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看待师生互动

2006-12-29胡立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9期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课本知识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眼观其形、耳听其声、脑想其理,把复杂的图形、文字与直观的图像、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乐于同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课堂从此变得生动起来。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劳动体现极大程度地由课内转向了课外,而学生的成绩体现极大程度地由课外转向课内,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位置转化,而是体现一种观念的更新。本文拟就两个教学实录为例,浅析如何更好地实施师生互动教学,以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实录一: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
  
  课前准备:尿形成过程的动画制作及相关影碟。
  动画放映:播放影碟以及动画材料,并以幻灯片的指针方式演示肾单位模式图的动画过程。
  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绘制肾单位的结构图。
  画图时,有的学生不一定画得准确,这与学生的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关。教师此时引导,要求生生合作,相互提示,相互讨论,最后学生几乎全部成功地完成了画图。
  想象提示:设想漏勺的种种情况(包括特点和功能等),不同物质被漏下的情况(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等。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以顺利启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依次回答并进行相关讨论。
  知识点补充:血液中各物质、成分的关系。此处进行课件演示,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比较,强化学生的记忆并缩短课堂时间。
  引导阅读并分组讨论。学生相互提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①漏勺象征着什么?
  ②原尿是怎样形成的?
  ③原尿和血浆的成分区别是什么?
  ④血尿、蛋白尿是如何形成的?
  以上内容随着学生的回答适时插入课件动画展示,学生从而恍然大悟,对尿形成的相关知识有了一目了然的感觉,并能长时间b92276129277a2f54a85eaeacdfaeab61fecf6b27819f4170ce2beaa74e0cd6e地记忆。
  教师在本节课中只起到一个提示引导的作用,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则有画龙点睛之效。任何知识点的渗透都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教师的“主导”就是要找到这个突破口。但不同的“主导”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导”需要艺术,需要经验,更需要创造,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就是最好的创造,也为突破口的找到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导入能够以点带面、以纲举目,吸引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自觉地按照教师的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从而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实录二:体内气体的交换
  
  课前准备:血液循环的动画制作及相关影碟。
  问题讨论:人为什么能闻到远处的花香?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动画展示:血液流动过程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出入以及血液颜色的变化。
  提示探讨:在血液流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使人体完成了什么过程?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后在全班发表本组的见解,全班讨论,最后综合出完整的答案。
  效果检测:出示题目(以幻灯片的各种动画形式配合展示答案),学生回答并相互纠错,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的课堂行为看似轻松,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内在付出却是不可估计的,从题目的设计、与实际的联系、动画的制作等,一直到课堂气氛的调动、课堂活动的调节等,无不渗透着教师心血和教学智慧的无私奉献。这是课外的工作,是课外的积累,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是一种用备课本无法衡量的劳动。
  由以上两节课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内和课外的不同劳动体现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条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互动不再拘泥于形式。但是,仅有这些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吗?非也。互动教学并非万能的,还需要一些辅助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强。为了更好地实施互动教学,应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师生互动教学,处理好两对关系。
  首先是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以生物教学为例。虽然初中生物考试试题的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考查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性题目越来越多,但一些基础性的题目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题目是需要明确记忆的,也就是说需要“背”,而记忆需要较长的过程。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对学生的记忆产生帮助。但记忆有它自身的规律,它需要及时不断地复习进行巩固,这是恒理。多媒体课件的适当引入能够将课堂知识由死变活、由繁到简、由分到合、由松变紧,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难为易,这对学生的记忆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但最终的记忆依靠的依旧是反复诵读的枯燥过程。
  其次是师生互动在课内和课外不同劳动体现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堂的付出体现在课外,学生把课外的付出体现在课内,这是一个大方向。从另一方面讲,它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内不作为,更不代表学生在课外不作为,绝不能因此走向极端。生物课也需要课外的练习和实践,也需要学生花费一些课外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否则课堂教学将得不到延续,成为一种遗憾。所以,不管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共同的一面,即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和课外巩固齐头并进,并始终不渝地贯彻下去。离开课堂发挥,教师的课外付出便无从谈起;离开了课后复习,学生课堂上的一切表演将成为泡影。辩证看待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既是师生互动深层次延伸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完美体现。值得欣慰的是,多媒体在课堂上的成功应用能够满足我们辩证看待互动教学的要求,它可以将教师课外的付出、课堂的发挥、学生的参与等要素比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清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