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单元主题 夯实语文基础
2006-09-28齐皓月张军
齐皓月 张 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题”,阅读部分选编了儿歌《小闹钟》和故事《小红花》;“快乐读书屋”为孩子们提供了《做完功课以后》和《小猫钓鱼》两篇阅读材料;“你说我说”选取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大家都要讲礼貌》;以及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以上教学内容的有机安排,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习惯养成为一体的系列综合活动过程。这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同时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挖掘教材的内涵,理解编者的意图,整体探究教材的特点,是教师“用教材教”的关键。教学本主题单元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读书,在语言文字认知过程中感牾良好习惯
本主题单元阅读部分的两篇阅读材料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富于教育和引导意义,旨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爱惜时间、守时、诚实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时既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轨道,又不能拘泥于文本内容本身,充分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相互促进作用,使学生在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品读课文中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1.教读生字,读中感知。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逐字逐句地试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刚入学的小学生求知欲强,他们接触课文后便很迫切地试着阅读。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不丢字、不落字、不添字,发音准确,声音响亮。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历不同,所掌握生字的情况也不一样。再读课文时,让学生动笔把自己陌生的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强化学生的记忆。对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要通过教读;辨音组词等训练方式加以区分,通过反复读加以巩固。课文中出现的长句子要让学生学会断句和自然的停顿。教师可先教读,再让学生听读模仿,把长句子读正确、读连贯、读顺畅,把句子的语气读正确。然后通过读词、读句、读段,联系上下文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帮助学生建立起字音与词义的联系,并在反复熟读的过程中提高生字、新词的复现率,强化对生字、新词的记忆。
2.解读词句,读中感悟
解读是学生读书感悟文意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1)自读自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自读的过程,教师启发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自读时读读、想想、说说,培养学生在自读中有所发现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讨论交流。学生自读自悟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一环节,教师应放开手,让学生充分交流,可以同老师交流,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查查资料。教师作为说明的人、证明人、学习伙伴参与其中解惑、答疑、启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彼此交流,会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3)品味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把作者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心境进入到语言环境,进入文中人物的感情氛围中。用平时说话的速度、语调和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代替作者说话。指导朗读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两篇课文的内容,伴有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从整体上感知全文。重点句子要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小闹钟》一课使学生认识到珍惜时间、抓紧学习的道理,养成“做完作业再游戏”的良好习惯。朗读“读书做事要努力,功课做完再游戏”这句话时,注意读好感叹句的语调,指导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鼓动性。《小红花》一课让学生懂得诚实是人的美德,并乐于做一个诚实的人。“佳佳红着脸说:‘是我……捡来的。”这一句指导读时要读出省略号语音的连续,说话吱吱吾吾的样子,读的时候学生边读边体会佳佳的心理活动。指导读“佳佳高兴极了蹦蹦跳跳跑回家,大声对爸爸说:‘我得了一朵真正的小红花”时,充分体会到佳佳高兴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受到明辨是非的教育。
3.导读升华,读中明理。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学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小闹钟》这篇课文虽然没有要求背诵,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多数同学已经能诵之于口、熟之于心了。熟读成诵是小学生理解语言、规范语言、积累语言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引导学生围绕着“你记住小闹钟说的话了吗?小闹钟还会对你说什么”这个问题训练学生说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生活中我们还听到过许多声音(播放有各种声音的画面),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按照课文的形式创编儿歌。指导学生仿其法,而不袭其文,仿中学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养成乐于读书、乐于表达的欲望。
《小红花》一课在深入了解课文、读熟、读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情节,可以加入同学们的想像:如佳佳在学校是怎么做的等。通过表演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二、拓展阅读,在语言材料理解过程中丰富良好习惯
“快乐读书屋”围绕着“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单元主题,选择了《做完功课以后》和《小猫钓鱼》两篇阅读语文主体进行了补充、丰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开辟了阅读园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自读自悟,在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注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的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营造愉悦读书的氛围,引领儿童爱读书。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的超动力。在引领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时,教师要运用优美的语言,多媒体展示生动的画面,或配上悠扬的音乐,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对进入“快乐读书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愿望。学生有了这种愿望后,教师要以读书伙伴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读书,让学生置身于宽松、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让学生读书读得愉快、读得生动。
2.创设自主读书的空间,指导儿童会读书。
通过阅读“快乐读书屋”的课
文,使学生学习读书的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半独立阅读,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白能读书”的理想境界。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充足的读书时间,特别要强调看汉字读书。读书时,不仅重视对课文的感受,同时也尝试用多种读书方法,达到以读促悟、以读代讲的目的。《做完功课以后》一文通过“欣欣做完功课后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读书。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总是、随手、乱遭遭、明白、整理好”等体会和感悟,鼓励学生广泛发表意见,交流阅读感受。《小猫钓鱼》一文情节生动,篇幅较长,是儿童熟知的童话故事。可以运用书中的插图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讲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说说通过这个故事自己受到的启示。
3.激发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儿童多读书。
本主题单元中最后有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建一个读书屋。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建设“书香班级”,让学生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建设读书屋,开辟读书条件。
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议,把图书屋建设得更好。明确图书屋征集图书的类别,根据类别由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地更新图书,长期坚持。读书屋的建设除了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辟读书条件、养成读书习惯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以及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技能,形成善于合作、乐于交往等良好的习惯。
(2)制作读书卡,教给读书方法。
教师组织班级学生组成读书小组,制作读书卡,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3)举办读书节,展示读书成果。
定期安排读书展示台,把学生的读书卡和创编的儿歌等读书成果展示出来,给学生展示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实践积累,在语文实践创造过程中内化良好习惯
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语文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你说我说”和“语文七色光”的综合性学习,围绕着“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把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促成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在实践创造过程中内化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1.口语交际《大家都要讲礼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有哪些礼貌用语,逐步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课堂上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情境,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记下自己识的字”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成为班级里的常规活动。可以设立识字本定期交流,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还可以将摘抄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成果。
3.日积月累“看谁背的古诗多”要为学生以前背过的古诗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通过多渠道积累古诗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古诗、读古诗、背古诗,并成为班级里的常规活动,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4.知识窗“认一认”这是一项利用社会语文学习资源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收集道路安全标志和安全规则的歌谣,让学生熟知安全常识。
5.“合作快乐多”看图说话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合作给小兔子们带来的快乐,能流畅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