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公石毕生倾注于标准草书

2006-11-21王预先

世纪 2006年2期
关键词:学社于右任草书

王预先

胡公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毕生从事于右任先生创办的中国标准草书事业。他曾任宁夏文史研究馆馆长、宁夏书画院院长、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还受聘担任中国台北标准草书学会名誉理事等职。

勤勉发愤终成于右任入室弟子

胡公石先生,曾用名胡光历,1912年5月生于江苏盐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胡鉴清是前清秀才。公石先生幼承家学,发奋攻习诗文书法。

1931年,公石先生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并开始学习何绍基和翁同的行书。在此期间公石先生对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公石先生结识了复旦大学一位叫刘漫孤的学生,并与他谈起自己钦慕于先生的心情。恰巧,这位刘漫孤是于右任先生的一位远房亲戚,和于先生非常熟悉,便慨然允诺引荐胡公石去见于右任先生。

1932年5月,由刘漫孤引见,公石先生到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静安别墅于右任先生的公寓拜谒了于先生。公石先生向于先生表白了自己酷爱先生的书法,想学又不知从何入手的夙愿和苦衷,并拿出自己效仿于先生书法风格而写的杜甫诗句“诗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于先生指教。于右任先生对公石先生的好学精神和学书成绩深表赞赏。此后,逢礼拜天或寒暑假日,公石先生即前往静安别墅拜见于先生,聆听于先生的教诲。是年冬天,于右任先生研究《西陲木简汇编》一书,因该书释文置于书后,与简文对照查阅颇感不便,所以于先生就让公石先生将每简释文抄于其侧。公石先生把释文抄写之后,于先生非常满意,并以“仁弟”相称。此后,公石先生与于先生情谊日深,来往密切。在于先生的耳提面命之下,公石先生的书艺也大有提高。

1935年8月,公石先生由暨南大学毕业后即被于右任先生安排在标准草书社任编校。这期间公石先生除了协助于先生创立中国标准书草外,还对于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琢磨和学习。于右任先生习惯于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写字,值此,公石先生总是聚精会神地站在旁边,仔细观察于先生起笔、运笔、收笔的方法,认真思索一点一划的个中真谛。他在于先生身边亲聆教诲,博览书帖,精勤临池,历时13年之久,成为于右任先生的得力助手与入室弟子。

公石先生等人在于右任先生的主持指导下,撷取前人的精华,以《千字文》为范本,于1936年6月编校出版了《标准草书千字文》,书中“标准草书凡例”中用红笔注释的代表符号就是出自公石先生之手。

撰书办展力推标准草书

公石先生的书法以行草驰名,尤精于草书。其草书的主要特点是:法度严谨,劲妍相济,将质厚与洒脱并收腕底,于雄浑凝炼中时见流丽,兼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之境界。其书法影响远及海外,在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声誉尤隆。

20世纪30年代初,于右任先生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社伊始,公石先生就以其书艺博得于先生的器重与赏识。数十年来,公石先生矢志于书,临池不辍,渐熟渐老,日臻通会,形成其独特风格,达到了“不即不厉而风规自远”的艺术境地。公石先生的标准草书甚得于先生真传,故二者颇具相近之处,但又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右任先生以朴拙雄浑见长,公石先生以清新婉美为优。公石先生之书,运笔轻灵圆畅,结体生动稳健,布局匀齐疏朗,确有“清风”、“朗月”之雅趣。

公石先生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就是以标准草书为式,且时以“继承和发展于右任先生首创的标准草书事业”为己任,对标准草书符号研究了数十年,孜孜不倦,历经艰辛,在古稀之年,编著了《标准草书字汇》一书。此书是在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共增创了标准草书常用字6000多字。1985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立即引起书坛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这部书是公石先生长期潜心于标准草书研究的结晶,从增加标准草书字数、扩展草书符号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标准草书体系作出了新的贡献。

几十年来,公石先生始终以继承于先生所倡导的草书未竟事业为毕生心愿,致力于标准草书的宣传、普及。1982年10月“第一届黄河流域十省区书法篆刻展览”在西安开幕之际,他应邀先后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和西安两地作了《标准草书专题讲座》,受到欢迎和好评。1984年9月22日,正值宁夏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银川隆重举行首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之际,由标准草书学社和宁夏书画院联合主办的《胡公石草书作品展览》,在宁夏工人文化宫揭幕。赵朴初先生为展览题写了匾额。这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宁夏举办的首次个人书展,共展出公石先生的草书作品114件。

