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少+N”结构语用分析

2006-10-21谌金中

现代语文 2006年7期
关键词:结构语言

“多、少+N”结构在前人的很多论文、著作中可以看到,有的就某个方面对“多、少+N”结构作了研究,如:汪维辉(2003);有的把它作为一小点作过简单的阐述,如吕叔湘(1965)、陆俭明(1985)、裘荣棠(1999);有的没有把它单列,作为举例,列入有关条目,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据我们翻阅《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学论丛》等期刊,通过百度、GOOGLE、中搜、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网站搜索,均未发现对“多、少+N”结构进行语用分析的论文和专著。

语义、句法、语用的关系密不可分,是同一现象不同方面的体现,所以本文研究“多/少+N”结构时,不是孤立的、静止地进行分析和描写,而是把它作为语言现象的一种具体表现,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考察,力求做到语用上的变化得到形式、意义上的支持,形式、意义方面的变化得到语用上的解释。

1.“多/少+N”结构的语用环境

1.1“多/少+N”结构在书面语中的大量运用

据我们考察,“多/少+N”结构因其浓重的书面色彩,而被大量地运用于书面语中,特别是报纸中。口语中出现的较少,我们考察了《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记录),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歌星双双”“甜蜜的腐蚀”“人工智能人”“谁是谁非(上、下)”“胖子的烦恼”“人民帮人民一把”“捕风捉影”“侵权之争(上、下)”“飞来的星星”等的对话,仅出现5例“多+N”结构:

(1)一专多能。(《人工智能人》)

(2)基本上应该说是一种多方式的。(《人工智能人》)

(3)您太多心了。(《歌星双双》)

(4)多功能,大容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甜蜜的腐蚀》)

(5)刘:这样也好,多一事啊,不如少一事。(《侵权之争(上)》

“少+N”结构仅2例:

(6)张:少废话。 (《谁是谁非(下)》)

(7)刘:这样也好,多一事啊,不如少一事。(《侵权之争(上)》

因此,从大的语言环境来说,“多/少+N”结构常被运用于书面语中。

1.2“多/少+N”结构在新闻语言中的大量运用

我们考察了2005年1月1日至1月31日《解放日报》的全部新闻标题,老舍的戏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春华秋实》,当代作家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余秋雨的散文《小人》《这里真安静》《夜航船》《阳关雪》《西湖梦》《一个王朝的背影》《十万进士》《千年庭院》《莫高窟》《庙宇》《柳侯祠》。

2005年1月的《解放日报》的新闻标题中共有33例“多+N”结构,有6例“少+N”结构。老舍的戏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春华秋实》中没有“少+N”结构,有“多+N”结构7例,其中的“N”只出现“嘴”“心”:

(8)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老舍《茶馆》)

(9)咱们这是说闲话儿,谁可也别多心!(老舍《残雾》)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中仅有“多+N”结构2例,“少+N”结构1例:

(10)温暖多沙的水流抚着他的肉体滑过,朝着他的身体指着的方向继续向前。(张承志《北方的河》)

(11)硝土岸旁长着细嫩多盐的碱草。(张承志《黑骏马》)

(12)我早已不再傻乎乎地把半句《阿洛淖尔》哼个没完了,那时我寡言少语,喜欢思索。(张承志《黑骏马》)

余秋雨的散文《小人》《这里真安静》《夜航船》《阳关雪》《西湖梦》《一个王朝的背影》《十万进士》《千年庭院》《莫高窟》《庙宇》《柳侯祠》中有“多+N”结构5例,“少+N”结构一例:

(13)韩山元先生曾听守墓人说,别看这个坟地冷清,多年来,总有一些上年岁的人专程从日本赶来,跪倒在哪几座墓碑前。(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14)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余秋雨《夜航船》)

(15)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多年失修,已经破败。(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16)一种制度,倘若势必要以损害多方面的正常人情为代价,那么它就不会长久是一种良性的社会存在。(余秋雨《十万进士》)

(17)他已耗散多时,突然间不耐烦嚣。(余秋雨《庙宇》)

(18)一种在唐代就开始流行的说法叫“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可见很多知识分子对科举的投入是终身性的。(余秋雨《十万进士》)

