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闺怨”唱古今

2006-11-24刘用奇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8期
关键词:思妇痴情过客

《错误》是台湾“流浪诗人”郑愁予藉以成名的一首爱情诗,意境优美,具有清新淡雅的婉约风格。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带领我们走进他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让我们先来赏读一下: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般认为,这首清新婉约的小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思,哀婉缠绵,悱恻动人,突出的是“闺怨”、“思妇”的形象。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果真如此的话,恐怕这首诗也就无多少新意可言,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怨妇情结”。但依愚之见,《错误》虽然延用了千百年来文人骚客惯常吟咏的题材,一如传统的闺怨诗,委婉缠绵,余韵悠长,而它又翻出了新意,轻灵、清新,自成一格。

这首诗流传甚广、让人百读不厌的原因,除了褒扬江南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对紧闭心扉,长久苦等的闺中女子抱以深深的同情和怜惜的态度之外,也对骑马游江南,长期飘泊在外的未归之客,即女子盼望的归人,进行了含蓄而委婉的指斥,它已经突破了一般“闺怨诗”的窠臼而对造成“怨妇”、“怨女”的原因进行了明确的揭示。虽然没有字面上的谴责,但使一个江南女子的容颜从似莲花开放那样的美丽一直等到面貌似莲花凋落那样的衰败、憔悴,可见时间的漫长,岁月的悠久,那位骑马四处游荡的人该不该承担一点责任呢?另一方面,在永无休止的等待中,女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煎熬和摧残:在盼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盼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苦短,红颜易老,大好的青春在独守空房中消磨。盼郎郎不归,寂寞人憔悴;盼郎郎不回,举酒独自醉。而饮的又是一杯眼泪酿造的辛酸苦酒!闺中的她,先是盼,后是怨;希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难怪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而“窗扉紧掩”。向晚的青石板上,水珠滴滴落落,流淌的仿佛是怨女的泪珠;东风不吹,柳絮不飞,岁月无声,心内无春,仿佛一切皆为无妄之臆想,什么也不曾经历过。.然而这时,“达达”的马蹄声响起来了,女子心中的希望死灰复燃。她误以为,自己苦苦等待的情郎回来了。可以想象:她满面春风,喜气洋洋,揭开春帷,翻身爬起,疾步上前推开门户,结果令人遗憾,她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骑马而过的不是长久期盼的归人,而是匆匆的过客。转瞬之间,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可想而知,闺中女子的精神、心理遭受这致命一击,犹如毁坏的堤坝受到滔滔洪水的冲刷,一触即溃,顷刻之间满心喜悦云散烟消,留下的只会是无限的惆怅和痛苦。

要论起这犯错误的主体,江南女子犯的是值得同情,让人能够理解的错误;“过客”是在无意之中拨动了痴情女子的心弦而犯了能够谅解的错误;而未归之客犯下的却是重大的,不能饶恕的错误!“相去万余里,会面安可知?”等待是寂寞的,等待是漫长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他长久在外,经年不归,忘记了曾经的山盟海誓,抛弃了一个对他一往情深的女人,亵渎了美好纯真的爱情,制造了一出哀美绝伦的爱情悲剧,让人扼腕叹息,不能自已。

正是这些让人心碎的错误,才让我们领会到它的凄美,它的悲伤,它的动人心魄。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啊。“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因过客的出现,让期盼心切的闺中女子作出了错误的判断,经历那种由希望之巅坠入失望的无底深渊,此等错误虽非有意为之,但已令人肝肠寸断,而不归之客的音讯渺茫,则是造成女子心灵创伤的直接根源。皮肉的痛苦比不上心灵所遭受的折磨,而在痛苦中等待和在等待中痛苦是痴情女子的唯一选择。“此恨绵绵无绝期”,闺中女子的哀怨从古唱到了今。

题材是传统的,手法是现代的。透过这个传统的“闺怨”的故事,撩开“美丽错误”的面纱,看到的是几千年来妇女在婚姻爱情上从属被动、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剧。

写这样一个凄婉的“美丽错误”,实际是对感情饱受煎熬、心灵充满苦楚的女子的深切同情,对无情无义的未归之客从道义上进行无声的谴责。虽然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借用戴望舒的诗来说,江南的烟雨朦胧是虚幻的,但我们的眼泪是真实的。

烟雨朦胧,泪眼朦胧。

痴情美丽的江南女子,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抹去脸上的泪痕?

(刘用奇,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安吉学校高中部)

猜你喜欢

思妇痴情过客
海 鸥
雨后玉兰花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南京·碎影
过客
过客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过客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