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纺织业:用集群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2006-12-29王永昌

中国报道 2006年5期

  绍兴的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绍兴已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纺织大市。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纺织单位6.2万家,从业人员67.8万人,其中纺织企业5397余家,从业人员45.5万人;个体纺织单位5.7万家,从业人员22.3万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4年销售收入1230.77亿元,实现利润45.89亿元,分别占全国纺织行业的7.5%和12%。
  绍兴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产业链条比较完整。
  
  从化纤原料和纺织机械到纺织,到印染和后整理,到服装服饰等,与纺织相关的八大行业都比较发达。其中化纤原料:聚酯总产能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5.6%;涤纶长丝:总产能200万吨,占全国的20%;织物制造:年产各类织物50亿米,占全国的1/6;印染后加工能力:180亿米,占全国总量的38.6%;服装服饰:年产各类服装(梭织)3.73亿件,占全国的2%领带3.5亿条,占全国的80%;袜子100亿双,占全国的80%;印染染料:仅两家较大企业的产量就占了全国的47.1%;纺织机械:年产各类纺织机械6万余台。
  
  特点二:在大集群中,各子集群的区域分布比较集中。
  
  纺织业集群在整个绍兴市是个大集群,这个大集群由若干子集群集合而成。各个子集群又分别集中在不同的县、区或乡镇。市区和绍兴县以化纤及布料生产为主,上虞以棉纺织为主,嵊州以领带为主,诸暨以袜子为主,新昌以毛纺和纺机为主。
  
  特点三: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相互依托,相互推进。
  
  在绍兴,有中国最大的纺品市场,即中国轻纺城。除此之外,还有钱清化纤原料市场、域城区轻纺原料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专业市场。这些市场既是本市各大产业销售产品的总窗口,又是相关产业采购原材料的平台。正是这些市场,把绍兴的上一个产业群和I;一个产业群连结起来;也正是这些市场,把绍兴的产业集群与国内外的供需连结起来,形成了绍兴产业集群与国内外市场的大进大出。
  
  特点四:在每个产业群体中,都形成了若干家龙头企业。
  
  绍兴的产业集群由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大大小小的纺织单位共3.5万家。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每个产业群体小都有几家龙头企业,即“小狗”群体小已经产生了“老虎”。
  染料行业中,形成厂龙盛集团、闰土集团两家龙头企业。两家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7.1%。如在化纤行业中全国第二大化纤企业浙江远东化纤集团,该企业资产规模已达49.4多亿元,2005年实523d449a779743e8844e5f6607654518现销售收入63.62亿元;在印染行业中有“全国印染十佳企业”之—的浙江永通染织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拥有全套国际一流的印染后整理设备,年生产能力1212米;在染料行业中有浙江龙盛集团,该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出门基地,2005年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在服装行业中,有全国知名的步森集团,该企业年产衬衫522件、西服31万套、西裤226万条;在面料方面,有年产值10多亿元的浙江天圣股份公司等等。
  目前,绍兴的纺织业占全国纺织业的10%左右,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纺织业基地。我们的目标是,再经过五年努力,在2010年使绍兴的纺织业占到全世界纺织业的10%左右,使绍兴由中国的纺织业基地发展成世界的纺织业基地。
  
