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山城学校与网络世界连接的人
2006-12-29王建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9期
陕西商洛中学是地处商洛山城西郊的省级重点中学。在这里,师生们如果说起网络教育教学一类的话题,总免不了要夸赞王益哲老师一番,是他,用智慧和汗水将山城学校与多彩的网络世界连接起来。
担任电教主任伊始,王老师深知技术功底还应加强。于是,这位不向困难低头、倔强的商州汉子利用别人休息的暑假时间,专门拜专业院校大学生为师,从零开始,啃书本、做笔记、上机房,把办公室和微机房当成了自己的家。酷暑时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眼睛涩胀红肿了,点几滴眼药水继续练习;腰酸背痛了,活动一下筋骨接着钻研。一个45天的暑期,他足足瘦了22斤,却成为教职工当中全面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电脑常规操作的第一人。接下来,他又利用平时闲暇时间,在计算机这门新兴领域里深入钻研,把自己从一个只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门外汉”锤炼成了一个熟悉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行家里手,并筹划着下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工作。他从培养教师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的兴趣入手,使大家认识到,计算机在未来社会犹如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使大家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他把教师分成学科教学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一般教师三类,采取骨干先行、滚动发展的策略,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使全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网络,他积极争取,使学校于2003年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网。与此同时,他率领相关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制定了校园网的建设方案和应用培训方案,高质量地完成了资源建设任务,保证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转,使网络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以及学生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使有限的设备产生最大效益,2002年开始,王老师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引路课、研讨课,青年教师参加汇报课、教学比赛课等活动,并在年级组、教研组之间进行评比,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及时给予奖励。在教室多媒体设备无法一次到位的情况下,他为每层教学楼配备了一辆集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于一身的小推车,既保证了教学之需,又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
在承担国家级课题《“生殖”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的四年间,王老师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牺牲了多少个与家人共享天伦的节假日。他带领课题组从选题、立项、过程实施、成果提炼到结题,每一环节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选题中,他进行广泛调研,写出了详尽的学情调查、网站选题的可行性报告,对网站定位和发展前景进行科学分析。他充分挖掘课题组集体智慧,定期召开会议,带领大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课题论证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他亲自制定了统一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确定了标准化网站建设方案、网站建设流程、课程设计流程和课堂应用类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规范化采集和汇总。正是由于王老师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保证了课题的客观准确,也使得研究在既定的目标下顺利进行。
王老师在网络教育教学领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辛劳,使身处山城的教师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山外更为精彩的网络世界。无怪乎大家总是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王老师,大忙人,好样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