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就未来 科技战胜贫困
2006-11-13戴杰
戴 杰
一位浙江温州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贵州,经过7年的不懈探索与追求,终于让自己的新品种、新科技的梦想在贵州这个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壮大,给这一方的老百姓带来了财富和喜悦同时,也给这一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寻梦初期的探索
出生于70年代的周朝军,自温州农校果树专业中专毕业后,就雄心勃勃地涉足建筑、建材等商业领域,希望在那里能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但结果却都无功而返。满怀理想的他一次次在残酷的现实中碰壁后,也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迷茫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心中的希望。经过对失败的总结、思考及自身优势的分析,他最终决定一层所学,在自己所熟悉的果树产业中施展才华,并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这片崭新的天地中。
贵州农业大省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周朝军的目光,1999年,28岁的他只身一人从温州来到贵阳,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梦想。三个月里,他几乎跑遍了贵州的九个地州市,并先后考察了几乎所有的大型农场和果园。
他发现贵州存在着果树品种老化、果农的生产技术粗放落后、果品的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较低等劣势,同时他也看到如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基本条件均适应诸多果树品系的生长等一系列优势。
在综合分析贵州的优劣势后,周朝军敏感地意识到差距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认为大部分新型果树品种在自然环境中极易生长,而现有的果树品种,包括所谓的新品种其实都是70年代国外的淘汰品种,有的地方即使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日韩新品种,却又出现盲目引种的现象,使群众走了不少弯路,于是出现了“三年栽树,四年看树,五年砍树”的伤农现象。因此建立一个集引种、试验、示范、科普、推广于一体的国内外优质果树试验示范基地,这对提升贵州果树品种的科技含量和果品的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可避免在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使贵州果树发展能有一个起点高、良性有序的发展空间。周朝军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带动当地农民转变观念,推动当地农业科技水平特别是果树栽培技术方面的发展”。
准确定位大胆出手
周朝军决定投资建一个集引种、试验、示范、科普、推广、观光于一体的符合生态循环经济的实体。
小河区金竹镇金山村知青点,因地势平坦开阔、通风光照条件较好,且属于阿哈湖上游,是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如果种植果树,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经过论证,周朝军决定在这里建立100亩的果树培植基地。
随后,他先期投资50万元,开发50亩土地试种凯特杏、珍宝桃、高生梨等16个果树品种,迈出了他在贵州创业的第一步。2001年,他又开始建园,第一期面积100亩。2003年6月,他成立于“金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2004年,他又投入200余万元,将园区面积扩大到500亩
经过近6年的努力,如今周朝军的科技示范园已经建成标准化果树示范园800余亩,种苗基地100余亩,并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流程操作,提升了上地的产出率和附加值。2005年,金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贵阳市列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示范园里,直接转移当地农村富余劳功力就达140多人,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近百万元。他还大胆引进了国外8人品系76个果树新品种进行试验,其中90%的品种填补了贵州省的空白,50%的新品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年初,周朝军又引进日本、韩国新研发的12个桃子品种在园区进行试验试种,他也因此成为贵州省果树业的科技带头人。
斗志昂扬规划未来
为了小断提升示范园的科技含量,周朝军积极与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引进新品种。同时,他又着力将自己建立的示范园向示范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建立起“果——草——畜——气——科普一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实体。
谈起对金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以后的发展规划,周朝军一脸自信,他说“按市场营销的理念,我们将以标准化生产为发展方向,由公司统一营销。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后,发展果品的储藏、深加工开发、实现一二级水果进鲜果市场,三级以下进入加工环节等。”他相信依靠科技兴农这一利器,他的公司将会走得更远,将会给这片土地更多的希望和时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周朝军说,他将会在推动西部科技兴农事业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编辑/刘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