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奥运这笔账 等
2006-12-29张保淑朱凯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39期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也迈出了她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30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一个史无前例的舞台即将呈现,中国也将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活力和风采上演她新的传奇。
在这个舞台上,世界不仅能看到奥运、看到北京,还会看到中国。
1978,中国走向世界;2008,世界来到中国。把世界邀请到中国,中国依然神秘但不再陌生,中国依然特别但不再遥远,她要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魅力,赢得世界的信任与认同。
“China is a Cinderella coming to the ball.”(中国是即将出席舞会的灰姑娘。)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像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一样,给世界带来无限惊奇和欣喜!
算好奥运这笔账
2008年8月8日,正离北京越来越近。
难得的机遇,催生了舞动的北京:8000多个项目、9000多个工地、10000多个塔吊、1.4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了办好2008年奥运会,北京正倾注巨大热情,打造新北京,迎接新奥运。
“香饽饽”的大投入
据有关部门统计,针对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投资大约需要史无前例的2800至4000亿元人民币,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听起来让人心有余悸:北京奥运会还能盈利吗?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采取商业运作创造了2亿美元的盈利,堪称奥运会历史上的典范。当时,由于没人愿意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对洛杉矶的基础设施条件要求大大降低,洛杉矶奥运会几乎全部利用已有的城市设施和体育场馆,也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建设投入。当时奥运村利用大学宿舍,运动员睡上下铺、用公用厕所,去比赛场地乘坐的也是中小学校接送孩子的校车,高个子运动员只能坐在地上。这些情景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想象,但正因为如此相对低廉的举办成本为洛杉矶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而如今的北京奥运会则不可同日而语,奥运会早已摆脱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已经成为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北京要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各种比赛项目场馆建设及各种配套服务等共需数千亿元。举个简单的例子,仅有四个地铁站的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就需要投资3个多亿元,还有环境、大气治理、交通等等,需要的投资之大可想而知。
力争略有盈余
面对如此庞大的投入,北京奥组委又提出要实现略有盈余的目标,那么,这笔奥运账该如何来算呢?
其实,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的汉城奥运会就开始面临这样的问题,韩国政府在汉城新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还有奥运村、记者村等,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也花了大笔资金。如果把这都算作奥运会的成本,那简直不可想像,于是,韩国人在算账时把这部分钱算在了国家以及举办城市和某些企业的账上,并没有列入奥组委的成本。
在把商业运作收入抵消开支后,汉城奥组委最后也实现盈利了。可以说,汉城奥运会成功创造了另一种商业模式,即把政府投入和奥运会成本运作分开算账。
北京奥运会的账同样需要这样来算,市政建设和体育场馆建设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其建设目的既是为了办好奥运会,更是为了今后北京市民的使用。
拿首都国际机场来说,为了迎接奥运会投入巨资兴建了第三条跑道,确实是为了满足奥运会时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也是满足北京市发展的需要,像这类项目由政府来负责投资或融资是无可厚非的,即使不办奥运会,北京新的地铁还是要建,北京的城市环境也要改善,空气质量还是要提高,这数千亿资金绝大部分都是用于这方面的投资,所以不会真正算到组委会的账上,也不可能去算到奥运会的账上。
就北京奥运会本身的运作而言,北京当年申办奥运会时提出的收入预期是16.25亿美元,大体来自6个方面:一是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出让所得,按照比例分给北京奥组委大约8.4亿美元;二是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计划收入,按照比例可分给北京奥组委1至2亿美元;三是北京奥组委自己的市场开发计划预期收入3至4亿美元;四是门票和纪念品销售预期1亿美元;五是按照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签订的主办城市合同政府给予补贴1亿美元;六是赛后剩余物资变卖处理大约几千万美元。
