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流行称谓分析
2006-10-21和琳
和 琳
引言
中国素有“四大美女”之说。且不论哪“四大”,但说“美女”。
“美女”一词一般可以理解为偏正式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美”下有“美女”这一词条,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1]。而今的流行称谓“美女”,则成了标准的复合式偏义词了,偏重“女”而非“美”。
1.语言现象
不知不觉中,“美女”遍地开花。一方面是生活中的事实,一方面是语言现象中的事实。
日常生活方面,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温饱之余,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在追求仪表态势美的过程中,除了自身注意保养之外,还有专业的美容、护理等,这使得人们的容貌态势得以较好地保持。另一方面,随着观念的变化,审美个性化,美不再是“双眼皮、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嘴”。个性化的审美观之下,各色女子都成一方不可替代的风景。美,在现代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化。
随着满大街美女的涌现,流行称谓“美女”也悄然走红。街市、校园、网络,“美女”随处可闻可见。这也得益于人们观念的变化。被人盛赞时不再谦虚到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而是面含微笑直视赞美者大方地说“谢谢”。 “美女”一词历经了生活和语言的双重洗礼,其语义已泛化,成为流行称谓。
2.“美女”泛化分析
由称呼身边熟悉的年轻漂亮的女子为“美女”,到称呼长相虽不再年轻但扮像年轻的姿色平平的陌生人为“美女”,流行称谓“美女”发生了微妙又明晰的变化:语义泛化。表现为以下方面:
2.1 亲疏:熟悉的人——陌生人
“美女”作为面称,最初用于彼此熟悉的人们之间,蕴藏亲昵语气,饱含羡慕之情。出于交际策略,“美女”用于陌生人,情感因素淡了些,实用因素有所增加:鉴于中国当前社会通称用语不完善,非正式场合陌生的年轻人之间称呼语缺位,“美女”应运而生。
2.2 范围:漂亮女子——普通女子
赞赏对方是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漂亮女子被赞为“美女”,被赞赏者心情愉悦地坦然受之;普通女子被赞为“美女”,被赞赏者心怀感动地欣然接受。从交际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双赢的交际策略。
2.3 年龄:岁数年轻女子——扮相年轻的女子
美,虽是一个多层次的审美概念,感官上的美还是人们无法放弃的。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接触融合,东方女子也开始视年龄为secret,渴望永葆青春。“美女”的语用意义胜过称谓本身,其潜台词为:有年轻风采,有独特的魅力等。出于交际策略,称呼年龄虽不年轻但扮相年轻的女子为“美女”,言外之义使语言具有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s)。
3.结语
目前,“美女”已成流行称谓,若能经历生活和语言的考验,将会进驻汉语称谓语系统,成为社会通称用语。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参考文献:
[1]樊小玲等.“小姐”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走向[J].语言文字应用,2004(4).
[2]郝媛媛.当前女性社会称谓缺位现象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3]文秋芳.从社会语言学看汉语称呼语的使用规则[J].南京师大学报,1987(4).
[4]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和琳,湖南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