1986年8月,公石先生应邀与宁夏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曾杏绯先生赴杭州、上海举办《胡公石、曾杏绯书画展览》。在上海展出期间,公石先生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了《关于草书标准化问题》的学术报告,阐述了标准草书的原则,并通过释例,说明草书常用字、代表符号、部首、单独符号的实际应用等。

1989年11月,由标准草书学社主办的“中外草书展览”在银川宁夏展览馆展出。12月12日由标准草书社、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13个部门联合主办的大型“中外草书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260余幅。此展集书法百家之精,荟中外草书之萃,熔古铸今,融通中外,堪为盛举。

大力弘扬传统书法

中国标准草书学社是于1984年6月12日在北京宣告成立的,学社由屈武任名誉社长,赵朴初、启功、杨辛等先生任顾问,公石先生任社长。因公石先生在宁夏工作,草书学社设在银川。1988年,公石先生为了更好地弘扬标准草书事业,准备将草书社迁到南京。为此,他专程赴京,请示全国政协副主席、标准草书学社名誉社长屈武,屈武先生非常支持草书社南迁的设想,亲自给中央统战部写信,得到中央统战部的同意。经中央统战部与江苏、宁夏领导同志协商,使中国标准草书学社于1991年冬从银川迁到南京,公石先生遂调南京工作,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为了宣传、推广、普及标准草书。1993年3月,公石先生会同日本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会长金泽子卿、中国台北标准草书学会理事长李普同联合发起的《中国标准草书中日联展》,先后在南京、杭州展出。

在纪念于右任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公石先生不顾83岁高龄,亲自联系、搜集、主编《于右任手札》,在大部分手札已散佚的情况下,通过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重庆、上海档案馆精选了于右任致蔡元培、冯玉祥、张静江等7人的38件手札,1994年由西泠印社出版古籍线装精印本,并得到了日本、中国台湾标准草书同道的支持,进一步加深了与日本及海峡两岸的书法交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恩师的缅怀、崇敬之情。在主编《于右任手札》的同时,《胡公石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已由西泠印社出版。此书以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第10次印刷本为范本,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对近百处字句作了更为合理的修订与调整,使该字帖更具有实用性、科学性。

1995年4月,公石先生应同门弟子、日本的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会长金泽子卿先生的邀请,赴日本参加该会第19届书法篆刻展览并举办《胡公石书法展》。该会聘请公石先生为顾问,借此机会,他与日本标准草书同道进行了书法交流。1996年7月,公石先生应同门弟子、台湾中国标准草书学会理事长李普同先生邀请赴台湾进行学术演讲,出席《台北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会员作品展暨第二届台北标准草书比赛优胜作品及胡公石书法作品联展》。他展出的作品深得中国台湾书法界的赞誉,被称之为“三原正宗传人”。在台湾期间,公石先生作了《于右任与标准草书》的专题讲座,得到了台湾书法同行的高度赞扬。他还见到了师兄刘延涛先生,并祭拜了恩师于右任先生的陵墓。

从台湾回来后,公石先生与同行谈及草书学社未来的打算和发展,喜悦地说:“我已同台北的标准草书学会、日本的中国标准草书学会、高崎书道会等书法组织及台湾的李普同和日本的金泽子卿先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有了中日两国及‘于门三贤的同心协力,对于标准草书事业和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弘扬,我充满着乐观和自信。”所以,他不顾年老多病,创作了许多书法精品,打算1997年秋天在南京举办一次大型个人书法作品展览,然后再结集出版。

胡公石书法艺术馆落成江苏盐城

1997年8月25日,公石先生在南京仙逝。中国书法家协会发了唁电,称赞:“胡公石先生是当代书坛很有影响的老前辈之一。他毕生为推行于右任先生首创的标准草书,身体力行,鞠躬尽瘁,在书坛影响至深。我们号召全国书协会员学习胡先生钻研书事的精神,把中国书法事业推向前进!”

为纪念先贤,表彰胡公石先生对中国标准草书事业的功绩,江苏省盐城市政府决定建立“胡公石书法艺术馆”,并于2000年10月26日落成开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为艺术馆题写了馆名。

(作者单位为宁夏文史研究馆)

编后记:特别感谢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常务副社长陈墨石先生。

猜你喜欢

学社于右任草书
于右任逃学
最是情浓毕业时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以“精龙学社”为载体,党员团员为骨干,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于右任维权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