知识的量,重体验、重参与等。从概念和特征上与探究学习相对比不难发现,我国学者提山的研究件学习和源自美国科学教台的探究学习在教学理论层面上是一致的,都蕴涌厂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探究能力的思想。由于各自的产生背景不同(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是在致力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探究学习是在美国科学学科教育领域产生的),具体的教学目的指向的表述有所不同。探究学习从探究过程的无穷性出发,强调领悟科学探究的无穷性和科学的相对性,它以科学概念或原理为基础,们不一定非要取得某个答案,有时也许有多种答案或根本没有答案。研究性学习从熟悉科学研究基本形式出发,强调提高研究能力,与结果相比更重视研究过程。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把科学探究训练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二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信息加工能力。后者也是WebQuest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前者在WebQucst的任务和过程部分有潜在的体现。因此,WebQuest可以作为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
  此外,研究性学习还有课程层面上的一种意义。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伞臼制普通高是课程计划。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开指出:“从小学到高巾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讲,WebQuest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WebQuest与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是专题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工具的复合体。专题学习资源包括关于该专题的结构化知识、扩展学习资源、素材、学习工具以及相关网站链接,学习支持丁具包括协商,答疑、讨论等工具。建立在专题学习网站基础上的学习模式被称作“专题探索一网站并发”模式。专题学习网站既是资源平台又是学习平台,学生在专题框架内进行探索,用获取的或经过自己加工的知识添加到网站之中,从而不断丰富资源内容,这些资源和内容也可供其他学习者或:学习活动利用。
  WebQuest在网页上提供的是一种学习活动的指导框架(这在专题学习网站上一般是看不到的)但没有具体的资源,只有指向资源的网址链接。专题学习网站可以为WebQuest提供相关资源,但可能不是WebQucst最理想的资源来源。因为专题学习网站的资源经过思维加工结构性比较好,这恰恰是WebQuest所回避的。专题学习网站以专题为核心的知识资源组织与展示形式,可以作为一些WebQuesl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
  总之,WcbQuest作为一种利用冈特网资源开展的、教师指导下的。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即获取并分析、评价,运用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WebQuest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我国当前的教台改革所倡导的信息技术勺课程整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谋而台,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山“知识的权威”向“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