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蒋介石日记”
2006-10-10
自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潜心研究——
早年神往苏联,曾学马恩著作
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神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
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长到苏联进行访问。此次访苏,蒋介石对苏联的印象不错,虽然列宁当时有病,未能接见他,但他还是赞扬苏联的领导人,称加里宁非常慈祥,像一个中国的老农。但是,蒋介石回国后的第二年就严厉指责苏联,其原因就是蒙古问题。蒋介石想在蒙古的库伦(现乌兰巴托)建立国民党的军事基地,却被苏联拒绝。蒋介石对此非常不满,回国后曾向孙中山进言,不同意联俄,受到孙中山的批评。
蒋介石日记中还记录了其在苏联访问期间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等。而在1925年和1926年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虽然忙于两次东征,但也抽空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还邀请苏联的顾问帮助蒋介石。
蒋介石曾是孙中山联共政策的支持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说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没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不是真正的国民党”,“没有共产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假三民主义”。但是,他同时认为,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他说,国民党是大党,共产党是小党,小党要作牺牲,跨党的共产党员都要脱离共产党,参加国民党。抗战初期,蒋介石还提出,国共两党都取消,合成一个大党。后来,蒋介石的这些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为“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不允许三民主义之外的其他主义存在,也不允许国民党以外的其他政党存在。
称日军“倭寇”,民族主义人物
五四运动爆发时,当时作为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的蒋介石,在日记中也对这一爱国运动表示热烈支持。日记也显示,直到蒋与共产党矛盾激化之前,他对反抗外国殖民者的爱国工农运动如省港大罢工等,都有赞赏之意。
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表现最强烈的是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前后。他在日记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异常愤怒,并以“倭寇”称日军。
杨天石认为,日记中所表现的蒋介石似乎更接近于一个能力和性格有缺陷、思想也有局限的民族主义人物。他的思想始终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权力欲极强,暗杀获信任
早先,蒋介石是孙中山身边少数具有军事素养的人。蒋在日本学过军事学,受过专业训练,这样的人,孙中山身边不多。因此,尽管蒋介石很任性,但他还是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
另外,蒋介石曾做过一件非常符合孙中山心意的事——在辛亥革命后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和陶成章就有很大的矛盾;革命后,矛盾更厉害。蒋介石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把陶成章杀掉,这件事我没有向孙先生汇报过,孙先生也没有和我谈起过,但是,我想这件事符合孙先生的愿望。这是他后来信任我的重要原因。”这确实是蒋介石的内心独白。
赶走汪精卫可以说是应了“秀才遇见兵”这句老话。汪精卫革命资格比蒋介石老,是蒋上升途中的最大障碍。但汪是文人,没有部队,没有枪炮。当时有一个师汪精卫有可能掌握,就想提拔师长王懋功为军长。在编序列时,留下一个军的编制,没有指定军长,这让蒋介石很是紧张。另外,汪精卫减少了蒋介石当校长的黄埔军校的经费,却给了王懋功。这两件事都让蒋介石大起疑心。之后,蒋介石借故将王懋功押走,并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的心情:“把王懋功押走了,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不久就发生中山舰事件,汪生气出国,至此,蒋介石前进路途上的障碍就被排除了。日记中还反映出蒋介石是一个权力欲特别强的人。
五大性格缺陷,每天自我反省
从蒋介石的日记还反映了蒋性格上的一些毛病,但是,又不断自我反省。每日、每周、每月都有反省记录。
少年时代的蒋介石非常淘气,青年时代的蒋介石则是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招妓、陪酒、赌博。
总的来说蒋介石性格上的5大坏毛病是:好色、多疑、暴躁、任性、孤僻,蒋对这些毛病都有反省。比如他在街上看到了美女,当天的日记中就会出现这样的话:“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蒋介石还是一个非常任性的人。孙中山派给他的任务,说不干就不干。比如孙中山想在福建建立革命根据地,派蒋介石去,没过几天,他就撂了挑子。
(钟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