至于北京奥运会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奥运村、媒体村的运营,运动员、裁判员的吃住行、竞赛组织的开销等,预算大约是16.09亿美元。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奥运会的预算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北京申奥成功后出现的“9.11”事件使得大型运动会的安保成本水涨船高,雅典奥运会就因此大受影响;20031bti5aHjkGs8mZroVBRw40XdxpS2AzXOre36EjjD3t0=年中国又出现了SARS疫情,公共健康安全的成本也相应提高。北京奥组委在调整了预算后表示:北京奥运会的最终支出将大约为23亿美元。北京奥组委的预算原则是量入为出、节俭办奥运,保持收支平衡,力争略有盈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形势相当喜人,在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的吸引下,著名国内外企业纷纷赞助北京奥运会,迄今为止,北京奥运会已经敲定了 11家合作伙伴; 10家赞助商和8家独家供应商 。
这其中,最低级别的供应商起价为1600万人民币,独家供应商起价为4100万人民币;据悉,北京奥组委的合作伙伴中,有不少企业的赞助金额甚至超过了国际奥委会TOP合作伙伴。目前,北京奥组委的招商仍在继续。
此外,北京奥组委对特许商品等无形资产开发也做得相当成功,奥运吉祥物福娃和各色特许商品在全国各大城市热卖。
由此,对于北京奥运会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我们充满信心。
奥运圣火燃烧了一百多年,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前,因为举办奥运会使主办国出现巨额经济负担的现象,让奥林匹克陷入了“经济泥潭”,几乎走到衰弱甚至消失的边缘。
直到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最终实现了2.5亿美元的盈利,这是奥运历史上的首次盈利。
这2.5亿美元的意义,已远不止其数字本身,至此,奥林匹克犹如凤凰涅磐一般重获新生,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奥运经济”。
现在,奥运会经济意义已经越来越大,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弱的国家而言,它甚至可以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日、韩从奥运中的崛起就是鲜明的例子。
中国能够再次上演这样的奇迹吗?虽然,现在还不是下断言的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奥运充满无限可能。
联想的奥运“舞步”
虽然距离2008北京奥运还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但赛场外的“经济奥运”早已硝烟弥漫。确实,无论对于中国的运动员,还是中国的企业,自己家乡的奥运会恐怕都是“百年等一回”。
崔笑笑,目前在联想集团大中华区品牌沟通部工作,负责大众媒体和大区宣传。目前,进行和配合联想奥运营销的实施和宣传,是崔笑笑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当然也是由她来安排记者的采访。
“今天上午关于联想奥运战略的采访就有两个。”崔笑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奥运的渐渐临近和联想奥运战略的逐步推进,她的工作越来越忙碌了。
国际化起跑
进入8月以后,借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势,联想的奥运营销开始集中发力,密集举行一系列的奥运营销活动:“圆梦计划”联想奥运千县行、发布首款奥运PC、奥运手机电视……还有消息称联想将赞助奥运舵手选拔活动,并将签约首位奥运形象代言人……
联想集团可以说一直是国内奥运经济大军中的领军人物,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与国际奥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成员(TOP),由此,联想就成为了第一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中国企业。
“对联想而言奥运TOP不仅是非常光荣的,同时也是联想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将给联想带来巨大的品牌形象价值。”联想方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对联想进行了采访,对其奥运营销进行了一些了解。
《中国经济周刊》:联想全球奥运战略是什么?
联想:联想的奥运战略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到2005年的学习摸索阶段。这一阶段,联想和北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进行密切的沟通接触,学习和掌握奥运营销规则;同时和TOP厂商进行沟通,学习积累奥运营销经验。
第二阶段,是2005年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实战演练阶段。都灵冬奥会开创了冬奥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次由中国厂商负责奥运赛事产品提供及技术服务;第一次计算设备提供厂商的众多人员在奥组委IT系统中担任主要官员;第一次在冬奥会室外赛场使用台式电脑产品。而这些都是由联想创造的。
从现在到2008年将是联想倾力支持北京奥运、全力冲刺的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主场的优势,利用北京奥运会这个平台,使得我们的品牌产品获得提升。
《中国经济周刊》:在联想的全球品牌推广之路上,怎样看待此次“奥运之战”的意义和作用?
联想:奥运会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舞台,对联想而言,奥运TOP不仅是非常光荣的,同时也是联想国际化道路上重要一步,将给联想带来巨大的品牌形象价值。
从企业自身的战略来讲,赞助奥运也是公司国际化品牌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将联想的品牌和奥运品牌的结合,在欧洲、美洲,有利于向我们客户、合作伙伴推广联想的品牌。
联想的“奥运梦想”
收购了IBM PC业务的联想一直都胸怀国际化的梦想,而2008在联想“老家”举行的奥运会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以韩国三星为例,借力1988 年的汉城奥运会大打奥运营销牌,迅速崛起为一个世界级品牌,成为借奥运东风,国际化成功的亚洲典范。三星的成功无疑给了联想巨大的信心和企盼。
《中国经济周刊》:联想希望通过奥运会实现什么样的“奥运梦想”?
