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热情静静地睡

2006-11-24练海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8期
关键词:如海敬亭山女诗人

人们总说“男人如山”,但我以为,男人是蓝色的,深蓝色的,如海。因此,当我读到“我有我的深蓝”的时候,一股暖暖的男性气息穿越性地从全诗里透出。一种奇特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女诗人意象清新的诗篇里读出来男性的深邃悠远,于我,就如在男性诗人如徐志摩、何其芳等人的诗里读出了女性的温婉柔美一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我想,这是一种“淳”。

那一片深蓝,是无形的海,它有海水,在诗人心里,日日夜夜翻起汹涌的波澜。“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这里面,寄寓着一种深邃的孤独。《山和海》是诗人写于病中的诗,“高飞/没有翅膀/远航/没有帆”,只有“小院外/一棵古槐/做了日夕相对的/‘敬亭山”,于是,便有汹涌着的海的波澜,在诗人心头翻起。那是一片深湛的蓝色的水,那是一片沉思的水。

小院外的一棵古槐,如敬亭山,是孤傲的;病中的诗人,如海,是深邃且广阔的。也许女诗人并不如千年前的李白,对着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她或许是寂寞且无助的。她想高飞,想远航,但不可以。于是,唯有让心里的海“无论清晨或黄昏/一样的深,一样的蓝”,这是深思的诗人所自达成的另一种情趣与境界,深沉如海,明澈如海。

我们知道,诗人是不平静的。《山和海》收在诗集《老去的是时间》里,是诗人在喑哑了三十余年,于八十年代初再度于诗坛上绽放辉煌时的作品,一直在等待复苏的诗人是意气风发的。正如诗歌《老去的是时间》里所说:“怎能说我们就已经/老去?……老去的/是时间,不是我们!”是的,诗人没有老,老去的只是时间,迟暮的哪怕是病中的诗人依旧激情澎湃,依旧保有她闪光的诗思。

可是,没有喧嚣,没有叫喊,在《山和海》里,我们只是感觉到诗人热烈的灵魂、开阔的胸怀和高远的理想,却不知道诗人深思的心灵究竟在哪里燃烧。《山和海》的境界是宁静的,淡远的,诗人波澜汹涌的热情,在深蓝的海水中得到了净化,从而走向了高洁,走向了平静。让热情在一片恬淡中静静地睡,诗人展现了她沉思以后的成熟,以她的平缓向我们抒写了一首智慧的歌。

是的,如海的明澈,诗人的智慧也是明澈的。她不让情感的波涛在诗的表层沸腾,却苦心于丰富意象的营造,让思想的河流在智慧之光的烛照下熠熠地流淌。《山和海》的诗思就是凭借这样的一种美的意象闪现光芒的。病中,尽管心潮澎湃,却只有一棵古槐与自己朝夕相对,我想,换了任何一个缺乏诗心的人,都只会感到沉闷与厌倦。但这位女诗人,却在如此熟悉的事物面前“迷失”了,古槐不再是古槐,“我”不再是我,却化作了“山和海”的意象,从而把那一种寂寞的相对推向了深邃与遥远,与独坐敬亭山的唐代大诗人做千年的呼应。是智慧的憬悟让她猛然沉入冥想,走进另一个哲思的空间,在那里,一切都让人感到陌生,但主客间却有着超越性的无间凝合。这就是诗人的个性,以超越的态度观照世界,以热烈的灵魂感受生活,抒写出来,又那么的神气十足。

借助《独坐敬亭山》营造出《山和海》的意象,其节奏亦从《独坐敬亭山》里流出。时隐时现的“an”韵韵脚,似是随意而来,却恰到好处,优雅动听,且以一种悠然的姿态一韵到底:帆、山、澜、岸、蓝、蓝,让读者在一片“蓝”色的乐章中走到全诗的终止符,走进诗的最深处。与诗的外在音乐性相呼应的,正是处在诗的深处的错落有致的内在节奏:汹涌的波澜在心头激情翻涌,日日夜夜,没有止息;沉思的诗人与小院外的一棵古槐静静相对,不论朝夕。热与冷,浓与淡,最后只化作一片深蓝,沉浮在诗人的意境中,也融进了读者的心里。这就是陈敬容,这就是《山和海》。看到了中西诗歌得以沟通的共性,她让古典诗词的优美韵律在诗里流淌,又不忘对西方诗歌表现手法的借鉴与融合。她巧妙运用转行的手法,对每行的字数进行适度的控制,古典与西方诗歌手法的融合无间,使得全诗的节奏既自然如行云流水,又顿挫如珠玉落盘。在谈及对新诗之形式的看法时,诗人自己也说:“我国的自由新诗体似乎可以兼采楚辞、汉赋及歌行的气韵;并且可借鉴欧美现当代诗歌的某些表现手法……诗,是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的艺术;转行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可以形成短暂的停留,却正巧使你做好思想准备,集中更多的精力去欣赏作者有意不在这一行安排,而转到下一行的半句或一两个词语。”①我想,《山和海》对诗人的这一诗学观念作了恰如其分的体现。

静默地对着小院外的古槐,从自己深厚的感受与体验出发,烛照在自己知性的光芒之下,满孕浓郁的情感,营造出厚重而又深远的意象,抒写出意态自如的风采,这就是陈敬容的《山和海》。女诗人让自己翻涌的热情静静地睡,睡在优美的深蓝的乐章里,睡在透着男性气息的深海里,睡在诗人热烈但经过了智慧的沉思的诗魂里。就这样静静地睡,热情谐和在阔远的宁静里,在沉静中点燃你的灵思。这样的意味深长,这样的美,我想,我没有理由不被这样的一首诗所打动。

注释:

①陈敬容:《学诗点滴——〈老去的是时间〉代序》,《老去的是时间》,第5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练海虹,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猜你喜欢

如海敬亭山女诗人
朱绍昌
思念似海
塞姑?颂鄂尔多斯女诗人
女性爱情观的崛起
画与理
女诗人用诗揭韩国诗坛泰斗性骚扰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独坐敬亭山》主题质疑
从韩国古典诗话看朝鲜文人对山东文人的认识
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