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丹婚俗
2006-08-10阿彬
阿 彬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红海,国土面积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拥有多达600多个部族的多民族国家。作为非洲民族成分最复杂的一个国家,她即不是纯粹的阿拉伯家园,也不是简单的非洲黑人的国土。这从苏丹人的婚俗中便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奇妙之处:非洲风情和伊斯兰文化在这里斗争、排斥,却又不得不紧紧地糅合在一起。就像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和来自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千徊万转,却不得不在喀土穆汇成一条尼罗河,奔腾不息地向地中海流去……
宗教色彩浓郁的传统婚俗
苏丹的主要民族为贝都因人的一支——拉沙德人。按照当地传统,小伙子要想娶亲,必须送给女方家庭一定数额的财产作为交换——它既可以是现金,也可以用牲畜来代替。同样,姑娘的父亲也会将家里的相当一部分财产给女儿当作嫁妆,包括牛羊、珠宝和衣服等。苏丹婚礼一般至少持续两天,主要在女方家中举行。双方亲朋齐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宴会和热闹的庆祝活动,这与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婚俗很相似。但它最大的特色是:婚礼成了年轻人之间公开竞赛和自我表现、特别是吸引异性的重要场合。
婚礼第一天,小伙子们竞赛屠宰牲口的技术,看谁杀得又快又好;第二天,小伙子们赛骆驼、比唱歌,而姑娘们则比赛歌舞。赛骆驼由女方家庭组织。吃过早饭后,新娘的众位叔叔和堂兄弟带领小伙子们骑上骆驼直奔沙漠深处,到了一定的距离就折回来,看谁的骆驼跑得最快。下午最热闹的赛事要属歌舞比赛了。首先是小伙子们之间的舞刀与赛歌。小伙子们面对面站成两排,一齐唱起牧歌。歌声抑扬顿挫,十分动听。他们轮流出位,拿着阿拉伯弯刀在两队之间边唱边舞。表演者时而引颈高歌,时而吟诵伊斯兰教经文,舞刀的节奏随歌唱的韵律而变化。其他人则击掌以和,并随着表演者的节奏跳着脚踏舞。之后是姑娘们之间的比赛。当她们在帐篷里听到小伙子们开始歌唱时,就盛装打扮起来。她们用乌色的锑描眉,穿上艳丽的节日服装,戴上黑色的面纱和各式各样的金银首饰。当小伙子们表演完的时候,几位年轻俊美的女子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跳着欢快的舞蹈出场了。她们不停的拍击着戴满银饰的双手,伴着脚下轻快的舞步,彩衣彩袖随风舞动,妩媚动人。其中一位女子手中还持有一个盛满香水的瓶子,她缓缓走到周围的小伙子身边,将香水喷洒在他们的手上和白色头巾上。小伙子们则双手承接,并将香水抹在自己脸上和短短的胡须上。这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观赏,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真是热闹非凡。当姑娘们跳累了的时候,一名男子会受主人的委托,用一只精致的针扎着一沓钞票送给一名被公认为跳得最好的姑娘,作为对她优美舞姿和灵巧双手的奖赏。当然这种奖赏只是象征性的,得到钱的这名女子并不真正拥有它,一会儿还要把它当作礼物送给新娘,寓意希望新娘同样心灵手巧。同时,跳得好、唱得美的小伙子也会得到主人的礼物。同样,这份礼物也要在后来交给新郎,作为对他新婚的庆贺与祝福。
体验现代婚俗
在非洲,苏丹人的传统婚礼以场面豪华、仪式繁多而闻名。但在喀土穆这样的大城市里,目前已大大简化,但依然要比其他北非阿拉伯国家要复杂一些。在订婚仪式之后,举办婚礼同样也要花一大笔钱。家境富裕者的婚礼连续庆贺七天,借此炫耀自己的地位和名誉,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也要庆贺三天,以显得不失体面。苏丹人的婚礼一般是在一个租来的俱乐部举行的。我曾有幸被邀请去参加了几次苏丹同事的婚礼,其中第一次印象最深。
傍晚时分,进入俱乐部大厅时新郎和新娘还未到,我却被阿拉伯音乐吸引住了。原来是被邀请来的一只乐队和女歌手正在演唱。我也借机欣赏苏丹音乐,果然很有特点。婉转高亢兼而有之,每一首歌长得像是一口气唱下来的,真够让那歌手荡气回肠的。放眼望去,来宾很多,估计有200多人。男宾和女宾分席而坐,女宾坐在前部,男宾坐在后部。我们做为贵宾,有幸坐在了最前排的贵宾席。席位上新郎家还备有点心、饮料和盒饭,供参加庆贺活动的人们随时吃喝。半个多小时后,女性们颤动着舌头、响亮地发出表示欢快的“啦啦啦”声音,原来是欢迎新郎和新娘的到来。身着西装的新郎和身披婚纱的新娘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肩并肩地坐在大厅中央用鲜花、彩灯、彩球和彩带装饰起来的一个台子上。宾客们纷纷走上前去握手、拥抱和亲吻,表示热烈祝贺。仔细看来,新娘手上还绘有黑色的植物花纹,这吉祥的图案象征着白头偕老,多生贵子。音乐再次响起,新郎新娘缓缓起身,慢慢走下彩台,在一块大的红色地毯上翩翩起舞。此时男女宾客也轮流走上地毯,围绕着新郎新娘跳起了“颈脖舞”。“颈脖舞”在苏丹十分流行,是婚礼场上必跳的舞蹈,青年男女人人都会跳,而且从孩童时期便开始学跳这种舞蹈。这种舞蹈的动作模仿骆驼行走时颈脖的晃动,骆驼是苏丹人非常喜爱的一种动物,他们认为骆驼在行进中颈脖有节奏地晃动是最优美的动作。舞蹈时,姑娘们头向后仰,突出胸部、不停地晃动颈脖和双肩,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小伙子们围着跳舞的姑娘,打着榧子,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伴舞助兴。这弹响就是表示拥戴,表示自己已经将他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婚礼上,人们除了跳古老的“颈脖舞”外,还跳节奏强烈的“达布卡”舞,类似于现代的“迪斯科”舞。两种舞蹈交替进行,一直持续到次日黎明。婚礼最后一天,新郎新娘在双方父母陪同下会来到尼罗河畔,双双用河水洗手洗脸,让自己脸上和手上的污垢随河水流走,并摘几校枣椰树叶带回家,以此象征吉祥和幸福。
男女青年结婚后,一般和男方父母同住,也有分开居住的。在海湾穆斯林国家,对阿拉伯女人来说,婚姻中心是丈夫,因此她们的婚后生活大多是在家中度过的。但在非洲苏丹,这里的女性地位明显高得多,她们除了基本不带面纱外,还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不过这里的男性仍然可以娶四个妻子。于是时常可见在一个家庭里的几位妻子都住在一起,据说,妻子们都会和睦相处,共同协力孝敬公婆、抚育儿女。在黄昏的尼罗河畔,经常会看到一辆辆车中载着一大家子人,他们来到河边,席地而坐,欣赏落日余辉下的景色,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责任编辑】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