联想:首先,作为第一届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我们非常希望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员能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作为奥运TOP伙伴,联想将为本届奥运会提供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打印机在内的上万台计算技术设备以及数百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所以我们还希望通过联想奥运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的支持本届奥运会的举办,让民族品牌在奥运会上闪耀更多光彩。
另外,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所提倡的“和平、友谊、进步”代表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也激励着全球各国人们不断拼搏,不断奋进,我们希望通过自己作为奥运全球TOP的努力,在中国更好的传播奥运精神。
联想快跑
距离2008年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联想的奥运之路也已经逐渐进入的冲刺阶段,虽然此前的一些活动受到了一些质疑,但联想奥运脚步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中国经济周刊》:联想正在实施和计划筹备的奥运营销项目分别有哪些?将会有哪些亮点?
联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首次来到中国,联想不仅将用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也将在奥运前后,与社会各界合作,举行一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奥运精神在中国的推广,为此联想准备了一系列的奥运营销项目。
奥运营销的关键在于,一是目的性要强,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二是需要借助各种有效条件,充分利用各种牵引效应,力求营销效应的最大化。根据以上要求,联想正在筹备以下奥运营销项目:
首先是全球最大的推广战役,包括上马一系列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关于此已经跟合作公司以及自己的World Wide团队开了启动会,已经开始着眼大的概念和主题包装;
第二,策划奥运会上的大型现场展示,体现科技奥运的精髓;
第三,“全球贵宾接待计划”,在联想的家乡接待联想的全球重要客户,“因为奥运会期间,客房和门票都是非常紧张的资源,哪些国家的客户喜欢看什么样的表演,这需要有非常准确的了解,所以这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项目”;
第四,全球“冠军计划”,打算签约一些知名度高而且健康的运动员,在不同的国家成为联想品牌的代表,让他们在奥运会的表现和他们的精神能够代表联想。
《中国经济周刊》:联想在实施此次奥运战略上,计划投资额大致为多少?预期回报如何?
联想:联想对奥运战略的投资包括两个部分,作为TOP的赞助投入和配套的传播投入。国际上的惯例,这二者之间的比例大约是1比4、1比5左右。
对于奥运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品牌和推广平台,联想可以从中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回报。有形的回报表现在,作为奥运TOP,给联想在销售方面带来的直接提升;无形的汇报包括,对联想在全球范围内品牌的推广和提升,对联想员工士气的鼓舞,以及奥运所带来的建设客户关系的机会等等。
据《中国经济周刊》的了解,普遍认为目前“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门槛在6500万美元左右,依此估算,联想这场奥运大戏的手笔将为数亿美元。
这意味着联想导演的绝对是一部大片,这大片是否好看,是否叫座,充满悬念但又似乎并不重要,因为这部大片的本身就决定了它一定是万众瞩目的。
李宁的奥运“草根”战略
尽管西班牙男篮世锦赛夺冠已经过去了一段时日,李宁公司政府及公共事务总监张小岩先生在公司财务年度中期报告会上,还是按捺不住兴奋,至于如此兴奋的原因,除了他一直是西班牙队的粉丝之外,另一个原因莫过于是他所属的李宁公司随着西班牙队的封王也顺利成章的成为赞助篮球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品牌。
披着李宁战袍进入赛场的,除了西班牙篮球队之外,还有苏丹国家田径队、NBA著名球星奥尼尔和达蒙·琼斯,自然还有山东和甘肃两省的田径队。
“我们已经签约支持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四个夺金热门项目的国家队: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体操队,这四个队过去产生的金牌数占中国队奥运金牌总数的40%,这些国家队的队员将会穿着我们的运动服入场比赛。”李宁公司首席财务官(CFO)、执行董事兼公司秘书陈伟成告诉记者。
“还有一些队,我们公司正在与他们谈,现在不方便公布。公司签约支持队员,其实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公司的形象、信誉度等也至关重要。” 陈伟成坦言,他不能公布公司与各个队所签合同涉及的金额。
无论是签约外国运动员还是中国运动员,李宁认准了这是提升其品牌价值的捷径。
“公司决定在北京奥运会前,要在中国6个奥运城市:天津、沈阳、秦皇岛、上海、青岛、香港开特大的旗舰店,目前,公司已经确定展示塑造李宁品牌的核心概念,在这一核心概念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确定广告投放的大方向及旗舰店的定位等等。”陈伟成向记者勾勒公司迎奥运零售网络拓展规划:2006年底零售网点扩展到4100家,2007年再增500家,2008年增加到5100家。
