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科学造假
2006-08-10胡松岩
胡松岩
今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了“黄禹锡科研小组干细胞成果”最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黄禹锡科研小组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全部造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在人类相信用科学技术为自身造福的今天,科学造假却呈全球趋势,屡禁不止。
克隆羊之父承认剽窃
被誉为“克隆羊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埃安·维尔穆特不久前首次对外承认: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并不是由他克隆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一成果还名列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该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榜首位置。据报道,在爱丁堡接受法庭听证时,克隆羊“多利”缔造人埃安·维尔穆特承认“多利”不是他培育的,他说他虽担任指导工作,但使用的技术不是他开发的,该研究66%的成果要归功于提出构想的同事坎贝尔,整个试验的执行由另一名同事里奇完成,自己在研究报告上署名第一作者,是因为他和坎贝尔都同意这样做。从克隆羊多利的案例看,英国大约也有些“官本位”色彩,有了这方面的潜规则,于是维尔穆特便自然成了研究报告的第一署名人。
加拿大的学术巨骗
加拿大电视台在今年1月底、2月初连续3天在黄金时段播出系列报道《钱德拉博士的秘密生活》,爆出了一起罕见的重大学术造假案。当事人拉吉·库玛·钱德拉是印度裔加拿大医生,原是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医学院教授,世界著名的营养学和免疫学专家,曾经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营养学与免疫学中心主任,获得过加拿大勋章,据说还两次得到诺贝尔奖的提名。2000年,钱德拉宣布他发明了一种复合维生素,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并将论文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这篇论文立即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他们认为钱德拉论文中的数据不可信,很可能是捏造的。加拿大电视台开始调查此事,发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钱德拉手下的一名护士就曾向校方反映,钱德拉一篇有关婴儿奶粉配方研究的论文数据完全是捏造出来的。该研究的试验对象由该护士去找,在她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试验对象做试验时,钱德拉已经写好论文了。校方曾对此事进行调查,但由于钱德拉对学校进行了威胁,校方便不再对此事进行处理。加拿大电视台还发现钱德拉的论文中还有许多篇有造假或凭空捏造的嫌疑,而这些研究经费都落入了钱德拉的腰包。根据法庭记录,钱德拉竟然在世界各地有120个银行账户,总金额超过200万美元。
造假事件接连不断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和诚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等权威学术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多篇利用RNA人为抑制基因作用的论文,一度引来科学界关注。2005年4月,日本RNA学会认为他的多篇论文有“水分”。2005年9月,调查委员会要求多比良教授再现论文中所提到的实验,但他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部分实验。而同时挪威综合癌症中心官员斯坦·瓦莱尔承认,2005年10月出版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该中心一名研究人员关于治疗口腔癌的论文,当中列举的数据纯属编造。他说:“他根本没有使用这两个数据库,而是自己编造了数据。”
就算审查体制最完备的美国也无法躲过“假与盗”的冲击。近几年来,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造假次数持续呈上升趋势。2004年,美国遭到举报后披露的科研造假案达到274起,比2003年增长50%,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根据美国社会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员承认在过去三年中有过不端科学行为。布赖恩·马丁森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健康伴侣”研究基金会的社会科学家,他和同事通过邮件的方式对接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几千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匿名调查。3247位科学家对这项调查作出了答复,其中不到1.5%的人承认曾经有弄虚作假或者剽窃行为,这是调查表所列清单中最严重的不端行为;但是,15.5%的人说为了应付来自基金组织的压力,他们曾更改过实验计划、实验方法甚至研究结果;12.5%的人承认他们滥用了“别人”的错误研究数据;7.6%的人则表示他们曾在临床实验过程中忽略次要研究规则。
“伦理与科学是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两个车轮。”这句话是黄禹锡2005年11月24日在辞去“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职务时的反省之辞。为什么在现实中包括“伪造、篡改和剽窃”在内的科学不端行为愈演愈烈?这值得我们人类进行深刻反思。
【责任编辑】蒲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