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应具有的现代性人格特征

2006-12-29蔡辰梅

中国教师 2006年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有赖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要想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力量就必须具备现代性人格。教师的现代性人格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厚的职业情感
  
  在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冲击的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市场经济的漩涡中,教师能否安贫乐道,能否淡泊明志,能否做到“板凳一坐十年冷”,能否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都取决于其是否对教师职业具有深厚、坚实、笃定的情感。教师对职业的深厚情感源于对职业使命感的深刻认知和对职业自豪感的丰富体验。
  教师对职业自豪感的体验源于两个方面:外界的刺激和自我的经验。一方面,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政府对教师地位的关注都会影响到教师对职业自豪感的体验,进而导致教师对职业产生不同的态度倾向。另一方面,也是更具本体性意义的是教师自身创造的职业经历所产生的对职业自豪感的体验。世界上最珍贵的收获是教师的收获。他们收获的是充实、丰富、闪动着人性光辉的心灵。教师的收获源于每一次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灵共鸣,每一次与学生目光相遇之后,学生回应的真诚的敬重。单纯而洁净的收获让人怦然心动,在这样一次次细微的体验中,教师积淀了幸福和自豪,积淀了对职业深沉的情感和无限的热情,从而构筑起教师人格大厦最坚实的部分。
  
  二、持久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和程序化使得教师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很容易失去憧憬,失去激情。而具有现代人格的教师则会自觉地拒绝倦怠,努力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对于儿童世界的好奇,对于知识和文化世界的好奇。因此,每一个教师都面对着两个世界,儿童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对两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成为好教师的必要前提。现代社会使得两个世界都变得更为复杂和深奥,教师只有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更多地了解两个世界,更成功地展开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宇宙,无比神秘,奥妙无穷的宇宙。现代教师要充满对人这样一个宇宙世界的强烈的探索的欲望,其全部工作就是要探索和开发这个宇宙,让他变得更加美好。这就需要教师有持久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需要教师顽强而执拗地保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因为教师面对的是童心,是成长中的心灵。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与孩子的内心进行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封闭、老道、世故的内心则只会停留在孩子们的心门之外。不能走进教育对象心灵的教育者永远不可能成为成功的教育者,其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只能是沙滩上的印迹。
  所以,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探索儿童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学”,才能够站在知识的巅峰揽尽无限风光,引领学生一步步去体会登攀的乐趣,欣赏路途的风景,直到有一天让学生享用“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妙处。
  
  三、冒险的勇气和创造的激情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与保守、封闭建立起一种莫名的联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成了对教师形象的一种刻画。在现代社会,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有冒险的勇气和创造的激情。在教育改革中,具有现代人格的教师要敢于冲锋陷阵,不畏艰难困苦,敢于冲破名缰利索的羁绊,敢于去放弃现实的功利,去逼近教育和自我人生的纯净的理想境界,而不是在各种诱惑中失去了追求和恪守理想的勇气。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自身要有创造激情和创造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需胆量放大,将实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创造是教师从旧我中蜕变出来,凤凰涅槃的过程;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与旧我决裂,成为新我的过程;是自我解放的过程,是让自我丰富的生命潜质不断得到挖掘和释放的过程。只有富有创造激情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只有不断解放自我的教师才会解放学生。
  
  四、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分化严重,效率与公平失衡,教育内部的平等和公正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正义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育中的行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或弱化教育公平,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平。而在现实中,教师的偏爱或嫌弃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低估了。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不能是随心所欲的人,教师的正义感应是教师人格中的必备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克服人性的随意,偏狭,保持公正,开阔,要有广阔的接纳性,包容性,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包容每一个孩子的缺点,发现每一个心灵的别致,推动每一个心灵以其独特的方式成长。教师要像阳光,不让任何一个心灵在阴影里被冷落。教师的正义感还应内含教师对社会正义的理想,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建立公平和正义。在课堂上,他要努力给予每一个孩子同等的关注和期望,同等的机会,同等的话语权,不轻易放弃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的教育努力,不在自己所辖的世界里分出三六九等,不用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标签去武断地对孩子做区分,并且通过他的教育努力去促成孩子将来懂得在社会上争取平等、获得平等,为社会平等而努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由电视和电脑等构成的虚拟世界冲击和侵占了儿童的世界。然而,越是接触机器,走近虚拟世界,孩子们的内心越是强烈地需要教师,需要教师更敏锐地感知他们的心灵和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富有同情心,要让学生感受到人的世界的独有的情感魅力,感到人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而不是冰冷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才不会强烈而固执地排斥、逃避人的世界。因为,教师的同情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门。孩子的心灵就像花瓣上的露珠,晶莹灵动,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而无比美丽。然而,轻轻一碰,它就会滑落,破碎。富有同情心的教师会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孩子的心,因为,只有能跟孩子的心灵节奏合拍的老师才能领悟拨动孩子心灵琴弦的密笈,才能从心所欲地拨动出天籁之音,达到教育出神入化的最佳境界。
  
  五、对完美的执著和对缺陷的宽容
  
  对完美的执著和对缺陷的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仅有对完美的执著而没有对缺陷的宽容,那么,执著必定是脆弱的,一旦达不成完美,便像折翅的鸟儿,无法重新起飞。而仅有对缺陷的宽容而没有对完美的执著,那么,所谓的宽容便会沦为平庸。
  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完美境界的执著追求。因为,教师百分之一的失误,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百分之百的人生失败,会让父母体验百分之百的人生伤痛。因此,教师的职业也许是最不允许失误和缺憾存在的职业。因为他面对的是无比宝贵的生命。因此,教师必须保持着对完美的执著追求,用全部的情感和智慧去投入教育情境中,实现“零缺陷”。也许教育所追求的完美永远只是一个神话,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想,但教师仍然需要保持不断奔向极限,趋近于极限的坚韧品格。就像西西弗斯,不断地推石上山,明明知道石头仍会滚落,但依然不懈地去推。这样一种富有悲剧色彩的宿命,却是无比壮丽的意境。
  另一方面,教师所面对的教育现实,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教师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因此,教师需要在追求完美的同时,对自身,对教育过程,对教育结果保持适度的宽容。对学生要有完美的期望,但同时要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否则,过高的期望会造成过重的压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导致负面的教育结果。对于自我,要认识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对自我工作状态,职业成绩要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但同时要持“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态度,在“尽人事”上追求完美,竭尽全力,在“人事”不及的,天命所统摄的领域可保持一份宽容,让“对完美的执著”有一个缓冲的区域,让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平静的休憩小屋。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对教师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现代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一个未完成的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