赞助奥运需要大智慧
李宁公司为什么没有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陈伟成解释说,北京奥运赞助商招标时,作为国内知名的运动品牌李宁公司也应邀参加,但在当时,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竞标出价的上限,并且决定如果超过这个上限,李宁公司决不会不惜代价,“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有理性,常问自己两个问题:Is what we are doing right?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对不对?) Are we doing the right things? (我们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我们觉得不计成本的盲目争取赞助商地位是不可取的。”他的这些话给近年来李宁公司活跃得让人应接不暇的举措提供了深刻注脚。
“北京奥运前的两年内,李宁公司谈国际化但不谈市场国际化,我们要一如既往地集中精力巩固扩展国内市场。”对这一点,陈伟成显得很坚定。
“我们可以先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知名度,国际化股东。”陈伟成说。实际上,这些年来李宁公司正是这样做的,有意识地通过赞助外国球星、球队、支持国际体育赛事来向国内消费者塑造其国际品牌的形象,而2004年,公司香港上市之后,李宁的股东遍布全球。
北京申奥成功已经5年多了,距离开幕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李宁公司迎接奥运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成效如何呢?作为首席财务官,陈伟成当然最有发言权,他先是概括地总结三个字“很不错”。接着,引用了财务年度中期报告中一连串的数据作证说,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公司营业额增长了24.2%,净利润增长了65.9%, 每股盈利增长了65.3%;而李宁品牌的鞋类销售收入增长迅猛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0%,李宁品牌的服装收入增长了23.3%。
奥运无疑是体育产业的黄金发展期,但在“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的全球化竞争现实面前,本土体育品牌应对跨国公司大兵压境的突围之战带有生死存亡的对决之意,而“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潇洒与从容背后是“运筹帷幄”的大智慧。
李宁公司悄然间以五年之功,苦心孤诣地谋划、落实独特的奥运战略,在距离北京奥运不到两年的今天,图穷之后终于露出锐利的竞争锋芒。
我的2008
徐宏:“从小梦想当奥运志愿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在读,奥运前期志愿者,已经在北京奥组委工作了半年。
目前在奥组委人事部培训处做培训助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审读和校对将要出版的中英文奥运培训教材,虽然志愿者做的都是琐碎的、细小的工作,不可能是系统的、巨大的、重要的工作。但他觉得工作还是很新鲜的,自己也很喜欢。
从本科起,徐宏就做过很多志愿者工作,通过北京志愿者协会,他作为前期志愿者进入奥组委工作。虽然这些工作都是无偿的,但奥运是一个百年梦想,自己人生能有这样一段经历也非常好,也能接触到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大部分志愿者都是为了寻求个人经历和能力的突破,对自己也是个提升,同时也为奥运做出了贡献。
学校也做过一些学生的工作,也在一些公司里面做过一些项目,但觉得奥运志愿者最有意义。
奥运大厦每天都有很多名人、明星过来,但是并没有太多机会见到。
张碧恩:“希望在奥运会做翻译的工作”
准奥运志愿者,来自新加坡。
以前参与过一些小型的志愿者活动,如红十字会,但没有参与过像奥运如此大型的赛事。
2008年,刚刚好毕业,虽然参与志愿者工作要参加很多培训,占用很多时间,而且也没有报酬,但还是很愿意参与进来,因为希望通过参与奥运会得到一些不同的经历。
希望在奥运会中做翻译的工作。
黄淑婷:“希望通过做奥运会志愿者锻炼自己”
准奥运志愿者,来自马来西亚。
很小的时候看过奥运会,但从来没有参与过,希望能够借助做奥运志愿者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学到比较不一样的经验。
很希望做奥运会礼宾,如果没有被安排自己希望的工作也无所谓,因为可以参与就很不错。
驻华大使谈奥运
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北京奥运无形影响难以估量
“北京奥运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首先为中国留下一流的基础设施,鸟巢、水立方、新建的地铁线等都是珍贵的奥运财富,其次,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旅游业、建筑业等都会因奥运而更快增长,第三,加快北京和中国的国际化进程。
这些都是有形的影响,无形影响更大、更深刻。它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产生的作用,全球亿万青年人参与其中,激发出的积极进取精神带来的影响,这些是难以估量的。
另外,奥运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一个很大挑战,不过我相信这方面会得到很好地解决,实际上中英之间在奥运安保方面有很密切的合作,但是我不愿谈涉及秘密的内容。”
希腊驻华大使坎巴尼斯:北京一定比雅典更精彩
“北京奥运一定会比2004年的雅典奥运更精彩,虽然刚到华赴任时间不长,我已经数次到访北京奥组委,我钦佩北京对往届奥运会包括雅典经验的吸收消化能力,相信中国对诺言的信守,知道这个新兴强国的实力。
