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往中积极引领学生
2006-12-29钟和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9期
课堂上,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继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例如:
机器启动慢了,学生按捺不住,产生骚动;
机器异常了,他们会焦急万分地找你帮忙;
登录网站慢了,他们满腹牢骚,议论纷纷;
上了网,他们会被眼前逐渐熟悉的景象所迷住,当中的他们有些已经不知身在何处了;
……
在网络教室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既有可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很容易被学生冷落。因为,他们中意的往往是网络,时常忽略了他们眼前的老师。
以往我总是很着急地让学生安静下来,抓住几个重点分子重点“打击”,结果课堂效果极差,自己心情也极坏。学生等你布置完任务之后,他们又开始进行自己的“任务”了。一段时间以来,令我头疼难忍,难以处理!怎样让学生能够关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让他们真实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我经常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许多时候,我以为自己应当和网络争夺课堂中的学生,甚至想,我要比网络更加能够吸引学生。可是,现实常常让我十分沮丧和无奈。学生从未想过要改变自己对网络的喜好和钟爱。我无法与强大的网络相抗衡,但我也十分不赞同那种只要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就去做自己的事情的做法,我认为这是一种放任的课堂。
于是,我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希望能从内容入手打动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也采取相应的课堂策略,譬如作业点评、小组表现评比等方式,加强约束性的激励机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也感到学有所获。这种良好的效果没能长久维持,学生的表现常常反复无常,他们时而对课堂学习很投入,时而只贪图完成作业而不追求学习质量。
常常有极小部分学生我行我素,在课堂上从来不参与课堂活动,任凭如何引导也不为所动。以往我把很多精力用在感化这些学生上,以使他们不至于破坏课堂氛围,也不愿意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后来我发现,时时如此关注是有必要的,但成本太高,效益太低。
一次,为了准备一节课,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去研究我的学生常常光顾的一I0dYv4PD7PYy2JU1EW5acA==个网上去处,那是一个学生论坛。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例如校花校草评选、你最喜欢哪位老师、用Photoshop处理之后的人物大头照等等,与我们教师所关注的事情竟全然不同。他们最关心的是生活,其次才是课本上的学习!我才明白,其实我并不了解眼前这些似乎“已经熟悉了”的学生,而在不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课堂教学,实在是很难从心底里打动学生的。
于是,我没有再准备这节课本该准备的教学内容,只是做了一个关于我对学生论坛调查之后的报告。课堂上,我先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演示,连点评也没有。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竟然从头至尾都非常安静,没有人走神溜号,他们都牢牢地盯住屏幕小声议论着、评判着同学的作业,显然对于来自同伴创造的东西他们十分地在乎。
接着,我这样跟学生说,看完了同学们的作业,老师也想把自己的“作业”给大家看看。我还强调说,这是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去浏览你们很喜欢的论坛之后完成的“作业”,老师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作业”演示。
在这当中,我既要让他们领悟到我的作业当中的亮点和缺点,也想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网上行为的一些态度和看法。我觉得,用这种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寓教育于学习活动当中,同时讲究技巧,注重引导,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老师的教育行动。
让我欣慰的是,学生很喜欢这种讲解方法,我还把自己经历过的网上故事和他们一同分享,谈了自己对年轻人上网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从学生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我和学生之间从来没有过的“亲密无间”。
这节课,当我“演讲”完毕,连那些调皮的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作业之旅了!
(作者单位: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