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与发展

2006-08-04梁志刚王世松

中关村 2006年3期
关键词: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梁志刚 王世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全国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始终秉承“自主创新”、“中国制造”为灵魂和精髓的中关村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凭借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密集的智力资源等,已形成中关村特色的自主创新产业优势。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中关村的未来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中关村也理应借助这一有利契机,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

中关村自主创新优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自1983年,陈春先开办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到今天,中关村走过了高速发展的二十年。到2004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62.8亿元,GDP增加值500亿元,占全市1/8。科技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04年,园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达29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联想、方正、同方等一批园区电子信息企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占据全国软件产业近一半份额;在芯片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具有国内领先优势,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集成电路设计、疫苗、超导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特色产业。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目前,园区企业1.6万家,其中包括AMD中国总部、台湾联强、中钢集团、中国国际电力、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于生物医药、传媒通讯、电子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不同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国际、国内知名的网站百度、新浪、搜狐纷纷聚集于此。截至2005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达25家,其中中关村企业达13家,纳斯达克的“中关村板块”正在形成。

创新主体多元化。目前“中关村”已形成了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大创新主体。

一是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区域教育资源优势明显。仅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内驻有各类高校共78所,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普通高校29所,有“211”工程高校14所,占北京地区的70%,占全国的14.7%。高校均集教学科研于一体,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部分高校还拥有科技创业园区。北京市6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部在海淀园,清华科技园是目前国内唯一的A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高校已成为园区内科技创新最为稳定的主体。

二是科研院所。中关村科技园内科研院所林立,是科研院所的重要聚集地,仅海淀区内有中央、市属科研单位220多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驻区两院院士414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科研院所是园区内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05年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达1.6万家。自2000年以来,中关村企业获得5个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园区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218件,拥有量为849件,分别占全市的1/3和1/4。2004年,园区企业通过技术输出获得收入562亿元。园区企业拥有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98项,行业标准114项。很多企业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中国芯”、联想公司的“汉卡”等等。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园区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海归”企业已悄然成为园区自主创新的最为活跃的主体。拥有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是中关村海归企业的群体特征。目前,园区共有从业留学生4000余人,留学生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1/1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关村创业的留学人员中,57%拥有个人科技成果,44%科技成果获有发明专利。

企业创业发展软件环境优良。中关村科技园区享有吸引科技人才、鼓励科技创业和科技投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实现智力劳动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鼓励民间资本设立高新技术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如:《中共海淀区委关于推进技术创新的意见》、《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行动”(2003年-2005年)纲要》、《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实行高新技术企业信誉免检制度的决定》、《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人才,建设引进急需人才的暂行办法》等;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活动,不断转变政府职能;连续八年成功举办“中关村电脑节”,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盛会;还不断组织各种推介活动,如2005年在香港、澳门成功举办的推介会,营造了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氛围和市场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引导,打破条块分割,理顺产、学、研关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中关村正在形成“政、产、学、研”合作和政府有效管理结合,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式。在雄厚的经济支撑下,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创业孵育体系相对完备。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计的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永丰基地、环保示范园等专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中;园区内有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孵化机构30多家,中关村西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中关村东区科学城、北大科技园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关村软件园、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从80年代的电子产品一条街,到今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龙头,中关村凭借强雄厚的经济实力、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优越的创业环境,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第一品牌,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的首选之地。

中关村品牌与创新、创业文化初步形成。

中关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强劲,形成了中关村特色的创新和创业文化。园区的创业者们在艰苦创业和企业兴衰中逐渐形成了“敢为天下先,学习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百折不绕,不怕失败”的创业精神。中关村人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中得以谱写一个又一个的硅谷神话。爱国者品牌的创立者冯军从5元利润销售机箱起家到爱国者品牌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百度少帅李彦洪率领企业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大长国人志气,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中关村创业创新文化的真实写照。

(五)自主创新空间广阔。从发展的空间来讲,中关村未来发展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从地域上来讲,海淀北部新区的建设启动,地域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北部新区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新区的开发有利于克服当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瓶颈。从产业构成上来讲,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信息产业等的不断发展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百度、搜狐、新浪等知名网络企业在园区的迅速聚集、快速发展,表明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之2008年奥运会而来的体育产业商机必将成为园区产业拓展带来新的契机,成为又一亮点。

制约中关村自主创新发展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保持中关村的产业优势,并在世界高薪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人也对中关村的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提出了质疑,如技术创新出现离心、企业活力丧失等。无论这种种质疑的对与错,他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中关村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难点。

(一)政府支持引导力量不足。今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方面,由于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并政策并不了解,以北京市民营企业科技实业家协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近期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关于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问题上,28.1%的企业选择了“不了解”;另一方面,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在科技部公布的2004年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企业中,中关村的125家立项企业得到的资助是7658万元,每家企业平均得到资助61万元,对企业的发展支持力度较小。

(二)融投资体系不健全。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保障。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首要因素。一方面,一些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在目前的融资体系下高喊“我有的是好技术,就是没有钱”,面临着融资的难题:政府扶持和科技经费投入力量有限;企业规模较小且尚在起步发展阶段,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充足的贷款;企业产品在市场认知阶段,不能从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报。企业在狭窄融资渠道的限制下,不能尽快的实现资本回报,极大的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和能力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界也在高喊“我有的是钱,就是没有好项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戴卫将其称为“中关村的哥德巴赫猜想”,归其实质就是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投融资制度和完善的科技中介体系。

(三)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产、学、研之间缺乏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的利润协调、风险分担机制,是制约中关村大量科技成果无法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关村的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无法实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是企业不具备对引进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或不具备研发实力,无法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与学、产与研的脱节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成本提高,严重抑制了产、学、研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建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园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突出的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淡漠、错位,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以为然,易于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二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他人;三是未形成合理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且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没有创新的企业在市场回报率方面差距并不明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情。

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中关村的自主创新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样也是其他科技园区所面临的难题,他们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科技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何不断发挥中关村的独特优势,提高资助创新能力,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示范作用,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是要确立“大中关村”观念,实现概念上的突破。要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为中国技术创新示范区、国际高新技术制造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与产品交易中心区,跨入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行列,就要突破传统的“地域空间”视角,突出“功能空间”概念,遵循“整体设计、点轴集合、组团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园区产业、市场、研发、教育培训、孵化、辐射等功能,将其划分为科技创新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区和延展区等,突破中关村、北京市的地域空间“瓶颈”,与京边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互动,利用西部地区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势,提升中关村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经济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经济带的全面发展,乃至东西部的合作发展。

二是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完成中关村“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挥在那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科研与市场的完全接轨,增强园区自主创新的能力,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实现中关村制造到中关村创造的转变,打造中关村品牌。

三是围绕机制创新,打造中关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总部经济,释放科技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吸引企业总部到园区创业发展,鼓励其利用园区人才、信息、资本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并积极鼓励其与周边地区及西部地区的生产制造合作,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发挥扩散效应。通过凝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发展,实现企业间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优势,有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加速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策环境,理顺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等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研发与生产有机衔接的双赢业态。如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访问学者制度、企业有针对性地委托研发机构进行技术开发、高校或科研院所以专利技术入股企业共同发展等。

四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首先,政府要加大政策力度,以优惠政策为先导,鼓励企业主主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活动,同时要加大科技研发项目经费,尤其是国家重点项目的经费投入,促进项目的完成。其次,要扩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加强对科技中介机构,如科技服务所、咨询机构等的管理,理顺投融资渠道。第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宣传,形成合理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