  要把绍兴建成世界纺织业基地,就必须打造绍兴纺织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优势。绍兴纺织业在国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产业集群,要打造绍兴纺织业的世界竞争优势,同样要靠产业集群。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绍兴的纺织业集群,我们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实施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上下左右延伸,使相关产业更加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具体措施是:一方面,通过营造若干大型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以加强纺织业的前道工序;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领带、衬衫、针织、服装等方面的名优产品,以加强纺织业的后道工序。目前,绍兴市的强项是面料生产。作为一个完整的纺织业,显现出“中间大、两头小”,或“中间强、两头弱”的橄榄型产业结构。无论从市场的广度和增值潜力看,服装都是纺织业的“肥肉”。要把绍兴打造成世界纺织业基地,离不开服装这块“肥肉”。事实上,绍兴已经具备了发展服装业的种种优势。我们将通过肉块龙头,外引名牌,尽快改变绍兴“有布不成衣,有衣少名气”的局面,尽快使绍兴成为世界服装名城。
  二是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名牌,提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和现有产业群体的产出率。
  绍兴作为我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虽然产量很大,但由于产品档次不够高,既不能替代高档进口面料,更难以大量出口,甚至连省内一些名牌服装企业都配不上套。在印染后整理方面,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意大利、日本。虽然出口量比较大,但多数产品的出口单价低于上海、江苏等省市产品。可见,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在现有规模之上,通过技术更新和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绍兴市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将中高档面料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同时加快发展产业、装饰用纺织品,使这类纺织品占纺织品总产出的比重达到35%。
  通过提高档次,绍兴纺织产业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目前,绍兴纺织品高、中、低档产品的比例大致为10:30:60,即中低档产品占90%,低档产品占60%。绍兴面料的市场交易价格平均在10元/米左右。而江苏、广东等不少面料基地所生产的面料平均市价相当于绍兴的1.5倍。在总产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只要能达到上述这些地方的平均售价,绍兴纺织工业总产值每年就可增加约180亿元。
  三是通过定向招商引资,吸引国内知名纺织企业和相关企业加入到绍兴纺织集群的建设,使绍兴的纺织集群由市场的国际化进一步发展到市场和资本的双重国际化。
  绍兴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大对日、韩、台湾地区纺织密集区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企业进行定向、驻点招商,大力引进纺织类大集团公司。
  