另外,“多/少+N”结构在新闻语言中不但常运用于新闻标题,而且也可以运用于新闻正文中。例如:

(19)法人表示,台北股市受到两岸直航多点对飞圆满落幕,台积电、中芯诉讼和解等诸多利好因素影响,加上过年长假即将来临,观光概念股一开盘便拉出百分之一以上的涨幅,激励市场信心回温。(解放日报 2005-1-31)

(20)1月29日凌晨,浙江省诸暨市一理发中心发生火灾,当场造成两人死亡,另有多人受重伤。(解放日报 2005-1-29)

(21)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详细披露了国务院近日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00四—二0二0年)》内容,该规划采取国家标准人均建设用地的最低限,试图将北京已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单中心”城市结构转变为“多中心”,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也被纳入视野。(解放日报 2005-1-27)

(22)预计今晚雨雪渐止,明天转为多云天气。(解放日报 2005-1-22)

(23)狮子山附近一条小河沟里30只河马拥挤在一起,旱季雨水减少,几尽干枯的小河让河马承受着少水的痛苦。(生活报 2005-11-20)

(24)福建属南方缺能省份之一,无油少煤,用油用煤主要依赖外部供应。(厦门日报 2005-9-21)

(25)3月下旬多阴雨少日照天气,尤其旬前期连日阴雨,温度偏低,影响了柑橘春梢的抽发。(农民日报 2005-2-22)

有时,还出现多个“多/少+N”结构连用的现象,例如:

(26)特殊的地质形态,与特定的海拔、纬度、气候相结合,在这片神奇土地上造就了一个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多山、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北京晚报2005-4-14)

(27)尽量不油炸各种食物,制作食物尽量做到少盐、少油、少糖,尽量清淡,有利健康。(浙中新报 2005-11-17)

由此可见,“多/少+N”结构大多运用于新闻语言中,而在小说、戏剧、散文等文艺性语体中的使用不很广泛,这是由它们的不同语言风格决定的。新闻语言对“多/少+N”结构颇为青睐,是因为在新闻报道中,要求言简意赅,而“多/少+N”结构的简洁明快的特点正好与之相适应。也可以说,新闻语言这一特定的语用环境给“多/少+N”结构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3“多/少+N”结构偏重于客观的叙述,常被用于叙述文体中

我们通过北大语料库随机考察了100例“多/少+N”结构,全部出现在陈述句中,都用于客观的叙述。例如:

(28)云、贵、川三省确是多山地区,虽不像大西北的黄土高原那样,处处荒山秃岭,一看便知是一副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大西南也不是林木繁茂的花果山。(张佐良《周恩来的最后十年》)

(29)他唱时,他点了一段《战太平》,本想抒发一下心中的闷气,却唱得少气无力。(谈歌《城市票友》)

“多山”这个“多+N”结构客观叙述了云、贵、川三省的地形特点。“少气没力”这个“少+N”结构描述了主人公当时唱的样子。“多/少+N”结构具有性状化的整体语义特征是其常被应用于叙述文体中的主要原因。

2.“多/少+N”结构的语用价值

我们通过对“多/少+N”结构的语义、语用环境及历时考察与分析,我们知道“多/少+N”结构形式简洁,表义丰富,频繁运用。邢福义认为:一个语法单位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在语言交际中承转,必然有其语用价值上的根据,不然就会被淘汰。 “多/少+N”结构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是因为其有自己独特的语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感情色彩表达值

“多/少+N”结构是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格式。如果说在基本意义上主要是叙述客观事实的话,“多/少+N”结构在语用方面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表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态度、看法和感情情绪。“多/少+N”结构可以表达各种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多+N”结构表示褒义时,“N”常为才、谋、识、能、角度、渠道、途径、侧面等。例如:

(30)凡此经历,精学、多识、多能,在陕西书画界名流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三秦都市报 2005-10-10)

(31)而《走过长弄堂》却是坦陈在我们面前的一本厚重的心灵档案,多侧面多角度地袒露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既由己推人,又由人及己,理性中透着真诚,散淡中含有哲理。(徐光春《走过长弄堂》序)

