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棒之下的哈马斯
2006-08-10刘斯富
刘斯富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继2006年1月25日出人意料地赢得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之后,以哈马斯为主体的新一届立法委员会于2月18日宣誓就职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然而,哈马斯的胜利引发以色列及美国激烈反应,他们立即要求哈马斯放下武器、承认以色列;遵守巴以协议,否则将拒绝承认哈马斯执政的巴勒斯坦政府。为此,美以采取了政治封杀,经济断粮的大棒政策。
美以高举大棒、以压促变
哈马斯依靠一场民主选举的胜利使自己由一个“恐怖组织”摇身一变为“执政党”,这把白宫逼到了道义与政治现实的两难境地。
首先,在援助还是断奶面前,美国不得不选择断奶?大选前,美国期待这是一次完美的美国式大选,大中东民主改造的又一次胜利。但其结果却让白宫尴尬万分,一个被自己称为“恐怖组织”的力量竟然赢得了65%的选票,还组建了政府。这让布什颇为棘手,如果他一方面在中东鼓吹民主,另一方面又拒绝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势必会招人唾骂,因此,美国也只能自食其果。另外,巴勒斯坦长期经济困难,政府运转严重依赖外界援助,美国政府又是巴民族权力机构的重要援助方。哈马斯获胜后,美国人还会心甘情愿地掏钱吗?如果断绝对巴的经济援助,即便能使哈马斯政府陷入经济困顿,但遭殃的是巴勒斯坦人民,会造成巴以局势恶化之险。但显然美国又不想扔大把美元给自己的敌人,这着实让美国为难。
其次,在促变还是封杀面前,美国倾向于促变?在中东实行美国式民主是布什的一贯梦想,但严峻的政治形势需要布什作出痛苦的抉择,要么承认哈马斯,要么把其赶下台。然而,在哈马斯执政既成事实的情况下,美国虽仍视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但整体上采取观望的态度。美国一方面警告以色列,不要采取任何可能使巴勒斯坦人民生活陷入困苦的行动;同时,国务卿赖斯2月17日在接受阿拉伯媒体采访时警告中东国家不要向哈马斯领导的巴政府提供经济援助。但是,美国并未把话说死。赖斯表示,如果哈马斯能够满足美国和西方盟国对其提出的上述要求,美国就将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努力帮助巴勒斯坦建国,否则将取消对巴政府的一切援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弗雷德里克·琼斯2月18日也称,美国在哈马斯应该采取何种行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直非常明确,即对方必须解除武装、谴责暴力行动并且承认以色列;美国将密切观察哈马斯将如何对待有关要求其采取温和政策的呼吁。 不难看出,美与以立场不尽相同,而且美国“话里有话”,如果哈马斯能够“达标”,它改变对哈马斯的看法是有可能的。
面对哈马斯胜利的无奈事实,以色列一方面和美国一道对哈马斯施加强大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政坛也在发生微妙变化。由于以色列总理沙龙一直不醒人事及即将到来的三月份大选,哈马斯胜出,也成了以色列右翼竞选活动的砝码。不管是前进党,还是利库德集团,都在试图利用哈马斯的胜利为自己捞分。目前,以色列正通过经济手段向巴方施压。以内阁2月19 日决定,停止向巴方移交代征关税。事实上,以色列内阁虽已经通过了一揽子惩罚措施,但一直引而不发,这其中包括禁止持有工作许可证的巴勒斯坦工人从加沙进入以色列工作,或者对巴勒斯坦货物进入以色列设立运输障碍。鉴于巴社会和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以色列,可以想象这类报复性措施将使哈马斯内阁面临难关。
其次利库德集团期待乱中取胜。当听到“哈马斯”获胜的消息之时,许多以色列人心中都不觉一颤,但对以色列政客而言,这却是一个借题发挥的绝妙机会。尤其是擅长打乱仗的内塔尼亚胡也期待 “乱中取胜”。 因为哈马斯政府越是坚持强硬路线,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获胜的希望就会越大,内塔尼亚胡的战斗性格和强硬作风将获得更多以色列国民的青睐。为此,利库德集团2月19日在特拉维夫举行集会,攻击代总理奥尔默特向哈马斯示弱。
目前,以色列国内的民意调查显示,沙龙创立的前进党支持率领先,利库德集团其次,而工党则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前进党的优势得益于民众对沙龙加沙撤离计划的认同。正如人们分析的那样,哈马斯的胜利有可能帮前进党的大忙,它能够帮助前进党说服以色列民众,巴勒斯坦没有可以谈判的对象,沙龙的单边撤离计划是惟一可以保证以色列安全的方法。2月8日,奥尔默特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的新边界计划,声称以色列必须确定与巴勒斯坦的边界,以色列人将从现在的以色列版图上撤出。他强调,以色列将保持在西岸地区一些主要犹太定居点,并保持耶路撒冷的完整。奥尔默特“醉翁之意”在于笼络民心、获得大选胜利。可见,以色列内部各党派都在通过打压哈马斯以获得必要的政治资本,以期在将来的中东和谈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哈马斯很可能在改变了巴勒斯坦的政治版图之后,回过头来改变以色列的政治版图。
哈马斯内忧外患、刚中带柔
