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的三代华商

2006-12-29吴尚清邹锡兰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5期

  在华人比例约占1/5强的马来西亚,华商为当地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可磨灭。一代又一代的华商在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中创造了新的事业和生活。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王春贵曾评论说,马来西亚华商在帮助马来企业家进军中国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扮演重要角色,成为马来商人与中国合作的桥梁。
  有人说来到马来西亚的第一代华商是郑和,虽然他不是作为商人被载入史册的,但在马来西亚,他已被称为第一次来此经商的华人。2005年7月5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上,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巴达维说,郑和带领庞大的舰队到访马六甲,但却未曾如葡萄牙人侵占马六甲,只是来经商,这为马中人民友好关系奠下了良好基础。
  600年后,几代华商通过在马来西亚发行华文报刊、举办华文教育、开展宗亲联谊等活动,仍然与中华故土保持文化和情感上的密切联系。伴随世界经济的空前增长,东南亚国家实行外向型战略,许多华商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迅速崛起。
  
  华商第一代:把根留住
  
  若要了解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就一定要去马六甲。建于1403年的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通要冲,也是马来西亚华人最早聚居的地方,唐人街仍然保持着中国浓郁的传统特色。
  在马六甲还被荷兰、印尼统治的时期,就有不少中国人来经商。1957年马来西亚从英联邦独立,他们就成为了马来西亚的第一代华商。在中西合璧的多元化色彩中,种族排外、经济国有和反共反华三股浪潮严重冲击着第一代华商,这一代华商中以广东、福建移民最多。
  在位于马六甲的广东会馆、福建会馆,从各地赶来的华商们大多开着奔驰,很热情的来见中国的记者,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最大几家华文报纸的马六甲驻地记者也过来一探。在会馆,华商用各种乡音谈起他们自己和父辈的经历,让人感慨的是,他们并没有多说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只是把过去的苦难作一段传奇故事,娓娓道来。
  他们的父辈大多在1930年代左右来到马六甲,靠着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美德和同舟共济的群体观念互相扶持,虽然现在他们的乡音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