“多识、多能”表示说话者对所述人的褒扬,而“多角度”“多侧面”蕴涵了作者对《走过长弄堂》这本书内容表达方面的褒扬之情。此时,“多+N”结构反映了褒义的感情色彩。

“多+N”结构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时,“N”常为嘴、心、情、话、事、疑及部分描述地形地貌的名词。例如:

(32)女人的缺点全是环境所致,然则近代和男子一般受了高等教育的女人何以常常使人失望,像她的祖母一样地多心,闹别扭呢?(张爱玲《谈女人》)

(33)此地多沼泽,多热病,糟糕之极。(玛格丽特《失去的莱松岛(2)》)

这里的“多心”是“瞎起疑心”的意思,“多沼泽”除了阐述了那个地方存在许多沼泽外,还有“沼泽太多了,令人生厌”的意思,蕴涵了说话者主观的贬斥之情。

有些“少+N”结构表贬义,例如:

(34)他听到李文娟又说,我妈总说我少心没肺的,我想她说得不错,我不是那种聪明而有心计的女人,我知道你是这样想象的。(何玉茹《一个叫李文娟的人》)

此外,还有疏谋少略、寡言少语等。

有些“少+N”结构表褒义,如:

(35)久而久之,他不仅健康少病,各项运动技能也都大有长进。(科技日报 2005-8-18)

还有少私寡欲、少话等。

很多时候“多/少+N”结构只客观地反映事实,所以带有中性的色彩。其中的“N”一般都是描述天气气候、地形地貌的名词及集合名词。例如:

(36)大部分史前遗址存在于像南安、永春一带多丘陵的地带,沿海如石狮、晋江一带,多为宋代后的遗址,这样的信息说明,东边长年受台风、大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显然那时候作为定居所在是很困难的,但仍不妨碍其成为活动点。(海峡都市报 2005-10-24)

(37)作为构成整个国家的基本元素之一,特别是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广西的意义不言而喻。(科技日报 2005-11-4)

(38)夜间天空晴朗少云,低层大气湿润,因地面辐射冷却,气温下降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大众科技报 2006-1-9)

这里的“多丘陵”客观描述了南安、永春一带的地形特征,“多民族”客观概括了广西的民族特征,“少云”描述了当时夜间天空云层情况,都呈现出中性色彩。

有些“多/少+N”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因语境不同而语义发生变化,感情色彩上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多/少+N”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的褒贬色彩,有时偏向褒义,有时偏向贬义,这取决于语境。如“多情”:

(39)德·卡斯特里夫人是一个漂亮的女子,聪明、娇柔而又多情,属于真正的巴黎人,在优越的环境中历来过惯奢侈的生活,洋溢着沙龙的气息,秀美、典雅而有教养。(余凤高《巴尔扎克的双重生活》)

(40)据这家杂志说,达赖还自作多情地为奥姆真理教免税说项。(人民日报1995)

(41)欧阳海长得虎气生生,英俊而结实,双目炯炯有神,当他迈着军人的步伐在村道上走过时,村里的姑娘都投来多情的目光,春花是村里拔尖的美人儿,她身材苗条,脸蛋秀美,两条长辫扑扑棱棱,召来了众多的追求者。(谢新吾《欧阳海,知道她还在想你吗?》)

在例(39)中,“多情”表达的是德·卡斯特里夫人的情感丰富,表褒义;例(40)中的“多情”表达的是达赖用了不该用的感情,表贬义;例(41)中的“多情”客观反映了当时姑娘目光的复杂情感,表中性意义。类似的事例还有多心、多话等。

又如:少话

(42)孩子突然少话,不想上学了,不一定就是在闹脾气,而可能是情绪上产生障碍。(新京报 2005-10-11)

(43)孔志珊牢牢记住了好心人“斯文、少话、汗流浃背”的样子,她说:“我真的很感激他。”(南方都市报 2003-7-29)

(44)吴:没有她那么少话吧。(解放日报 2004-2-20)

