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中国
2006-08-17杨勇先王益辉
杨勇先 王益辉
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隆重举行国庆50周年阅兵典礼。只见天空中一架先进的大型空中加油机拖着两根输油管呼啸而过,6架“飞豹”战机直插云霄;地面上,一排排重型汽车拖着运载火箭威严行进。这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大长了国威、军威。那么,你知道这些优良的装备是哪里制造的吗?
门类齐全的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国之后,国家把陕西作为重点建设地区,“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落户陕西,使陕西成为新兴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又把陕西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一大批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内迁陕西,同时,又兴建了一批配套项目。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加快技术改造、自主开发和结构调整,开发了一大批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使陕西成为我国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成为领跑陕西工业化的主导力量。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净值320亿元,从业人数39万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750多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0%以上。建国50周年天安门阅兵典礼上,60%的产品是陕西制造的。
目前,陕西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众多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其中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重型汽车、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行业,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水平。
汽车工业发展迅速。重型汽车、轿车、大型客车、越野汽车、特种汽车、牵引汽车等品种齐全,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入国际市场。目前,陕汽集团正在建设5万辆重型汽车新基地,并建成“法士特”15万台重型汽车系列变速器合资企业。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等电力机械产品科研、开发与生产企业,承担着全国高压输变电设备1/3的制造任务,是国内惟一能成套提供直流输变电设备的企业。下属九个大型生产企业,资产总值66亿元。为长江三峡、葛洲坝、黄河小浪底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及产品,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防工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一,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在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研制生产的支线运输客机、“运七”、“运八”系列飞机、飞豹战机、火箭发动机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水平。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用飞机科研、设计、制造企业,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大中型航空工业企业组成了国内重要的航空工业集群,成为国内航空工业最密集的地区,在大中型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民用产品方面形成了雄厚的科研、生产能力。在飞机设计、飞行控制、惯性导航、强度试验、飞行试验定型、机载计算机和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等领域属国内领先地位。
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大型混凝土搅拌机、沥青摊铺机、大吨位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国内市场广泛销售,并出口国外。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是生产透平鼓风机、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机和通风机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轴流压缩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国外同类产品根本打不进我国市场。在全国通用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陕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居全行业第二。
精密机床工具以“汉江”、“秦川”、 “汉川”、“宝机”为龙头的重点企业生产的齿轮磨床、螺纹磨床、坐标镗床、复杂刀具等产品享誉国内外,秦川精密机床股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绿色环保高精密数控磨齿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信息成为全国重要科研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有13大类1000多个系列,其中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的彩色显像管产量达到1600多万只,居全国第一位。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石油钻机制造公司之一,产品销售收入居国内同行业之首,生产石油钻机设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陕西装备制造业科技实力雄厚。全系统拥有科研院所43个,重点实验室17个,技术开发中心35个,科技人员14.2万名,是陕西省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工业部门。
严峻的挑战 良好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陕西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显得增长乏力,在全国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由最高年份的4.76%下滑为1.36%,排名由第14位下降为第19名。原来占位靠前的一些行业,如工业仪表、电子元器件等,已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许多在国内开发较早的产品,如微型汽车、新型纺织机械等,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一度执行业牛耳、创造过辉煌业绩的企业,如黄河、远东、长岭等,先后陷入困境,出现发展危机。其主要原因:一是从计划经济脱胎出来的装备制造业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难于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二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障碍了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三是国股垄断,非国有经济难于进入,产权结构单一,企业机制不活。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得力举措加以解决,才能使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得到全面振兴。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聚集的趋势正在逐步加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装备市场,也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国家为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实施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重点产品和技术结构)计划。用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技术与能力,加大对钢铁、水泥、煤炭、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化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开发能力。所有这些,都为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西省是国内冶金、机械、电子、航天、航空装备工业的重要生产和科研基地,在上述重点支持发展的大型装备制造方面具备雄厚的生产与科研优势。为此,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陕西装备制造业,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实现腾飞的火车头。
装备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不但能提高全省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率。因此,在新时期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对于带动全省工业腾飞,加快陕西经济发展与提高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产业优势 创新三大领域
根据陕西在大区域竞争格局中所处的战略地位,陕西装备制造业应定位于最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军事装备和民用装备,实施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着力创新三大新兴产业领域:
航空产业领域:依托陕西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形成体系和飞机总体、发动机、机载设备基本配套的优势,在我国民用飞机国产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要重点加快新一代支线客机的开发进度,抓紧“新舟60”和“运七”、“运八”民用飞机的改进改型和市场开拓,扩大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同时按照从军民用运输机到大型客机的发展思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工程,促进全省航空资源的优化整合,建成我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基地。