北京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万花筒,我喜欢倘翔于潘家园各色艺术品之间的感觉,北海公园的酒吧也是我流连忘返之地。与我们的古城雅典不同,北京是东方的,她富有东方的韵味、东方的情调。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可以利用作为驻华大使之便,到现场,为希腊队呐喊加油,欣赏各国体育健儿异彩纷呈的表演,安心享受体育。”
比利时驻华大使裴伯宁:献给北京最美的玫瑰
“奥运会前后一个月,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将成为一个大舞台,奥运会异彩纷呈的赛事和包括山水、建筑、服装、谈吐在内的一切将进入这个星球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视野,而你们在这个舞台上的表现不仅决定着世界如何看待你们,而且还影响着世界对你们下一代的印象,所以奥运会对你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把北京比作一位充满古典之美的神秘的东方女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是她的追求者,但我知道,比利时人一定是其中最忠诚、最执著的一位;当每一个追求者来殷勤探望她的时候,都一定会虔诚地献上鲜艳的玫瑰,而我确信,比利时人献上的一定是最美的一束。”
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相遇奥林匹克和平知音
“我深信,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是奥林匹克和平精神的知音,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体现中国传统智慧的和平思想无疑会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福音。”
我知道,在中国,最出名的瑞典人是瓦尔德内尔,这位瑞典乒坛名将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他曾说,没有15岁那年中国之行的潜心学习,他无法达到事业的巅峰。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片中,瓦尔德内尔是唯一获邀参与的外国运动员。”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唐茂思:青春古城书写奥运传奇
“我携全家人、并代表全体澳大利亚人民祝你们好运,期待北京奥运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早在28年前,我就到访过北京,而我的妻子也曾在1974年到1975年间在北京求学。我们都觉得它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充满青春活力、生机盎然。我希望大规模市政建设尽快结束,一睹新北京的英姿。
鼓励国民全面参与奥运至关重要,奥运会筹备和赛时运行,都要鼓励志愿者全面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主人。还要允许、鼓励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客人与举办城市的市民与举办国的国民,在一切可能的场合下,增加交往。记得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时,有一些外国运动员就干脆住在墨尔本市民的家里,一起交流、分享奥运带来的喜悦。”
墨西哥驻华大使李子文:跨越40年的奥林匹克之梦
“1968年,当第十九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开幕的时候,作为一名墨西哥华裔,我不仅期待有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参加奥运会,而且能够主办奥运会,然而,没想到,这一等就是40年。
我一直关注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我是专业建筑师,对北京奥运场馆的建筑设计方案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帮助墨西哥建筑公司进行北京奥运场馆的工程投标。
虽然,我们的公司没有竞标成功,但是我为北京的选择而高兴,特别是水立方,那真是一个梦幻方案,作为建筑师,我钦佩这个大胆而新颖的设计。”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祝福我们的好邻居
“2001年7月,全世界都知道了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还记得,在莫斯科中国代表团是以怎样兴奋的心情对待这一喜讯,而在北京天安门,关注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揭晓仪式的人们一片沸腾。
那时,俄罗斯分享了中国的喜悦。我、我的许多朋友和普通俄罗斯百姓衷心地为北京的胜利感到高兴,因为中国是我们的好邻居、在国际舞台上许多事务都相互联系的战略伙伴。奥运会使北京有了新定义:体育之城、奥林匹克之都。我敬仰这里的古老韵味、异国情调和迅猛的发展迅速。”
伊拉克驻华大使伊斯梅尔:两河流域的新起点
“祝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期待奥运促进北京和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伊拉克代表团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至于我们拿奖牌的项目,足球、举重、摔跤、手球、篮球、乒乓球我觉得都不是没有可能。
伊拉克国内局势会逐步稳定下来,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资源丰富、勤劳智慧,稳定之后,更多的伊拉克科学家,热血青年将能够集中精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建设,而北京奥运将会增强伊拉克人的凝聚力,成为国家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