面对胜利的果实,哈马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终于掌握了巴勒斯坦的权柄,忧的是美以的高压政策随时都可能夺走其胜利之果。如何既能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美以的承认,摆脱“恐怖组织”的骂名,又能坚持自己的斗争原则和建国理想,成为巴政坛合法的“执政党”,是摆在哈马斯领导人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哈马斯获得大选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获得了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在大选胜利及执政之后,尽管面临美以的巨大压力,甚至是国内法塔赫在组阁问题上的不合作,哈马斯一直坚持立场,摆出决不妥协的姿态。哈马斯发言人马斯里2月18日在加沙对媒体说,与以色列举行和平谈判不是哈马斯的战略选择,只要以色列的占领还在继续,哈马斯就拒绝放下武器,继续坚持武装抵抗。3月5日,哈马斯领导人在与俄罗斯外长会晤后重申,如果以色列不从1967年阿以战争所占领土完全撤离,哈马斯就不会承认以色列,就不会放下斗争的武器。
哈马斯内外如此强硬的表态着实让人捏把汗。然而,仔细分析哈马斯在大选中胜出及执政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宣传,我们也可以看出哈马斯对以色列强硬政策上,在哈马斯内部也存在不少分歧。如哈马斯一位领导人在接受美国一家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可以有条件承认以色列,但他的表态受到另一位哈马斯领导人的强烈批评而不得不出面澄清自己的言论。由此可见,哈马斯的政策依然存在调整空间而并不是铁板一块,虽然它在短期内改弦更张不太现实,但其采取刚中带柔的策略是有可能的。而且,同与以色列打交道相比较,哈马斯更多则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即巩固国内政权。如果一旦政府运转不良,失去人民的支持,那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为此,铲除腐败,推动内部改革和缓解财政危机既是哈马斯的当务之急,也可以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
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美国和以色列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大棒高压之下,哈马斯明白硬扛不是明智之举,必须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帮助才是长久之计.哈马斯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为此,哈马斯领导人先后奔走于埃及、伊朗、苏丹、土耳其甚至南非和南美等阿拉伯世界国家以求得支持,而这些国家领导人在接见了哈马斯领导人后纷纷承诺给予其不同程度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此外,一些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的外长们2月20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碰头磋商,计划每月向巴勒斯坦当局提供约5000万美元资金。近日,哈马斯的一名发言人声称,伊朗已经答应向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提供2.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除了获得阿拉伯兄弟国家的支持外,作为中东路线图计划四大参与国之一的俄罗斯首先向哈马斯伸出了橄榄枝,普京总统正式邀请哈马斯领导人2月底访问莫斯科。3月5日,哈马斯领导人沙阿迈勒在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晤后发表声明感谢普京总统的邀请。
同时,法国也赞成俄罗斯的立场,法外交部发言人德尼·西莫诺说,尽管俄方没有与国际伙伴磋商,但法国“认为这一举动能够帮助贯彻我们的立场”。法国对俄态度的认同,使哈马斯闪转腾挪有了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目睹美以的大棒政策即将造成巴勒斯坦人民的人道主义危机,纷纷站出来为巴勒斯坦说话。联合国秘书长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阿尔瓦罗·德索托日前表示,以色列需要给哈马斯一个机会。“我们说过,是否给援助将视新政府的表现而定,让我们等到新政府就位、立法机构通过议案之后再看。这之前的任何决定都不成熟。” 欧盟也于2月27日向巴勒斯坦提供1.2亿欧元的经济援助,以缓解巴自治政府的财政危机。
目前,虽然哈马斯、以色列和美国三方立场都非常强硬,纷纷放出“狠话”。但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三方都没有把话说死,也就是说三方仍留有外交谈判的空间。三方的强硬立场一方面源自国内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彼此威慑及为日后坐下来谈判争取政治砝码的可能性。当然,不能否认哈马斯在美以的强大压力下,在俄罗斯和法国及阿拉伯世界的劝诱下,放弃暴力,改变立场。同时,美以最近在巴勒斯坦人道主义援助上的言语和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也正在根据事态的发展调整其对哈马斯的立场。但是,在以色列没有承认哈马斯及改变中东政策之前,预测哈马斯是否及何时会承认以色列,继而承认巴以业已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推进巴以和平进程仍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