航天产业领域:在抓好现有航天产品的基础上,加快大推力、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和星载设备的科研开发。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和国际合作的机会,加快产业化发展、商业化运作步伐,着重在航天动力和卫星应用领域形成产业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整合军工和民用部门在微电子、光电子、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重点加快计算机及终端硬件生产基地、以程控交换机为主的通信产品生产基地、新型元器件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力争使陕西跨入电子信息产业强省行列。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构建五大产业链条
装备制造业属于组装式工业,相关配套的企业链比较长,前后关联度较高,容易形成相关产业集群,带动其它工业的发展。目前世界装备工业正向集群化发展,相同与相关制造企业与科研力量的有机集聚,通过相互竞争与合作,实现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升级从而形成地区性的竞争优势。因此,应根据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分布特点,在西安、宝鸡等地区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其他相关工业的发展。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链:重点发展军民用重型汽车、豪华大客车和微型汽车,支持银行运钞车、医疗救护车、石油测井车、压裂车、环保监测车、垃圾车、洒水车、工程抢险车、升降车、翻斗车等专用车形成规模,扩大发动机、变速器、差速器、制动器、车桥、车箱、安全气囊、轮胎、车用仪表、车用集成电路、点火装置、车用胶管、散热器、水箱、油泵等汽车零部件生产,积极开发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在西安至蔡家坡一线形成在全国有一定特色和竞争能力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输变电设备链:以西电公司为主导,进一步提高800KV交流输变电和500KV直流输变电设备成套能力,开发智能化、高可靠性输变电设备,同时抓好光纤、光缆、电机、电力电子产品和配电设备的开发生产。在西安西郊建成国内一流的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
工程机械链:整合陕西建设机械集团路面摊铺设备、新黄工集团土石方施工机械、西安筑路机械公司物料搅拌设备和宝鸡叉车厂装载设备的生产能力,以西安东郊工程机械产业园为纽带,加强社会化协作配套,形成产品交叉、工艺互补、成套供应、规模经营的产业集群。
机床工具链:采用先进适用的数控技术改造原有特色优势产品,重点发展普及型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机床;研制五轴以上联动的镗铣床、加工中心、虚拟轴加工机床及柔性制造系统;开发可替代进口的精密高效复杂刀具和滚动功能部件。以宝鸡为中心,建成西部机床工具生产基地。
专用机械链:重点发展石油钻采设备、大型风机、轴流压缩机、金属压延设备、印刷机械、工业缝纫机及工业泵阀等特色产品。通过产业整合,使工业专用机械在国内市场形成群体优势。
要以项目带动作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三个一批”,即:围绕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一批新产品开发项目;以旗舰企业为龙头,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依托重点工程,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争取有较多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盘子,并列入国债项目组织实施。同时加强项目包装推介工作,吸引国内外厂商前来投资。
着力克服三大瓶颈
发展陕西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应大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三大瓶颈:一是军工力量强,但军民分割;二是国家骨干企业多,但与地方关联度小;三是科技优势突出,但与生产脱节。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体制创新,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军民结合。促使陕西装备制造业向军民一体化发展。抓好军转民。鼎力支持军工企业发展民用飞机、民用航天和核电等行业主导民品,实现军民兼容。配合军工战略调整,组织不再承担军品任务的企业和分离转制的经济实体,投入民品生产,进入民用装备产业集群。抓好民转军。利用军品任务较重的有利时机,组织符合条件的民用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的大协作体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军工企业的改制和资产重组,从资本经营方面进入军工领域。抓好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促进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实现科技资源军民共享,科技成果军民共用。特别在军民共用性很强的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工程、通信导航等领域应有计划地抓好一批项目,取得突破。
二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结合。共同创建一批竞争力强的航母型企业。中央与省属企业的结合,应以加快产业集群化为目标,从产品协作配套切入,建立互相依存的产业链条;从产权重组突破,建立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资本纽带,使双方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组建一批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在这方面应着重引导地方企业跳出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束缚,摒弃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观念,主动与中央企业攀亲结缘。要舍得拿出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主动与中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联手,通过资本运作,推动强强联合。
三是科研和生产结合。提升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模式,支持科研机构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与企业组建股份公司,用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在产业集群集中的工业园区,采用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在规划的汽车工业园以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为基础,建立汽车研发中心。引导科研机构在对外名称不变、法人地位不变、业务渠道不变的前提下进入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科研机构参股或控股对口企业,经过若干过渡阶段,转化为科技主导型企业。鼓励各类人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侵犯国家和单位权益的情况下,兼职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创办、领办或协办各种企业。
加大力度振兴装备制造业
促进装备工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实现产、学、研强强联合。陕西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和科研基地,生产与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大批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但由于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弱,技术改造与科研投资能力小,全省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与产业、产品升级步伐缓慢,使陕西装备制造业生产与科研优势和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应当加大装备工业资产重组力度,实现全省装备制造业资源合理配置,培育发展优势、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生产与开发的投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水平;加强产、学、研的强强联合,充分利用陕西的科研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速高新技术对装备制造业的改造,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把陕西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快装备工业自身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陕西装备工业企业多属大中型国有老企业,自身装备与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任务艰巨,已成为制约装备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上能力不足,阻碍了装备工业优势的发挥与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对陕西优势装备工业企业应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在财政上积极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在税收上提供优惠政策。
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是装备工业发展的关键。对高级经营人才、高级科技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实行持股、期权、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灵活政策,使“三高”人才的收入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遏止人才外流趋势。强化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政策和优秀年青人才的提拔任用政策,为实现人才价值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