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一年间
2006-09-08唐和平
唐和平
正当社会上“大学生找工作难”,女孩子找工作更难的呼声不绝于耳的时候,以下几位刚走出校门一年左右的女生们的择业经历,或许能予正四处求职的学妹们一点启迪。
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
林丽(某政府办养老院院长助理)
我一直想做慈善事业,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所以,去年大学毕业时,我就去考了民政局的公务员,被安排到一家大型养老院工作,这与我的理想比较接近,
我到这里时,房子刚刚造好,一切都在筹备当中。我觉得进入一个全新的单位,个人发展的空间相对而言是很大的。再说,大家都是搞福利事业的,同事之间人际关系也充满着人情味,与老人相处也时时有温馨的感觉。
我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我的选择,但后来他们理解了我。只是现在,当他们的朋友们问及我的工作,父母回答“在养老院”时,好心的朋友总觉得我有点委屈。
我却丝毫没有这种想法,我认为养老事业在中国是个朝阳产业,所以我每天的工作很充实。
我想对今后择业的学弟、学妹们说:在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还是应该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找自己想要的工作,不必屈从于社会模式化的那种考虑。首先要问清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很痛苦。即使现在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我心中的快乐也足以弥补一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
张小欧(媒体记者编辑)
毕业时,好几个单位都表示要我,如果图安稳,我可以去当公务员,如果想收入高,可以去公司。可是,最终我还是在校方的推荐下,选择了去一家报社当记者。那时要好的同学家人都劝我;当记者会很累,而且收入并不高。但最终他们还是对我表示了理解。因为他们大都知道我这个人坐不住,喜欢跑,况且搞新闻交际面广,社会活动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份职业其实更适合我。就我而言,当然最让我心动的是记者工作更能体现创造性,更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我最开心的是到报社后的第一篇稿子就被评了好稿我也很开心自己在报社当上了“义工”;专门帮同事解决有关电脑、上网的小问题,让同事们尝试一些电脑小程序。可以说,正由于我的努力,报社同事中上网的气氛浓厚了许多。业余时间,我还学了一些照片编辑器、制图软件等,帮着为一些新闻制表、画示意图。除了专事IT行业的报道,我还参与了一些体验式调查报告,总之,一年中,工作是我的最大乐趣。
工作中我也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单位的、网络活动中的,一次深入采访,也许就与采访对象成了很好的朋友。我总觉得,人活着也许是为着某种目的,但也不能忽视过程——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这样,哪怕工作再忙,我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希望将来能留在国外工作
向志敏(无固定职业,目前在一所外语培训学校任英语教师)
毕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总的来说,失败多于成功。先后做过两份截然不同的工作,目前在家准备出国留学,只是每周三个晚上去一所业余学校任英语老师,收入较理想。
其实,毕业时并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我是个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人,惟一明确的就是想出国。
说到求职经历,我是从两年前走出大学校门前就开始了。第一次是去一家几乎被人人看好的房地产公司面试,可能因为自己当时太像小孩,没有一点应聘的经验和技巧,立即就被人家刷了。
不久,有同学向我介绍了一家广告公司,我投了简历过去。他们让我去面试,然后通知我第二天就上班。没想到,那家公司生意冷清得很,于是我就干脆不再去上班了。
后来,我也去几家公司面试过,结果都不理想。直到另外一家有台资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来学校招人,才打破这让人难堪的沉闷。也许是有点经验了,两次面试竟然都顺利pass,并且仅隔了一星期公司就与我签了约。但没想到的是,我的苦难历程就此开始了。
一开始,公司布置的任务是每天要我调查2个楼盘,然后回去写报告,其中包括地图、楼盘的优缺点以及周围环境等等。这样做了一星期,几乎没有休息过。两周后,公司开房展会,人手不够,让我去帮忙,再接下来不久,我又到高档楼盘工地接待客户,每天的工作就是向客户推销楼盘。在以后的一个月里,我每周只能休息半天,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要想读书充电也成为奢望。
我开始觉得很没劲;虽然收入绝对过得去,但这样的“大好局面”究竟能维持多久呢?而且没有休息,没有稳定的感觉,仅这两点,就促使我下定决心放弃这份工作。于是,我向公司提出辞职,并报名读GMAT。
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总算把书读完了。如果顺利,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去英国留学了,现在最盼望的就是签证一次通过。
点评:这些刚刚踏上社会不久的女孩子中,大多数人单纯、率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想法,也没有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很多时候,她们的理想更接近于梦想。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委屈自己,不愿意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当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姑娘而言,每一种选择都是有其道理的,社会与她们的父母不必横加指责。只是,我想说,韧劲和坚持在逆境中必不可少,在可退可进之中,成功的可能往往蕴藏在人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