“少话”在例(42)(43)(44)中分别表示中性、褒义、贬义的感情色彩。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发现“多/少+N”结构不但能表达种种感情色彩,而且在语境的制约下,有的“多/少+N”结构的感情色彩还会发生偏移,因此,要正确地理解“多/少+N”结构的感情色彩,需结合具体的对象和语境来判断,“多/少+N”结构的这种感情色彩特点也体现了它独特的语用价值。

2.2表述价值

2.2.1简洁经济,重点突出

我们语言使用一贯遵守的一条语用原则就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即说话人总是在取得精确传递信息的效益时尽量减少自己说话的付出。于是常用的成分不加标记或采用短小的组合形式,这都是出于经济或省力的考虑。经济或省力即用简短的形式传达同样多的信息,用尽量少的语言形式表达更多的内容。邢福义(1997)指出:“就语表形式的总体走向而言,汉语语法结构具有趋简性。即表示同样一种语义蕴涵,既可以采用可能有的全量形式,也可以采用经过简缩的简化形式,但说起话来,人们更多地选择简化形式。”“事实表明,汉语语法重于意而简于形。在结构形式的选择上,常用减法;在结构语意的容量上,则常用加法”。“多/少+N”结构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用简短的形式传递了与其相应格式“(有)许(很)多+量+N”同样多的信息。例如:

(45)a.这次包缴业务对于多车单位、代步车和小吨位车主来说都是优惠政策。(重庆青年报 2005-11-1)

b. 这次包缴业务对于(有许)多(辆)车(的)单位、代步车和小吨位车主来说都是优惠政策。

例(45)中,a、b句的信息量相等,但b句比a句多了“有、许、辆、的”等四个字,显然,a句在表达同样多的信息下更简洁、经济,b句则显得结构松弛,节奏缓慢。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处处注重效率和效益,尤其阅读新闻时,很讨厌多余表达,因此,“多+N”结构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所以在新闻语言中常被运用。

学者们一般认为在汉语中处于句子末尾的成分易于成为句子的焦点,所以人们往往把交际价值较大的重要信息放在话语的后部,使之得到凸现和强调,“多+N”结构与其相应的“N+很+多”结构相比,就达到了突出强调重要信息的目的。例如:

(46)a.盘江,又名通口河,分别发源于绵阳平武县泗洱和阿坝州松潘县哇口两池,途经北川羌族自治县和江油市的崇山峻岭,沿途多滩多峡谷。(四川工人日报 2005-6-17)

b.盘江,又名通口河,分别发源于绵阳平武县泗洱和阿坝州松潘县哇口两池,途经北川羌族自治县和江油市的崇山峻岭,沿途滩很多峡谷很多。

例(46)中的a句比b句更加强调了盘江沿途的地形特征,凸出了“滩”“峡谷”等重要信息。因此,“多+N”结构不仅在形式上简练、经济,而且还具有强调重要信息的作用。

2.2.2匀称整齐,节奏明快

在语言实践中,常常运用两个或者多个“多/少+N”结构,形式上匀称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势顺畅。例如:

(47)重庆处于南方丘陵地带,多山多水。( 重庆时报 2004-12-19)

如果把“多山多水”换成其他的同义结构如“有很多山很多水”就会失去其韵律感。类似的还有多言多语、多姿多彩、多种多样、多才多艺等。还有多个“多/少+N”结构连用的现象,节奏感更明显。例如:

(48)《抗战与福建》报告文学集以福建境内的抗战事件和福建籍人物抗战事迹为题材,用纪实的笔法,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或英雄群体,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苦卓绝的历程和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海峡都市报 2005-08-10)

(49)这样一来,既为客人保留了常规常量的选择,也为“少油、少盐、少糖、少味精”的进餐模式提供了无声胜有声的健康教育平台。(中国商报 2005-7-8)

多个“多/少+N”结构的连用,有效地增强了语势,读起来也感觉节奏分明,铿锵有力。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2]汪维辉.从汉语史看“多”、“少”直接修饰名词问题[J].语言学论丛(28),北京:商务印书馆.

[3]吕叔湘.语文札记[J].中国语文,1965,(5).

[4]陆俭明.“多”和“少”作定语[J].中国语文,1985,(1):71-75.

[5]裘荣棠.“多”与“少”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性[J].中国语文,1999,(6).

(谌金中,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结构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半包围结构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