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词义的新用法
2006-10-21钱倩
钱 倩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跳水”的解释有两种:(1)“跳入水中”,(2)“体育项目之一,分为跳板跳水和平台跳水两种,身体在空中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产品的繁丰,“跳水”一词出现了词义泛化的趋势,所指含义似乎不再限于以上两种,如:
1.老庄股高台虽跳水 世纪末股指仍收阳(市况传真)(《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2月30日)
2.美国股市将呈大跳水 标准普尔可能猛缩水(《国际金融》2001.年10月30日)
3.哪类股票在跳水(《华南新闻》2002年1月15日)
4.华尔街股市又“跳水”(通讯)(《人民日报》2002年1月18日)
5.还未“跳水”庄股有几多(《京华时报》2002年11月22日)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股票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来,“跳水”一词的语义外延首先扩大到股票市场,如在以上六个例子中,跳水都是指股价的暴跌。用这个词来形容,可谓最是生动、贴切,再现了股市降落的幅度之大,以及股市行情对股民生活所产生的一种极大的冲击力。之后,“跳水”就成为价格下降的代名词。
6.MP3“跳水降价”还未见底。(《市场报》2006年5月15日)
7.“五一”国内游未走先跳水(《华南新闻》(2006年4月24日)
8.春运机票价纷纷跳水(《京华时报》2002年2月5日)
9.“黄金周”未到DVD先“跳水”(《市场报》2002年4月25日)
10.八大品牌冰箱苏宁集体跳水希望之星工程开始真情对焦(《江南时报》2002年7月27日)
11.南京空调价格“大跳水”(《市场报》2002年7月30日)
12.杀毒软件价格集体跳水(《京华时报》2002年9月18日)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跳水”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其使用主体都有一个鲜明特征,即原来高昂的价格因为某些原因而大幅度下降。比如过去那些只能让多数人望洋兴叹的电子产品,随着电子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也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价格逐步被广大老百姓接受。再如例5也昭示着游山玩水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中用跳水来代替降价,主要采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价格前后变化之大的形象特征,即是根据降价前后的巨大反差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刺激消费。
随着词义进一步的泛化,“跳水”不再仅仅局限于价格方面,只要与数量、质量有关的情况,都可纷纷“跳水”。如:
13.今年彩电业的“价格战”空前惨烈,彩电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大幅“跳水”。《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29日)
1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没有自己的品牌,导致一般贸易出口大幅跳水。《人民日报》(2002年1月18日)
15.其实,对国内人士来说,五连冠的跳水,并非是出人意料的冷门。(《解放日报》2002年12月20日)
16.预报36,实则28武汉温度“大跳水”。(《新闻晨报》2002年6月25日)
17.免费是好事服务别“跳水”(《华南新闻》2001年2月21日)
18.处在事业巅峰的中年男人对工作游刃有余,但身体却处在健康的“跳水点”。尤其是40岁以后,身体各种机能逐渐衰退,许多疾病趁虚而入。《健康时报 关爱“跳水点男人”要“草木皆兵”》(2005年9月29日)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可看到,在业绩、出口贸易、甚至成绩、温度还有服务质量,还有人们的身体健康方面也可用“跳水”来形容、说明。拿最后一个例子试加分析,成功人士在赢得财富、声誉的同时身体健康情况却在走下坡路,身体状况由好而坏的转变即与“跳水”从高而低的动态特征十分相似。笔者在这用“跳水点”就是指身体亚健康的临界状态,形象地提醒我们应该关爱亲人。
“一个名词或动词从所属语言中正常的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不是因为那里缺了一个恰当的词,就是因为用比喻的词较之正常的词更为可取。”①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跳水”一词在具体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符合语言中的经济原则。通过这一词义的泛化,更加准确、简洁地表达出已观察到的微妙特征,传达出大量的信息。
更深入地来讲,“跳水”一词之所以广泛运用不仅在于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使用心态,而且符合人们思维中存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从语义角度来看“跳水”一词,其本身就含有高低落差鲜明这一义素,人们就是把握住这一动态特征,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从而构建原词义与现在运用主体发展变化中相似性的这一联系,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注释:
①范家材 英语修辞赏析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钱倩,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