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勘探
2006-11-24雷娟
雷 娟
网络文学背靠“网络”,面朝“文学”,从本质上讲,只是文学借以传播的媒介或者说方式不一样。我认为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只要是文学都应是关注社会、历史,关注人的心灵与情感。网络文学也不应超出这个范畴,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否认“媒介即信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作为一种新颖特殊的文字样式——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依靠媒介进行传播,而在平面的媒介上,纵聚合的复数本质无法实现,只能通过选择的结果作用于平面的模组合。但是网络文学使网络文学的文本体现出一种立体气象,或者说体现的是一种“三维空间”。而最能体现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的当属网络原创文学。它特征是“在线”的三位一体,即网民在电脑上进行创作,然后在网络中发表,并由其他的网民完成阅读,参与评论。而这一特征的出现又是因为媒介质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分析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还是得从“网络”的基本特征去理解网络文学。
相对于传统文学的创作,网络文学是一种超文本性的文学写作。文本就意味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相对于文本的这种稳定性,超文本则首先体现为一种打破界限和结构的冲动,表现为冲决完整意义结构的破坏精神。超文本的非线性、非等级、无疆界和客体指向的特征对于互联网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超文本交互式的精神又体现为一种处于连续的非性运动中的机体强度的综合体。交互性超文本在此基础之上得到发挥的场所即虚拟的电子空间,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后现代的极乐舞台。在这个空间里传统意义上的忠贞、正义、真理等等都受到解构。所有的界限都变得动荡和模糊不清,我们看到的是欲望的汹涌澎湃,无止境的选择,无节制的狂欢。网络以它的宽容、自由、平等、及时、大容量、超链接等优势给了读者“极乐”的自由,交互式写作在这个空间里也得到无限的发挥。这种动态的链接超文本网络文学表现出来是一种碎片化文本残片之间的随意链接。语意是断裂的、松散的,但就是这种表现上的松散和碎片化,使得文本在联系和结合处获得了一种自由的松动。读者以往所依赖的各种逻辑和联系已经不复存在,这促使读者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意愿去理解。
德里达认为,电脑书写是由于其本文的可逆性以及它的随意增补、插入,从而使逻各斯主体失去稳定性,作者权威的死亡正是解构主义的特征之一。电脑书写在非线性时空中颠覆了主体的个性,输入痕迹清除了一切个人痕迹,使得文本同样失去了它的原创性、本真性以及个性。同样,马克·波斯特认为是“句子的线性排列,页面上的文字和稳定性,白纸黑字系统有序的间隔,出版的这种物质使读者能够远离作者。”这种超文本交互性不仅影响作者创作,而且对于欣赏者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通过“三位一体”反过来又影响作者创作。交互式小说使得读者再创作的自由在这里达到了“极乐”境界,如接龙站说的出现,就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使文学创作变成了一项本体参与的文学活动。在这种交互性中,电脑的即时性写作使读者的评论能非常迅速地参与到作者的创作中去。这又使得文学的鉴赏出现了由凝神静观向交互性转变的趋势,实现了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运动传播,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这样就使语言失去稳定性,通过对术语不断进行临时性的游戏而改造语言。就像欧阳友权所指出的:网络文学“一是以游戏动机替代审美动机;二是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三是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新的本文反过来作用于书写主体,消解创作主体。
网络文学貌似新潮,实则守旧,它内涵上有一种“白领超味”。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穿梭于酒吧、高级商场、写字楼之间,作者描写的基本上都是城市生活,甚至还是城市生活中比较另类、小资的一面,是对这种软绵绵的生活,对自己内心欲望的追求与实现。与此相对的是,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具有神性——仪式化文化的品格。这种品格无疑是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状态相连的,农业文明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确立“神圣形象”的过程,以人的“理性”取代“神圣形象”而构成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那么,所谓的“后工业文明”则是一个空间的确立与消解“非神圣形象”的矛盾冲突的过程,而网络文学产生于后工业文明时期,不可避免的打有当代世界无处不在的商品化逻辑的烙印,使“文化深陷在商品生产的结构之中”。读者习惯于“根据技术的身体和想象”去解读一切。我们处于“读图时代”,文化呈现出精致性、商品化、技术化、物质化、感观刺激。艺术的技术化,不断的重复,强调视野的冲动力,强调色彩。这种强调艺术的技术化或者说依赖于技术的艺术,造成艺术审美的浅显化。这也是网络文学存在的弊病,这也无疑在安妮宝贝的文章中显现。安妮宝贝是很强调图像或者说色彩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图像,同时这些图像给人最深的印象则是色彩感。
网络文学的存在也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语言,我们称之为数码,即“bit”(数位)与“byte”(字节)的转换解码。从人性语言到智能化语言,如果说传统文学更注重语言的内涵,那么网络文学则更注重语言本身,语言外在的质感。所以我们在美丽的不断闪烁着光亮的言辞下成了俘虏。另外,正是由于网络文学的特定性,网络文学的语速远比传统的来得快,而语速快的文学是更能给人快感的。由于技术原因,网络文学在行文的规矩和形式上,与传统文学有所区别,文中夹杂大量的外文字母、单词和符号,形成网络文学独特的语体风格。
网络文学在话语方式面是力求陌生化感觉的,以增加认识的难度、长度,给人以新鲜感觉。网络语言通常不符合现代汉语成规,用陌生化语言重新建构对事物的认识。
而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同时网络文学的结构多停留于故事表面,比如:倒叙、插叙、蒙太奇等,结构指向了文章的本身,更重视“此”结构是否能给网虫带来愉悦。贯用手法是采用拼接手法(蒙太奇),各种碎片连接起来,形成主题。就故事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并且一般篇幅相对较小。
网络文学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这也是网络技术自身所带来的。欧阳友权在他的《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中曾说:“网络文学自由而即兴的情绪写作,把价值从深度中解救出来,把文学给了每一位个体以实现言说和发表的自由,拆卸了作者资质认证的门坎,这无疑是文学发表权的解放,但游艺化在解构艺术精致,技术打磨,心灵体验以及文体创新的心然性之后也堵塞了文学通向思想价值、终极意义的通道,消弭了文学应该有的大气、崇高、深邃、厚重,抽空了诗化创造产生精致、精品和经典的前提。这在文化逻辑上便造成对宏大叙事的能指的漂浮和对美学逻各斯传统的后现代消解,导致人类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放逐。最终,网络成了一种时尚,文学成了一种时尚快餐,文学所应有的审美承担和社会承担一同被艺术的技术性所消解,又被技术的艺术化所闲置。艺术性灵、审美情怀、诗学深度的崇高性等被技术工业复制改造的无影无踪,审美艺术被打造成了众喧哗的聊天室和技术游戏电子文本。技术的解放力量转化而成了解放的技术,对技术因素的迁就和依赖,在艺术生产领域形成了一种潜在足以造成创造力衰减的表征危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发展的确给网络文学的生长、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促进了网络文学自身特色的形成。但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也使得网络文学的艺术表现力浅显化、弱化,难怪有人称网络文学为“厕所文学”。
总之,无论是网络文学的写作优势还是其弊端都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体现。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的安妮宝贝在充分利用这种超文本的写作优势时,也陷入了对这种审美技术的依赖,从而消弭了文学性。
(雷 娟,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