  在服装方面,采取“开辟园区,招商引资,借牌提升”的方式,引进国内外更多的服装服饰企业到绍兴投资发展,强化服装产业集群。
  延长产业链条和提高附加值,这是今后绍兴纺织业集群的两大发展战略,而实现这两大战略的主要措施就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我国所有地区加快发展的共同措施。绍兴的特点在于,定向招商,或招商引资专业化。我国许多地方招商引资,仅仅把引资量作为目标,不管投资者做的是什么产业,碰上什么就招什么。这种招商难度较大,即使能引进一些商人,其结果也会使一个市或一个县成为“百货公司”。绍兴的产业集群本身就有助于招商引资。由于定向招商,即主招纺织类的企业,而且把目标锁定在国内外知名的纺织业集团和名牌产品的制造商。这种招商不仅成功率比较高,而且招商引资结果不是把绍兴办成“百货公司”,而是进一步强化绍兴的产业集群,使绍兴的纺织业及相关产业的链条不断延长,配套更加完善,设备的档次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四是通过公司上市,用本地的优质企业吸引国内外资金,进而使这些优质企业迅速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成为多个产业内的龙头企业。
  绍兴市已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多数都是民营企业。目前还有5家在沪市排队,即将上市。在香港有可能上市的企业有3家,新加坡有1家,在美国我们也去重点推荐。
  鼓励企业上市是绍兴市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市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将绍兴的优质企业积极地向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际资本市场推荐,另一方面努力培养上市的后备资源,计划到2006年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家。
  上市首先使绍兴获得了巨额的产业发展资金。到目前为止,绍兴市上市公司已经融资60亿元。如果3年之内上市公司超过30家,绍兴仅从股市上所融得的资金就会超过100亿元。
  上市也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上市前,必须按要求设立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产权必须清晰,由此推动了产权制度改革。
  在绍兴,上市的主要内容,就是将绍兴的纺织业及相关产业推向国内外的资本市场,让国内外的投资者关注绍兴纺织业,并通过投资,共同打造绍兴纺织集群。众多纺织类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使绍兴的纺织业集群优势在全球范围迅速得以传播;而这些企业的上市,不仅从国内外获得巨额资金,还会引进相关的技术、经验和配套企业,从多方面、多角度推进绍兴产业集群的完善和发展。
  五是围绕纺织集群发展教育,使教育产业成为纺织集群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通过教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纺织集群的发展。
  绍兴的纺织集群优势,一方面来自众多关联产业的物质条件,如绍兴在织造行业有各类织机6.5万台,在印染行业有各种生产流水线242条等等,同时也有与这些设备相匹配的熟练劳动力。正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布机结合,才构成了绍兴在纺织业方面的竞争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绍兴的纺织集群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增加投资,不断地更新设备,使绍兴在纺织业及相关产业的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使绍兴在纺织业及相关产业方面的劳动力素质也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应当看到,无论绍兴还是整个小国,在纺织业方面,要想通过设备的先进性来取得世界竞争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方面最先进的设备主要是靠进口。
  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人而不是来自于机器。因为中国有比较便宜的劳动力。以领带为例,在意大利生产领带,下资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0%以上,而在我们绍兴生产领带,工资成本只占生产成本的5%。
  然而,劳动力优势仅仅依赖于廉价是不够的。因为某些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们更低。目前绍兴纺织业的优势,一方面来自于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来自于劳动力的素质优势。
  正如钟朋荣教授所说,产业集群能使一个区域成为学习型组织。因为产业集群,绍兴市客观上已经成了一所培养纺织综合人才的社会大学。许多昔日的农民,在绍兴于上三年五年,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了纺织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因为产业集群,使绍兴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实践,当然也通过各地优秀人才的汇集,迅速形成了一大批价格低廉、素质较高的纺织人才,从而使绍兴在纺织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低价格和高素质两个因素中,低价格是暂时的。随着绍兴市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从长远看,绍兴市纺织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将主要建立在产业集群和劳动者素质上。
  如前所述,产业集群本身就有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但要对劳动者进行系统培训,仅靠实践是不够的;在实践的同时,还要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理论提高。当然,这种理论提高不一定都是进行文凭教育,而是采取文凭教育与各种短训相结合的形式。
  我们将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和完整配套的人才政策,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和企业职工培训费用来源渠道及使用力、法等。政策的重点放在支持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上。
  同时,我们正在动员国内著名大学来绍兴设立分校、分部,或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开设与我市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
  职业教育是一个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应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运作为主要形式,实行“订单式”的培训机制。尽快把职业培训发展成为一大产业,使绍兴既是世界的纺织业基础,也是世界优质纺织人才的培训基地。
  六是促进绍兴纺织业集群与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圈对接,使绍兴的纺织业制造能力与上海人才、科技、金融、市场、物流等优势资源相结合,使绍兴的纺织业集群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绍兴的纺织业集群既是产品的集群,又是资源的集群,更是平台的集群。所谓产品的集群,即绍兴在纺织方面已经拥有众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目前,这些产品主要依托本地的专业市场和本地的营销网络推向全国,推向国际。上海、杭州以及周边众多大中城市,拥有纺织及相关产品庞大的市场销售体系。上海本身就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通过与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对接,为绍兴的纺织品开辟更多的输出通道,使绍兴的纺织品与更庞大的市场网络对接。
  所谓资源的集群,即绍兴已经具备了发展纺织业的各种优势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这种资源有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的资源即各种自然资源,后天资源即经过人们劳动所形成的各种产业环境。如绍兴的面料市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就是资源;绍兴围绕纺织、服装产业所建立的运输物流体系,对服装企业来说也是资源;在绍兴的空气里也充满着纺织、服装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也是资源。正是以上这些资源优势,使在绍兴进行纺织业的投资,失败率较低,回报率较高。这种较低的失败率和较高的回报率,是上海、杭州等地有钱人难得的投资环境。只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并创造出合适的投资方式,巨额资金就会从上海及周边涌入绍兴,‘方面帮助绍兴尽快打造世界纺织基地,另一方面又会帮助上海等地的资金所有者提高投资的总体回报率。
  所谓平台的集群,即绍兴数以千计的纺织及相关企业,每年数百亿元纺织业产值,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性平台,无论上海还是杭州的各种与纺织相关的技术、人才,在这里都有用武之地。
  总之,通过与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的对接,绍兴的纺织业集群就会更深入地融入到长三角经济阁中,一方面从长三角经济圈吸收更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又能促进长三角经济圈向着分工更深化、合作更紧密、区域特色更明显、区域优势更强的经济体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